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文学是行动的美学。文学,亦是形象的哲学。已设计出蓝图,并在加紧施工的《一个唯物论者的启示录》是否一项巨大雄深的美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尚不得知。但从已发表的《绿化树》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前两部作品中,似已见端倪。当然,以端倪断全体,用已有评未来总难断定。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对这项工程下无论什么样的最后结论,均为时过早。但鉴于《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已引起争论,不妨也谈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4.
在性生活中达到“双赢”,共同享受高潮的激情,是很多夫妻所追求的。但女性性高潮来得比较缓慢,要想双方同时进入高潮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尽管丈夫可以等妻子高潮来临后再行射精,但在高潮来临之际,激情中的丈夫常常无暇感觉。怎样才能迅速又准确地知道妻子性高潮来临呢?最好的办法还是事先拟定一个性暗号。 相似文献
5.
6.
张爱玲笔下的女人与男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弓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4)
张爱玲作品的女性主义色彩浓郁而别致。对于女性,不是侧重于命运不公的抗争和身心欲求的张扬,而是着眼于精神痼疾的解剖;对于男性,也致力于种种性格弱点的剔除,借以消解传统的男性神话。执著于人性阴影的指认与鞭挞,是张爱玲对女性主义文学的深入拓展,也是对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中国本土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和女权主义文化理论与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和女权主义文化理论应该有根本不同的内容和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文化早在二十世纪初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就已经经历过了一次根本性的变化,就已经产生了以鲁迅文化思想为核心的一种新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和女权主义文化研究必须与"五四"新文化、特别是鲁迅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而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则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比男人更具动物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人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多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 相似文献
13.
14.
许多夫妻离婚是由女方提出来的。尽管女方离婚后可能除孩子外一文不值,而且孩子往往使其再婚的希望破灭。那么,离婚后的男女谁最痛苦呢? 社会学家曾对300对刚刚离婚和已离婚12年的 相似文献
15.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并广为流传。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渗透着浓郁的黑色幽默色彩。作者运用了黑色幽默中包括的悲喜并置、自我解嘲和变形等写作手法,以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使人感到笑语背后隐藏的伤痕和苦笑。独特的幽默风格使作品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艺术世界。用黑色幽默解读这一伤痕文学文本,能够为理解作品滑稽戏谑表层底下的深刻的悲剧意蕴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评析了艾夫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英译本的得与失 ,举例论证了译文译得比较成功的三个方面 ,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并对错译进行了改译。 相似文献
17.
张贤亮的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一首优美的悲剧长诗。它不仅具有较深刻的哲学含义,作者新颖的叙事手法更使这部作品在真实与想象的融合中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意蕴。作品中所体现的巴赫金复调小说的不同特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声部合奏的艺术世界。用复调理论对这部作品再进行解读,既丰富了《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艺术思维,也拓展了巴赫金文学理论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家瑞伯格博士在《新男性观》一书中指出:男人并不是拙于经营亲密关系,而是通过做爱、养家、充当护花使者来表达他们的爱意及感受亲密关系,所以用女人的标准来衡量爱情时,男人的表现根本不及格。可是有时候用男人的方式处理感情,倒是 相似文献
19.
20.
首先声明,这里所说的“坏”,不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的坏,也不是贪污腐败、误国乱政的坏,而是指在男女关系上比较随意,不那么检点的坏。“万恶淫为首”是过时的老话,但男人与女人的“坏”,毕竟不是什么好事,可同是一个“坏”,到了人们的嘴里,其褒贬抑扬,就变得大不一样。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您瞧,男人坏还坏得这么沾沾自喜,坏得这么有资本。如果热恋中的小姐故作娇嗔地对男友说:“你真坏!”这事八成就有希望了;反之,若是姑娘一脸正经地对男士说:“你是个好人,只是……”这就是拜拜的信号,您就准备着走人吧。事实上,就是变“坏”的男人自己也多感觉良好,他们聚在一起,往往热衷于交流变“坏”的经验,大谈自己的风流逸事,有几个小蜜,有多少艳遇,反倒使得那些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