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策与信息》2005,(1):6-7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平凡。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中央卓有成效地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温家宝总理称之为“点刹”,从而基本实现了“熨平经济波动,防止大起大落”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3.6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国内专家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十几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实际上,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就走过了由相对低迷到稳定高速增长的拐点。随着国民经济形成自主增长机制,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议题被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2.
2004年3月9日,国家海洋局首次公布的(2003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海洋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3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达到10077.71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为4455.54亿元,比上年增长9.4%,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当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82%。专家呼吁人们将目光投向东方辽阔的海洋,因为那片蓝色的国土蕴藏着不亚于陆地的丰富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2003年,在全球贸易仍处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取得了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发展速度,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8512、1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7.1%。中国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居世界第三位;进口4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9%,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  相似文献   

4.
依靠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弊分析如果说,12年前在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是因为资本账户未开放而成为“避风港”,那么联系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能使我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的,还有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采取的一项“反周期经济调节”的主要政策手段。与货币政策相比,它有两点优势:一是见效快。财政政策能更迅速地提振经济活动,这一点在宏观经济遭遇较大冲击时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一般可以运用税收和政府开支的增减变动以调节经济活动总水平(总需求水平或总供给水平)。这是政府追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财政政策在弥补“市场失灵”的资源配置、维护社会稳定的收入再分配、保持经济稳定的反周期操作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其功能,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放缓的态势,步入了一个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在实际经济增长率由2010年的10.3%下降到2014年的7.4%,特别是2015年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经济运行变得更加复杂的情况下,要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此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实现“既扩大市场需求,又增加有效供给,努力做到结构调优而不失速”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咨询与决策》2004,(4):12-15
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后,25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从1980—2000年,年均GDP增长速度达到9.8%,1995年提前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日标。2003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的人均经济总量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8.
经济政策属于上层建筑,它的变动以国民经济运行状况为依归,不是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取消或出台一项新的政策。也要讲究可行性、适时性、承继性.这也是一门艺术。纵观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一系列政策,往往具有高超的艺术性。稳健财政政策的出台,成为又一次实证。  相似文献   

9.
一、2003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主要特征(一 )2003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分析1 .中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在面对3方面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突发的“非典”冲击和严重的自然灾害 )不利影响的情况下 ,2003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回升的趋势 ,成为“九五”中期以来经济增长最好的1年。预计GDP增幅将达8.5%左右 ,比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 ,连续两年实现8 %以上的高增长 ,这是“九五”中期以来的第一次。各项投资需求全面启动、新的消费热点逐步形成和扩散、出口增长持续强劲等均表明我国经济开始摆脱过去的“中期调整趋势” ,进入…  相似文献   

10.
<正>2003年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仅经历了“非典”的考验,而且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2004年我国经济将承接2003年的稳健发展轨迹,继续演绎高增长态势,国民经济有望增长8.5%左右。因此,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将顺势而动,在拉动经济增K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2004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呈现明显的淡出趋势,而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1992年-1994年其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4%、0.5%和0.6%,步履维艰,裹足不前,特别是1997、1998年.竟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96年减少0.7%,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又比1997年降低3.6%,1999、2000年仍未见好转.其问男性完全失业率高达5%.创日本1953年以来的最坏记录。一个于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经历过经济持续大发展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日本,何以如今经济低迷达十年之久而难以自拔。其原因繁多.但最值得警示者有以下数端。  相似文献   

12.
就业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难点。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上升,分别为3.1%、3.6%、4.0%和4.3%;与此对应,政府对下一年失业率的调控目标逐年放宽,分别为3.6%、4.0%、4.5%和4.7%。考虑到统计口径等问题,我国目前的真实失业率可能已经高达10%左右。也正因为如此,200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4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潜力和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7年以来,针对不利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别是持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使得国民经济勉力维持了8%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在东亚经济一片萧条的大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下一枝独秀,实属难能可贵。然而,不利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至今没有大的改观。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国内需求。由于我国已经连续4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和国债负担增长比较快,引起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担心。在财政政策与财政体制改革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更是引起了一部分人的疑虑,…  相似文献   

14.
一、我省小城镇发展的现状 (一)我省小城镇发展的回顾 我省小城镇的发展,受经济、政治因素影响,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到1962年),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处在恢复和开发建设阶段,老集镇开始复兴,新集镇不断涌现,到1953年全省建有城镇344个。截止1959年,全省城镇非农人口已由解放初的207万猛增到490万,城镇人口比重也由6.7%增长到12.9%。小城镇发展呈现出初步的繁荣。但在1958年及以后三年“大跃进”时期,受“左”的思想影响,产品经济逐步阻断了城乡商品交流,致使小城镇开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谷城县以整合经济要素为首要前提,以做强板块经济为关键举措,初步形成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水力发电、生物医化、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六大经济板块,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由“点状”向“块状”的转变。2003年,六大经济板块创造的增加值可达18.72亿元,占GDP的’72%,提供的财政收入可达1.4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8%。板块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力量。其主要作法:  相似文献   

16.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会在2006年600亿元的基础上缩减100亿元左右。而对于中国经济2007年的走势,国外的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增长势头难消,恐怕很难实现“软着陆”;而国内的经济学家及舆论则均认为,国家宏观调控已经发挥了作用,2007年中国经济将进入平稳期。稳健的财政政策一  相似文献   

17.
财政宏观调控是“中性”的.即总是使经济增长“拉向”正常增长的状态;财政宏观调控又是稳健的,因为它的目标始终是指向经济稳定增长的。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稳健财政政策的核心应该是轻税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刘德霖 《决策导刊》2007,(10):16-18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直辖后,重庆消费品市场逐步升温。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03.6亿元,比直辖前的1996年增长181.49%。直辖十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2.80亿元,年均增长10.9%。继2003年下半年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以来,消费已连续13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12个季度增速保持在13%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速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专家解读     
中国经济“硬着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在“中国长三角战略发展与企业机遇论坛”上提出,中国政府将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调整为7%左右,并不意味着“硬着陆”。陈东琪称,200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十年周期”的第三年,处于上升阶段,在经过前两年连续加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河南省鹤壁畜牧业产值24.93亿元,同比增长33.5%.占农业总产值的58.3%,畜牧加工业产值与畜牧业产值的比例达到1.06:1,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畜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800万美元,同比增长44.4%。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0.18万吨、10.87万吨和5200吨,同比增长13.79%、9.51%和25.6%。按人均畜牧业产值、人均肉蛋奶产量4项指标综合评定,该市连续13年位居全省首位,不仅是河南省畜牧产业化大市,而且是全国十大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市之一。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554元,其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占35.5%,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全市农民增收9.61亿元。该市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