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列曙 《江淮论坛》2009,(4):175-185
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皖南部队北移路线的选择,有一个变化和最终形成的过程。从国民党方面看,经历了从苏南渡江改为从铜陵、繁昌渡江的变化;从共产党方面看,经历了从铜陵、繁昌渡江到从苏南渡江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与国民党的阴谋有关:有意向日军泄露新四军北移消息,企图借刀杀人;利用桂系军队阻截;调集皖南顽军加紧合围。国民党武力消灭新四军,找的由头就是“违抗军令”,以争取政治上的主动。从时间上看,皖南新四军北移不存在“逾期”的问题。新四军取道苏南北移,国共两党中央都是知道的。但是,新四军先向南再折向东即走“南线”到苏南,很难断言中共中央不知道,也找不到和第三战区商定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2.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事变的原因探析吴凤琴张冬华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主力共9000余人由皖南北移,途经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国民党顽固派预谋部置的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除2000多人突出重围外,约7000名新四军将士惨死在蒋介石的屠刀下,这就是震惊中外...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发生和新四军失败原因再论曹天生皖南事变是国民党对新四军进行的一次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国剿,是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顶点。对于这样一个震惊才外的事变,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迭出不穷,但我们认为,如果要把皖南事变的研究引向深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皖南事变中的国民党参战部队王建科皖南事变是由顾祝同、上官云相直接策划指挥的。但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具体部署情况如何?笔者根据有关资料,作一粗浅探讨。顾祝同所属的第三战区的作战区域包括皖南、苏南、浙江、福建以及赣东。第三战区下辖第十、第二十三、第二十五、第...  相似文献   

5.
1941年1月4日晚,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共9000余人奉命北移,当行至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遭到预先埋伏好的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面对敌军重兵的包围,新四军广大指战员英勇还击,经过七昼夜血战,终因弹尽粮绝,除两千人突围外,其余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项英、周子昆、袁国平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为了打退国民党发动的这次反共高潮,周恩来站在斗争的最前列,纵横捭阖,以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同国民党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6.
一、百团大战发动原因的历史考察百团大战,亦称“大破袭战役”,它与彭德怀的名字紧紧联在一起:“文化大革命”中彭大元帅的最大罪状之一就是提前发动和指挥了百团大战,直接(导致了皖南事变)引起蒋介石的惊恐与分外仇共,通过皖南事变就消灭新四军主力八、九千人,以此推论而对彭德怀百团大战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这个罪责是否成立?还是从历史本身的考察说起。1940年2月,在反对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胜利后,敌伪顽在华北地区制造谣言迷惑群众,主要是挑拨八路军与地方民众的关系。诬蔑“八路军打游击,是游而不击”、“专打友…  相似文献   

7.
<正>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皖南事变。这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一次最集中的大暴露。在这严重的历史关头,周恩来以他的大智大勇,领导和团结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力量,坚持了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的又团结又斗争和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坚持了对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为我党胜利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特殊贡献。本文,试就周恩来在皖南事变中的丰功伟绩作一探讨,并寄以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8.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继而进攻上海,11月12日上海失守;12月13日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失守。苏南沦为敌后,在苏北,国民党军在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即西撒,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苏北亦沦为敌后。日本侵略军从华中的南、北继续西犯,10月26日侵占武汉,至此,华中大部地区沦为敌后。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刚在皖南、皖中组建的新四军各支队即出师大江南北。接着,新四军游击支队也从豫东向豫皖苏边区敌后挺进。同时,各地人民抗日游击武装也纷纷揭竿而起,从而揭开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陈毅率部在华中…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皖南事变50周年。我们认真总结皖南事变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经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皖南事变发生的经过及当时国内外的形势 在击退了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准确地分析了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路线。还规定了同顽固派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10.
