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武强 《兰州学刊》2011,(12):105-114
近代以来,上海这一移民城市中,兴起了大量同乡组织,其中河南籍移民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自清末民初始,河南旅沪同乡相继成立了各类同乡组织,在原籍日益严重的危机中,河南旅沪同乡会于1930年成立。它建立了自己的活动场所,确立了活动宗旨,以团结帮助同乡、赈济家乡为自己的主要事业,并在逐步融入上海城市的进程中,保持了上海与家乡的桥梁地位,为家乡的发展尽着自己的努力。不过,虽然它为自身的生存进行了非常大的努力,但因没有稳定的经济、社会支持,以及河南作为家乡的破败,其事业的发挥亦不稳定,最终走向解散。  相似文献   

2.
广东与上海的民间往来,至迟在明末清初已经较为频繁。但在鸦片战争以前,粤沪间的交流,更多的是广东商入的季节性商业贩运,尤以棉、糖贸易为大宗。晚清以来,随着上海口岸的开放,大批粤商随洋行而涌入上海,他们除了从事原先的季节性贩运外,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到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建设之中.为上海的城市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界对此问题尽管有所涉及,但并无专文探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史的研究受到中国学术界特别是上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成果相当繁富.既有通论性的著作,更多专题性讨论,资料汇编、工具书也出了不少,从而在理论建设、方法创新方面皆有重要进展.其中,在对上海城市移民群体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对旅沪苏北人、宁波人等移民群体研究较多,但是系统研究广东上海移民的著作尚付阙如.近日拜读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宋钻友研究员的新著<广东人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本书系统而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一百多年间广东人移居上海的历程、规模、人口来源、在上海的空间分布、同乡组织、区域特点,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对于金融、商业方面着墨尤多:而且书中关于广东同乡组织的运作特点、不同县级同乡组织的联系与区别、广东人的宗教与信仰、粤商的商业伦理、旅沪广东人与原籍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都富有创见,言必有征,填补了上海史研究中有关广东旅沪移民史的学术空白,是近年来国内上海史研究中学术含量较高的一部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刘正刚  许云 《学术论坛》2005,(2):171-174
清代,广东与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交流已十分频繁,区域间的经济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粤商在泛珠三角地区的活动与朝廷对广东实行特殊外贸政策有关。讨论清代粤商与泛珠三角的经济交流,无疑对当今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国前期粤商文化在上海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受西风熏染较早和毗邻港澳,商品经济因素活跃,在近代观念传播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民国前期粤商文化主要通过粤籍华商在上海的拓展而产生辐射效应。经过长期融合,旅居上海的粤商逐渐融于当地,丰富了沪市商业文化的内涵,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民主运动,并增强了中国近代的物质文明。  相似文献   

6.
2000年元月15日,省府驻广州办事处召集部分在广东工作的晋籍老同志,就振兴山西经济举行了座谈会。会议一开始,驻广办李刚主任向应邀座谈的各位老领导介绍了山西近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情况,特别通报了省委、省政府新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及前不久结束的省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李刚主任说,希望在广东工作的老同志们,经常回省里看看,一是为省里经济建设多提意见和建议,二是希望在广东工作的老同志们,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为山西国有企业的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多做贡献。现就这次“晋籍在粤同乡振兴山西经济座谈会”内容整理如下:一、利用好自己…  相似文献   

7.
防范影子银行风险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作为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资管行业的高速发展,在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拓展银行新利润渠道的同时,也给金融系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本文选取双重差分法,使用2016—2019年15家上市银行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了2018年严监管政策——资管新规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资管新规显著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当银行业务更多元,面临更高风险时,资管新规的负面影响越大;资管新规通过打破刚性兑付、降低影子银行规模来影响银行的盈利;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的发展会调节资管新规对银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的华人社区有大量祖籍地为广东粤、客、闽方言区的华人,华人在把粤、客、闽方言带到海外的同时,也把在广东本土广为流行的歇谣文化带到了海外,从而使得粤、客、闽方言歌谣文化风靡海内外.华人发扬光大了古老的歌谣文化,除了传唱带自祖籍地的歌谣,还在现居地创作了反映现环境、现生活和心态的新歌谣,新歌谣既传承了本土歌谣的特点,亦有海外的新特色.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跨国公司在广东省的投资特征,包括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投资的地区分布、跨国公司来源国家和地区分布、跨国公司在粤R&D情况、筹供特点,以及世界500强在粤子公司增资扩股的状况,并提出改善广东外商投资环境,提升跨国公司在粤投资质量和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济棠(1890—1954)是近代广东、也是全国知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早年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成为雄踞南粤的新军阀。虽然他是一个地方军阀,但其在治粤期间(1929—1936)曾致力于广东建设事业,使当时广东经济盛极一时。确实留下了一些值得后人纪念的地方政绩。本文拟就他在发展广东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建树及其原因与办法作一初步的探讨。陈济棠是在新军阀混战、国民党派系纷争、外患日亟的历史条件下于1929年崛起主粤的。刚上台时,广东的经济十分困难。自民国元年以来,广东积欠内外债二亿元,军政各费二千万元,陈为了维持十五万的军队和一个冗肿的官僚机构,每月财政赤字达七十万元。军队一度欠饷三至五个月。当时广东地方近代工业几乎一片空白,商业凋零,原来地方税收支柱的进出口贸易,也因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而萎靡不振,处境艰难。陈济棠主粤后,利用半独立的环境,经过广东人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陈泽泓 《学术研究》2002,(5):105-108
盛唐时期 ,佛教密宗(纯密)传入广东 ,在岭南佛教界得以与禅宗争一席位 ,值得岭南佛教史、思想史的研究者所注意。以往有关岭南佛教沿革著述对密宗唐代入粤及有关文物较少述及 ,本文因此略作勾沉稽考 ,以为补充。将密宗传入唐地的被称为“开元三大士”的三位印度高僧中 ,就有金刚智及不空等二人来过广州 ,他们在广州都有传播密宗的佛事活动 ,反映了广州是密宗自海上东传入唐的重要口岸。今存于广州光孝寺及潮州开元寺的唐代陀罗尼经幢 ,是密宗在粤地佛事活动的重要文物。不仅可以作为密教传入粤地之物证 ,还可以作为密教在东南沿海传播路线之重要线索。前者年代确切 ,后者建造时间已有方家考证 ,本文有所商榷。  相似文献   

