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4月10日,全球性的管理咨询公司合益集团(Hay Group)70周年庆暨员工效能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合益集团Insight效能中心全球高级顾问、《别把你的好员工推开》一书的作者Mark Royal先生与合益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兼Insight效能中心中国区负责人蒋安奕先生及大中华区副总裁梁星晖一起出席会议。《别把你的好员工推开》中文版在会上发布,书中很多结论都源于合益在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30日,余与同事建海先生赴京,在海淀区知春里某栋,拜访了曾国藩直系玄孙女宪源先生。告别之时,宪源先生出示《毛诗》一册,称此书上之眉批,即其父昭权先生手录文正公之眉批。可供研究之用。余得之,惊喜不已。惊者,曾集《读书录》上,并未见曾文正公读《毛诗传疏》之眉批,不意在此发现;喜者,感谢宪源先生之信任,文正之《读书录》又将增益。  相似文献   

3.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为中国文化之总汇.是先生以经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惟于历史中求经学,始能见经学之意义.先生亦提出"经学将来之正路"在于出入西大学术,吸取、改造西方优秀文化,排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反而求之六经",弘扬民族文化中之优良传统,消除民族文化中之消极因素,从而兴起新儒学.  相似文献   

4.
“交邻之有大益”、“采西人之政、西人之学,以弥缝我政学之敝”、“大开门户容纳新学”等主张是黄遵宪开放思想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6.
林石,北宋熙宁、元丰时以明经笃行著称,长期以《春秋》教授乡里。元丰时与赵抃游,名动京师。又尝与管师常、龚原论学,为学不辞新旧,经术事功兼重。温州太学九先生得益于他的培养。太学九先生的学术思想,实肇基《春秋》学,详考其政治思想和仕绩,都带有经世致用的色彩。至于温州太学九先生一致倾向于程氏学,这主要是在为己之学这一点上,温州的乡先生们、太学九先生们和程氏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到饶宗颐先生及其学术著作的重要,并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从事专门性的研究,如词学、敦煌学、古文字学、藏学、琴学等,为饶学的发展和研究开启了新的门径.涉及饶宗颐先生宗教学的民间信仰之评述,则仍未见.饶宗颐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其研究古代神明、信仰、思想等论述文字,越发体现出饶宗颐先生学识之渊博、征引之繁富、论述之详明,于古代性别信仰、地域文化、思想,养生与巫文化等,都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学术意义、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8.
吴瞿安先生为近代著名学者,世共推为独步一时的曲学大师。瞿安先生亦精于词,但其词学研究因其曲学成就之特出而常被忽略。自近代词学研究的展开看,瞿安先生实为承前启后的一辈学者中颇值得瞩目的一位。因其特殊的禀赋和修养,瞿安先生在词学研究方面所达到的学术高度,有许多是后世所难以企及的,其诸多看法或结论,在今日仍有其不可磨灭之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逻辑>一著中,汪奠基先生认为,现代逻辑之科学思想,非一家一派之专论,而是综合西方国家各派的理论"参考取益".现代逻辑乃以符号逻辑为新型式逻辑之总称,它"分而有代数逻辑派、数学逻辑派、数理逻辑派".因此,汪奠基先生在<现代逻辑>中以介绍数学基础研究中的罗素学派、希尔伯特学派及布劳维尔学派之逻辑观点要旨,其中又以罗素的逻辑主义为主.如今,逻辑在现代计算机技术中的运用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汪奠基先生开创性工作所具有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在杨利慧教授的经典著作《神话与神话学》的后记中,提及其恩师钟敬文先生的同时,一并提到了与钟先生也是朋友关系的大林太良先生,并写道,大林先生所著的《神话学入门》(1966年初版)一书的汉译本正是杨教授“教课之初,参看最多的教材”。笔者作为大林先生的弟子之一,在此想就先生的神话研究的背景,及日本神话研究之现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成立之时,侯仁之先生为之题词:"立足北京、研究北京、服务北京",精准地概括出了北京学研究的宗旨。侯先生一直十分关心北京学研究工作,他研究北京历史地理的丰硕成果和深刻认识是北京学研究的基石和指针,他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一直在深深地影响、引领、推动着北京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国后先祖柳翼谋先生拟编(学案通纂),包括《宋元学案)、(明儒学案)诸书,以先科友王伯伉、钟钟山、吴眉孙诸先生,习闻泰州学派李晴峰、黄隔朋请先生遗事,姑拟撰(泰州学案)以为(学案通纂)之殿。先祖识伯沈先生在民国五年(1916)同时执教南京高等师范期间,斯时已闻王先生至苏州清见黄先生拜门之郑重。1950年上海镇江同乡有乡人饮茶之会,每周一次,多在南京西路红榴村茶馆及锦江饭店翠竹厅,先祖与吴眉孙先生每会必到,钟山先生亦时至,至则常谈黄门旧事,先祖并从眉孙先生假读黄门四子书过录其句,一日偶及拍沉先生从黄先生学…  相似文献   