把皖南新四军失败的责任全部归咎于项英并对其在新四军中的工作全盘否定是不妥当的.项英同志在领导新四军工作期间(1937年12月-1941年1月)是功大于过的.皖南新四军的失败项英应负主要责任,但同时中共中央对皖南新四军的失败也负有一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书,是毛泽东为解决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困难,而从事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从一九三九年开始,陕甘宁边区受到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陕甘宁边区的包围和封锁更为加紧,他们在边区周围屯驻五十万军队,建筑了一万多个碉堡,重重封锁、围困,并断绝了对八路军、新四军的军饷供给。此外,还“禁止必需品如棉花、铧、铁、布匹等入口,阻挠扣留边区商人,提高税率,不许边区土产向外推销。”他们想用经济上的压力来困死边区。由于日寇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一年一月六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当时我在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二营任副营长。一月三日,我在江北无为地区接到上级通知,连夜和吴奚如、张元寿、周绍昆,刘奎等同志带领二百人左右的队伍,从无为的六洲、四家闸过江,赶回部队。我们七日抵达丕岭,八日拂晓赶到高岭,十日晨赶到东流山。叶挺军长命令我们坚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一年初,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制造了“皖南事变”,新四军在皖南军部被打垮了。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发布反革命命令,宣布新四军为“叛军”,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我党中央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一月二十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一月二十五日,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正式成立,开创了新四军发展的新阶段。新四军在苏北盐城重建军部,这在新四军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对于坚持和发展华中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它是我国结束内战走上对日抗战的转折点。敬爱的周恩来同志以非凡的才能,忠实地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迫使国民党反动派改变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实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在西安事变四十三周年、周恩来同志逝世四周年的时候,本文特叙述周恩来同志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伟大革命实践的一些片断,以表达我们对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5.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正式成立,军部设在南昌。中共东南局为了抗日和开展统战工作的需要,决定在福州成立新四军办事处。1938年2月,新四军派张云逸、王助、孙克骥、徐平羽(白丁)、马骏等人,从南昌经铅山、崇安去福州,途径古田县时,与国民党县长见面洽谈叶飞部队北上问题,走到谷口,张云逸派孙克骥随叶飞部队北上进入皖南,张云逸、王助等人来福州,此事,当时报载:“张言及奉命来闽,时王助部下集中江西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进行了四次重大的北上(撤)战略行动,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初期的南方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华中抗日、抗战中期的皖南新四军北移和抗战胜利后南方八省区根据地革命武装渡江北撤。这四次北上(撤)战略行动,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为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四次重大转折的历史关头分别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生动运用和集中体现。中共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四次北上(撤)的史实是众所周知的,在此,本文主要是考察其相互关联的共同…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作为当时国际上唯一坚决支持中国抗战的苏联,对事变抱什么态度,这是当时事变的主要发动人张学良及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南京政府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历来史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其原因作一浅析,以求教于史学前辈及同仁。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场之一。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的战争,它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迅速走向成熟的时期,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达到完全成熟和形成完整的体系。然而,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对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我国史学界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状况到近几年方有较为明显的改变,不仅对过去接触较多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重新探讨,使研究逐渐深入,而且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近年来研究相对比较集中的问题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及第二次国共合作;根据地建设(特别是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新四军及皖南事变;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百团大战和平型关战役等。应当指出的是,近年来,开始有人注意研究国民党战场;对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也已引起史学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皖南事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直接发动的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破坏团结抗战、致使共产党遭受巨大损失的一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共在事变发生前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及时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对策。在事变发生后中共坚定地维护民族利益和团结抗日大局,处变不惊,冷静分析,采取政治攻势军事守势,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打退了反共高潮。中共的成功应对为今天我们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20.
针对延安干部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毛泽东提出要"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初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下决心解决苏维埃运动后期的路线是非问题;中共中央作出增加党性决定和毛泽东亲自编纂《六大以来》一书,为整风运动的发动做了重要准备;1941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整风运动启动的标志性事件;王明企图利用季米特洛夫的电报做文章,结果却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