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赵明强  林坚 《统计研究》1989,6(1):69-7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有严格区别的概念。所谓经济增长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平均每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则是一个内涵更为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社会制度的变化.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意味着普遍地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三种基本情况的改善,即贫困,失业和收入不均情况的改善。其中贫困状况的改善不只是指收入的增加,还包括营养改善、健康增进、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以及其他社会福利的提高等等。 有些西方经济和统计学家用人均GNP指标同时作为衡量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的标准,例如规定人均GNP若干美元以上为“发达”,若干美元以下为“不发达”等等,而把制度、结构的变化作为这一指标  相似文献   

2.
消除体制障碍让农民"后"富起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198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提前3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一翻的目标,又于1995年提前5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的目标; 至2000年“九五”计划完成后,在全国总人口比1980年增加3亿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翻。闪光的统计数据不由得使穷怕了的中国人壮着胆子欢呼起来: 中国人已经小康了。然而,常识却又告诉我们: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在我们欢呼小康时,是否该冷静地考虑一下,二十年来积聚的财富均衡地分配了吗?总量的快速增长真的使绝大多…  相似文献   

3.
"小康"概念的统计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真 《中国统计》2004,(2):42-43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小康”成了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人们究竟该怎样认识或界定“小康”的含义呢?也就是说“小康”带给人们的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味呢?我们从统计的视角中,看一看“小康”到底是什么?就会心中有数。关于“小康”概念的界定,中外有两个不同的参照指标,一个是以消费结构(结构相对指标)为参照,一个是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GDP)(强度相对指标)为参照。按照统计学家的观点,国民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趋小,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的定量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不仅体现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而且表现为经济结构持续系统的进步。经济增长推进结构演进,结构演进支持经济增长,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较早注意到增长与结构之间关系,并予以系统研究,得出规律性结论的,首推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科林·克拉克。他搜集和整理了若干个国家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的历史资料,得出如下的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将…  相似文献   

5.
建设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最早在1979年提出来的,是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一个简单通俗的描述。后来,他又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人均达到八百美元”。1991年国家统计局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据国家统计局综合测算,2000年实现程度为96%。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这就是总体小康。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本文对全国小康目标关键指标逐一进行量化分析,测定1993年的实现程度,筛选出进一步推进小康计划的主要难点。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400元是我国实现小康的主要标志.1993年人均GNP(按照199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为2096...  相似文献   

7.
人均GDP是以某地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除以同期平均人口所得出的结果。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人均GDP不仅考虑了经济总量的大小,而且结合了人口多少的因素,在国际上它也是划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依据之一。尤其像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用人均GDP指标反映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情况会更加准确、深刻和富有现实意义。ARIMA模型是用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商业预测中比较先进适用的时间序列模型之一。本文试图以我国  相似文献   

8.
统计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国民资产、国民财产、国民财富等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总量指标。党的“十六大”和十届全国人大胜利召开,宣布了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国国民理解小康标准,知道人均GDP、人均纯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含义。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要求我国国民了解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知道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总收入(GNI)、绿色(GDP)、购买力评价指数、数据…  相似文献   

9.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仅仅要看某一项产业的产值,而且应该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考察,看各项生产情况的综合效果,这就需要一种综合评价的办法,通过综合评价帮助我们发现社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总体发展水平的因素,为各个地区实现均衡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来对青海省西宁市4区3县的经济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各区县在西宁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本文选择了反映经济状况的7项主要指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第三产业总产值、人均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上述指标的数据均来自2001年<西宁市统计年鉴>,具体见表1.  相似文献   

10.
应澄清人们头脑中模糊的小康概念灌南县农调队李明到本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随着2000年脚步的越来越近,人们越来越关心“小康”、议论“小康”。但现在部分干部群众对小康的标准缺乏完整的了解,错误地认为只要农民人均纯收...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年来,伊春市在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困境中,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奔“小康”的征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现按我国城市“小康”社会标准,对伊春市城市“小康”社会进程进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小康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理想社会,表现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生活的追求。邓小平同志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赋予其时代内涵,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是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末发展目标的定位。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高瞻远瞩,设计了著名的“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按照这一战略,我们首先于1987年提前二年实现了第一步翻一番的目标,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后,党中央毅然作出奔小康的战略决策,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奔小康的热潮。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量化评估看,我国已于1995年提前5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于1997年提前  相似文献   

13.
高翔 《统计与决策》2005,(13):70-71
一、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分析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状态和差异的指标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侧重点不同,其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同.从一定意义上讲,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人口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比较,在一定区域内,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实现人口与经济的顺差增长,是区域经济步入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采用各省市的人均GDP指标作为主要分析工具,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趋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浙江欠发达乡镇农民收入及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在全国属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由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特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同样存在,特别是一些山区农民的收入较低。2002年全省共有355个乡镇(以下称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占全省乡镇数的25.8%,欠发达乡镇农村人口369.9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都在农牧区。农牧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是全州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目前,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建设进程如何?达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加快小康建设进程?这一问题倍受全州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全面小康标准,对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建设情况进行了初步测算。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33.18%,走完了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3的进程。这标志着海南州农牧区小康已跨入了中期阶段,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迈进。一、农牧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农牧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共有六大类十八项指标组成。经测算,全州各项指标的实现程度高低不一,很不平衡。现简述如下: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小康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农牧区全面小康评价体系中最大部分。2007年海南州农牧区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22.21%。具体包括农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农牧区小城镇人口比重三个子项指标。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4元,比上年增长13.35%,超过2200元的总体小康值,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17.47%;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同时,农牧区...  相似文献   

16.
珠海人住得如何?———2500户居民家庭生活状况调查系列报告之四赵来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住房是一个人生活和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十五年来,珠海作为中国的首批经济特区之一,其经济的...  相似文献   

17.
谢启南 《统计研究》1994,11(2):59-63
社会发展水平国际比较方法之我见谢启南一、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的缺陷国民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NP)是人们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最常用的一个指标。但是,当人们用GNF或人均GNP作为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  相似文献   

18.
(一) 到本世纪末,山西农村经济的主要发展目标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的小康生活水平。小康目标是一个包含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民收入的增长是达小康的前提和基础。从目前山西农村经济的实际来看,增加农民收入,到本世纪末农村实现小康仍面临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矛盾与障碍。  相似文献   

19.
江苏人均GDP的国内外比较□文/张泉源人均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经济发展阶段的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在经济总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人均GDP不断实现着新的跨越,1996年已突破1000美元。但应该看...  相似文献   

20.
孙靖 《山东统计》2007,(1):26-28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衡量人口健康水平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最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随着居民生活质量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山东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提高.2005年达到75.02岁.“十五”期间人均增寿1.6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