13.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支配权之内容差异明显:前者之完全支配权(所有权)概念围绕如何区别于他物权而进行.强调物之归属.而后者乃以对物之利用为中心的相对所有权;前者之使用价值支配权(用益物权)以所有权为中心而构建.实为所有权所派生之权利,而后者并无前者之用益物权概念和体系;前者之交换价值支配权(担保物权)围绕担保债之实现为中心展开.然价值取向却有强调担保物权附随性与独立性之分歧.而后者则强调其用益与担保之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选>对于梁代作品的选录是文选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日本以清水凯夫先生为代表的"新文选学派"常以之佐证<文选>的撰者非萧统.清水先生的见解在中国既有附合者,亦有持异议者.笔者不同意清水先生的有关解释.本文即从徐悱作品的选录对清水之说作一驳议.本文认为,从徐悱之作的艺术性、徐悱在梁代诗坛的地位看,<文选>选入徐悱之作是有充分理由的.徐悱之作的入选不能证实<文选>的撰人是刘孝绰而非萧统.  相似文献   

15.
《史记》彭寅翁本校异类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彭寅翁所刊《史记》本为见存两种《史记》三家注本的最早刊本之一,其文献学价值自不待言。安平秋先生云:“这部彭寅翁本《史记》在版本研究和学术研究上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价值。”(语见其所撰“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宋元版汉籍影印丛书《史记》影印说明”,线装书局,2002年)最为扼要中肯;张兴吉先生更以所著《元刻(史记)彭寅翁本研究》(凤凰出版社,2006年)为之发皇。此本之优劣短长益以明白,殆少幽隐。今以此本与今日通行之中华书局点校本相校,窃冀能对点校工作稍有“添砖加瓦”之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夏承焘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有杰出贡献者 ,他在词学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因此 ,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无疑会对以后的研究产生指导性作用。本文以夏承焘先生的《天风阁学词日记》为依据 ,探究其成功之因 ,主要有两条 :一是诗词创作词学研究并重 ,二是词内成就词外功夫  相似文献   

17.
启功先生的<古代字体论稿>,历37年之长途跋涉,63年出版,78年重版,99年修订补充再版,似乎经久不衰,但其中的深刻意义,并没有真正被发掘出来.这是一部把汉字字体的各种现象看得十分深透、细腻的著作,是汉字史、汉字书法学的精深之作.本文注重发掘<论稿>在汉字字体学方面的独创见解,同时在<论稿>基础上,为汉字字体学这一新学科定位.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之于华夏人文学术现代重建,经历了“本国学术”独立意识之形成、“广义宋学”之建构与“新宋学之建立”三个阶段之演变过程。这一学术历程,与陈先生治学方向变化之轨迹大体一致,亦与陈寅恪先生之文化理想密切相关。陈寅恪先生关于华夏人文重建之思路与业绩,不仅是陈先生人生志业之集中体现,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宝贵精神遗产,亦是“留赠来者”的关于华夏文化复兴的学术蓝图。  相似文献   

19.
南社前辈姚鹓雏先生,与先父柳亚子为莫逆交。久耳令名,未亲謦欬。比读其遗著《恬养簃诗》及《苍雪词》,益仰慕先生之为人。盖文以人传,文亦传人,交相辉映。先生高才朴学,淬蓄义理,酝酿诗书,有感于怀,辄付吟詠,以抒其积抱,以鸣其素志。日惟孜孜,除诗文外,一若无足以挠其虑者。而其才力又足以驱使笔端,发为瑰伟奇丽之辞。所著古近体诗及长短句,俱见功力,风华婉约中,别饶雅淡深远之致。三十八年,避寇西迁巴蜀,慨国难之深重,民生之凋敝,于是抚时感事而多接舆行歌之作,断句如“岛夷本小丑,鲸浪初跋扈。……群情误苟安,割肉喂豺虎;今  相似文献   

20.
线件联先生学问深广,著作等身,清诗之学,仅其中之一端耳。本人有幸列先生门下,执书问学治清诗十余年。无奈本人天安愚钝,于先生清诗之学,亦仅能识其小老,政本文仅就读先生清诗选注本,略陈浅见.先生之清诗选注本,凡三种:《清诗三百首》、《清诗精华录》、《近代诗三百首》。余常置案头,常读常新.《三百首》云云,非属通俗读物者乎?然.或曰:先生学问深广,何不倾其全力为箴之名山、传之不朽之深奥学问,以发挥其大家价值,何以费心耗力,撰此通俗读物?此乃不知撰写通俗读物,亦是大家价值之体现也。通俗读物,读者面广,且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