12.
清代粤盐销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云南由于盐产地分布不均、移民人口增加及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等原因,食盐产不敷销,于是借销邻盐,粤盐即其中一种。清代,粤盐在滇省的行销可谓贯穿始终,其运销方式、运销量及运销区域在不同时期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期间,更是出现了近乎以货易货贸易形式的铜盐互易。粤盐销滇,尤其"铜盐互易"在滇、粤两省的贸易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缓解了滇东南食盐不足以及广东余盐积压问题,加强了云南与两广的经济交往,促进了沿途地区城镇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江苏省52个县域金融机构以及120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Logit和ATE模型以村镇银行为例分析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农户信贷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及存贷款差额是影响村镇银行网点分布的重要因素;第一产业产值也显著影响村镇银行的网点布局,表明江苏省村镇银行网点布局兼顾自身可持续发展和扶农责任;同时,增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信贷可获性。  相似文献   

14.
粤台经济合作及其与香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邦彦 《学术研究》2002,(12):75-7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粤台经济合作取得瞩目的成绩,台商在广东的投资具有地域集中、产 业群聚等特点,已成为广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一环。本文重点分析了粤台经济合作中“香港因素” 的地位及作用,并提出在两岸先后加入WTO后,如何进一步发挥“香港作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在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申奥、入世成功这样良好的大背景下 ,跨国公司新一轮对粤投资热潮正在形成 ,世界五百强中大半已在广东投资。这是跨国公司调整其对华投资策略、二次布局中国的战略需要和表现 ;但更主要的是“先行一步”的广东区位优势更加明显、突出 ;产业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形成了强烈吸引力。进入 2 1世纪 ,随着跨国公司大规模、系统性的投资 ,广东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趋势可能加速。  相似文献   

16.
田生金《按粤疏稿》中的澳门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生金《按粤疏稿》是明代广东文献中极为罕见之书,该书不仅保存了明中后期大量的广东原始资料,而且还披露了这一时期来自澳门的重要讯息,内容涉及澳葡商人的走私活动、葡人定居澳门的时间、澳门海防同知的设立及澳门朝鲜奴仆的“冤狱”等问题。这些文字,或证史,或补缺,为明代澳门史增添了极为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高效解决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三农"问题。因此,通过研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借鉴孟加拉、印度、拉丁美洲和美国微小金融机构经验,从而为中国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过程看,近代粤人对西方文化经历了敌对——顺应——择善而取三个阶段;从接受层次看,经历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的递进过程。事实表明,除少数知识分子外,粤人对西方文化在心理上始终未述到全面开放,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心态在较开放的广东亦同样是十分稳固的。  相似文献   

19.
《唐人赋钞》与粤秀书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嘉庆年间广东人邱先德、邱士超叔侄编选的<唐人赋钞>一书是唐赋的重要选本,其书编成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现存最早刊本为羊城允经楼刊本.<唐人赋钞>一书与粤秀书院有着密切关系,为粤秀书院院长与学生合作的产物.除<唐人赋钞>外,还有多种应试诗文选本与粤秀书院相关.这些选本为我们了解科举制度下书院的文学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样本,其批评实践也可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17,(2):144-152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否能够引导资金流向、有效配置金融资源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本文以山东省17地市2008-2013年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的面板数据为例,通过分析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市场进入对区域全国性金融机构、地方性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的不同影响,对是否改善区域金融体系功能进行了研究。村镇银行的市场进入增加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提高了区域储蓄率水平,但在改善区域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小额贷款公司则把地方性金融机构储蓄存款转移成为全国性金融机构的对公存款,同时显著增加了全国性金融机构贷款规模。监管部门应适当调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激励政策,尤其鼓励在乡镇区域设立机构,并激励村镇银行将工作重心由负债业务转向资产业务,以有效改善区域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