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安族伦理道德初探——西北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研究之三●唐蓓白鲸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以伦理道德作为立国立家立业的根本。这一传统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风俗来维护的。本文试图通过社会风俗这面镜子,对保安族的伦理道德在其风俗文化中的具体表现进行初次探索,力图...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汉族秧歌舞蹈的现代审美意识为基础,探讨汉族秧歌舞蹈的现代步伐、审美意识及纯舞性。现代审美意识,正是中国汉族秧歌舞蹈走向世界、与异域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汉族秧歌舞蹈的现代审美意识为基础,探讨汉族秧歌舞蹈的现代步伐、审美意识及纯舞性。现代审美意识,正是中国汉族秧歌舞蹈走向世界、与异域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左江流域崖壁画,是壮族祖先瓯骆人于战国——东汉年问创作的再现当时祭祀祖先集体歌舞的艺术记录,画面图像大部分是氏族集体狂热的祭典舞蹈中某个关键性动作的浓缩和凝固。左江崖壁画,是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的融合体,它不仅是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物,而且还是古代壮族先民艺术和美学原则的缩影。它全面地反映了壮族原始文化艺术的审美精神,全面地体现了一种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中的审美情趣、审美意向、审美原则,因而从美学的角度探索壁画所体现的壮族先民的审美意识,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过去若干年来,由于“四人帮”搞的唯心主义盛行,形而上学猖獗,学术界关于美的阶级性谈得很多,关于美的共同性(或共通性、普遍性)往往避而不谈——不敢谈。粉碎“四人帮”以后,大家思想得解放,才又时有讨论“共同美”问题的文章散见各报刊。但就我所读到的一些文章看来,实际只涉及人们的美感和美之观念、概念等。“审美意识”之共同性者居多,尚少涉及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美”——即“美之存在”是否亦有某些共同性?  相似文献   

6.
拉祜族扩塔节是拉祜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拉祜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和生存智慧。从民族志和文化象征视野分析扩塔节的文化内涵,可以看到扩塔节是拉祜族划分旧岁与新岁的节点,是追求美好事物的节点,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点,是倡导人与人和谐的节点,是倡导人与社会和谐的节点。目前,传统的扩塔节旧命维新,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漫谈伦理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问题集中体现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个人身、口、意的关系之中。正确处理这三种关系就是最高的道德。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制约这些关系的伦理道德不可能一成不变。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情况不一,道德标准也不可能统一。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对过去的道德标准一定要批判继承,万古长青的道德教条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大家庭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前拉祜族已普遍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是社会经济的主要形态。由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在云南省澜沧、孟连、耿马、双江以及西双版纳一部份拉祜族地区还程度不同地保存着一种集体占有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并实行共居共食的原始共产制的大家庭形态及其变异形式。现根据笔者在澜沧县糯福公社南段大队南段老寨几次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对拉祜族这种大家庭的居住形式、内部结构、经济基础、与村社的关系和家长的权力等问题作一些考察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些资料,供民族学界对家长制家庭公社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代 ,儒学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士人 ,由于定儒学于一尊 ,汉朝士人的思想趋于保守复古。汉儒繁琐的思想方法导致了经学家重章句不重义理 ,逐渐形成了僵化的思维模式 ,对两汉士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末期 ,外戚与宦官专权 ,按照儒家的君臣之义直言上书的官员和儒生不但其忠言不被采纳 ,反而屡遭杀身之祸 ,极大地动摇了士人对皇权的信心。他们开始自觉地与统治者保持距离 ,出现了远离朝廷的归隐名士 ,这些名士虽然身怀济世之志 ,但却不为朝廷所用 ,只好以奇言异行的名士风度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儒学的正统地位逐渐地丧失了  相似文献   

10.
古典主义是在人与对象的第一次分化,即人与自然历史分化的基础上出现的;浪漫主义则是在人与对象的第二次分化,即人与社会历史分化的基础上出现的。因而由前者向后者的发展集中地体现了人类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型。与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不是以客体为原则,而是以主体为支点。但是,作为主体性原则的审美意识,浪漫主义还只是强调主体的普遍性,继之而出现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则进一步强调了主体的特殊性和个别性。从这一意义上讲,浪漫主义不仅构成了古代艺术的历史终结,而且构成了现代艺术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1.
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祜族巫术文化现象探析晓根巫术是广泛存在于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巫术文化盛行于拉枯社会,它不仅渗透到该民族的生产、生活、经济等各个领域,伴随于其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而且构成拉枯族原始宗教文化的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拉枯族原始宗...  相似文献   

12.
民族审美意识是民族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也是民族美学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有关民族审美意识的专论很少,且均从传统美学的民族性角度来研究,与我们民族美学学科理论建设的立论角度退异。因此,民族审美意识问题,无疑是我们民族美学理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民族审美意识的界定及其特性提出个人看法。一、民族审美意识源流及其界定在美学范畴中,“审美意识”概念包含的内容是最含混宽泛的。特别是审美心理学兴起之后情况更是如此。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愿谈论有关“审美意识”的东西,相反,在美学史上人们对美…  相似文献   

13.
审美意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意识是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反映,凝聚为文化思想。文化思想具有时代性,同时具有赓续性,以至形成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积淀着历代的文化观念,相当稳定,影响着民族的心理、道德、风俗、习惯,铸造着民族性格;同样,也影响着民族的审美意识。因此,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民族审美意识所产生的土壤。  相似文献   

14.
伦理道德的经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谋求经济发展,伦理道德的经济功能是不容忽视的。西方经济发展是靠适宜的伦理道德支撑。同样,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更需要伦理道德的推动。  相似文献   

15.
伦理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项伟大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展开为三个方面:在个人道德品质方面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社会伦理方面要注重制度的公平正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遵循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霍桑的伦理道德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被称为“宗教批判与宗教道德时代”的美国19世纪文学中,霍桑坚持人性皆恶这一被普遍认同的清教主张,以揭示罪恶及其罪恶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作为小说创作的宗旨。他采取了中性的道德立场,通过叙述故事人物特定的生命感觉与所遵循的个体法则以传达出基本的道德意义,即罪恶是人们联系彼此的精神纽带与实现内在世界净化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有论者提出并认为无人能置之死地的审美反映,其实只是人的先验意识在外部刺激下的自我重组,不是人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即与承袭了康德自在之物不可知余绪的皮亚杰同出一辙,是反应,不是反映.而综观该论者同时提出的作为客观因素主观化、主观因素对象化中的审美反映和作为与生俱来、融入于文学最基本的审美单位的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识、作为文学本质特性表示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三者关系可知:所谓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实际就是实行了语言学转向、属形式学派范畴又颇为彻底地与非审美、非文学的先验意识的自我表现文学论,并不新鲜.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何星亮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有许多内容是今天必须继承的。弘扬和发展各民族优秀的伦理道德,有利于本民族的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本文就维吾尔族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作一阐述。一、伦理思想(一)关于人性的思想关于性恶与性...  相似文献   

19.
基因伦理道德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杰 《学术论坛》2003,(1):149-152
生物技术革命将把人类带入一个全新的基因时代 ,并将全面、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为此 ,必须从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生态的、技术的、法律的角度构建人类的伦理道德体系 ,为新时代的到来确立一道观念屏障。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本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 ,一个国家人均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是这个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因此 ,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 ,引伸出土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 ,提出了土地伦理这一新的观点 ,并概括了我国土地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以及如何实践土地伦理道德 ,以切实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