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独特的作品,它的主旨问题,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言情说;寄托说;守礼与反礼说,等等。笔者却认为,《闲情赋》表达了作者的济世思想,以及这种理想无法实现的悲慨。  相似文献   

2.
一、酒仙诗人    本书运用幽默手法就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可以说,这个方面在以前陶渊明文学的读解、研究中并未得到重视。    陶渊明的创作是在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这一时期,当时,日本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但大家不要认为陶渊明的文学始终是落后于时代的旧物。如果仔细品味的话,即使是在现代,我们也能体会到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亲切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在日本对汉诗感兴趣的人已为数不多。在有限的汉诗爱好者中,他们对陶渊明的印象一般是:“嗜酒的田园诗人”和逍遥自在的人…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乌托邦社会主义”的译名试予商榷。柏拉图和莫尔均主张:知识渊博的“哲学王”、“贤人”治国,通过选举产生官员;私有制是社会弊端的根源,应予废除。莫尔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作了传承式的发展。柏拉图和莫尔两人社会观的基本方向和品格也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圣莫尔》中韦特夫人为马夫里维斯理发的情节刻画得生动细致,我们研究了这一情节中运用的三个对比,即两种生活的对比;两种男性的对比;有思想和没头脑的人之间的对比,指出这一手法的运用对作者突出主题,深化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创造了优美恬静的田园诗的陶渊明,他自己的思想并不平静。本文拟从陶渊明的诗文自身出发,分析一下他那动荡不宁的思想经历,看看他是在几个层面上展开这种内在搏击的。一、仕隐冲突这是陶渊明思想中第~个严重冲突。我看陶渊明的归隐有三个原因:1.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他多次表述,仕途社会对他犹如“樊笼”和“尘网”,他在其中过着“心为形役”的生活,这种违背心牲的生存方式,令他感觉耻辱和痛苦(即“志意多所耻”);还在做建威参军时他就说:“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归隐多年之后,回顾那段仕宦生涯时还说:“在英经十载,…  相似文献   

6.
东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王朝统治江河日下,统治集团内部明争暗斗,相互倾轧.当时的门伐制度极盛,土族家强在经济上肆意兼并土地,压榨人民;精神上萎靡空虚,沉溺在佛教的因果报应和老庄的虚无思想中,寻找自我安慰和自我解脱,清淡玄理之风大盛.这些都对文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玄言文学充斥文坛.这类作品远离现实,艺术上枯燥无味,缺乏形象性和感染力.直到东晋末年出现了陶渊明,才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具有崭新的思想内容和独特风格的创很陶渊明年轻时对统治者有过幻想,希望通过出仕实现他“大济苍生”的宏愿.他在《杂…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是多面深刻的,从个性思想到精神品格,从作品风格到兴趣爱好,从生活情趣到心理倾向,辛弃疾无不打上了陶渊明的烙印。但辛弃疾在接受陶渊明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个性心灵丰富和发展了陶渊明。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辛弃疾,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个人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莫尔的《乌托邦》虽然有近两千年之遥 ,但它们均可谓社会主义的早期学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形成了西方哲学的传统框架、奠定了世界文学艺术评论的基础 ;莫尔的《乌托邦》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和创造了条件。柏拉图是站在维护和改良奴隶主专制的立场上构筑理想国的 ;莫尔却是站在揭露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立场上、主张建立一个摆脱了社会邪恶、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人人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乌托邦》源于《理想国》又高于《理想国》。该论文从两位作者的个人历史背景、所处的时代背景、内部、外部作用、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理论价值、艺术价值、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并就其相同性、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彝族古代诗人余家驹,汉文化修养很高,用汉文创作的作品,题材广泛.其中的山水诗作,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从其作品中,当时彝族知识分子的心态可见一斑。在艺术风格上,他的诗作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可见到李白、苏东坡、陶渊明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小说家菲利普·罗斯于20世纪末创作的《美国牧歌》刻画了主人公塞莫尔·利沃夫主体神话及家园想象的幻灭,揭示塞莫尔悲剧性命运的根源在于脱离现实的主体价值的构建。主体价值优先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人类社会生活层面的表现,作品因此批判了主体神话的虚幻性和主体伦理的狭隘性,赋予了《美国牧歌》以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层面上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晋宋之际,佛教净土之阿弥陀佛信仰极为兴盛,生活在此时的陶渊明势必会受其影响。陶渊明与信奉净土思想的慧远、周续之、刘遗民、张莱民等交往,也会受其思想熏染。陶渊明所受净土思想之影响外化于作品,《桃花源记并诗》就是其载体。探索这种现象,对于研究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述酒》新解袁达陶渊明的《述酒》是一首难解而又重要的诗。对《述酒》内涵的认识,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可解派,这派人一方面认为《述酒》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却尝试以史解诗。一种是不可解派,认为《述酒》深奥玄秘,难以索解。两派意见虽然不无道理,但他们的...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的美学思想,历来论者稀少,近世亦复寥寥可数,语焉不详;实则其美学现在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发展的链条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陶渊明美学思想及其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桃花源记》流传几千年,人们百读不厌。鸦片战后,我们才发现它和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理想国”,近代英国政治家莫尔的“乌托邦”何其相似!在人文科学观念迅速更新的今天,国外汉学家对这篇奇文的诠释也开始换代。东京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芳贺彻教授是日本研究《桃花源记》专家之一,据他之见,桃花源里的时与空是破译这篇名文特色密码的一把钥匙。与“乌托邦”严格的户籍  相似文献   

15.
《娜娜》是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左拉的名篇;《日出》是20世纪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佳作。虽然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时代,但是,它们所展现的社会历史画面却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本文正是基于这一出发点,运用比较的方法,论述了两部作品所反映的真实而相似的社会生活,分析了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悲惨而相似的命运,揭示了两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而相似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评析李阳春《归园田居》五首是陶渊明田园诗中的名篇,是他辞去彭泽令不久的作品。诗中揭露、批判现实,又表现农民思想和情怀,还有新的人生旅途的豪情壮志。第一首可视为《归去来兮辞》的妹妹篇,是他断断续续为官生活的总结和反省,表达了对官场...  相似文献   

17.
[摘要]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先声和先驱,立于新旧时代交汇点上的但丁与站在新时代起点上的薄伽丘,他们分别在其代表作《神曲》和《十日谈》中,以其戟指中世纪神学的姿态和高超的艺术手笔凸显了他们震古烁今的人学思想。但两部作品的人学思想同中有异,也分别蕴含着两位作家各自不同的生命观照和历史审视,并在其人性观、道德观和爱情观等方面彰显出在历史的过渡和时代的超越之间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18.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的名篇。笔者此文试图从组诗思想层次入手,发掘其作品的审美价值,探索陶公从出仕到归田思想发展的历程。我们知道,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时间的推移,对社会现实和自身生活作出敏感的反映而产生的,作品也正是通过咏叹和悲哀的方式寄托其深沉的思想感情的。那么,作为组诗,《饮酒》是以怎样的艺术结构手段来完整而和谐地展示这种思想感情的呢?考究《饮酒》,其深于布置的章法与诗人思想心理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读山海经》是一组兼有咏史与游仙内容的诗歌,通过咏史表现了诗人对社会“淳风日尽”的幽愤,通过游仙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缺憾的补偿。咏史与游仙统一在诗人“自娱”的创作目的和审美标准基础上,从而给组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带来了多样性,也给陶诗的美学思想带来了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文学批评史的角度,探讨了陶渊明的地位及其作品的美学价值。他的文学地位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的。作为一名诗人,陶渊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至唐,陶渊明的作品受到较为普遍的重视,至宋代,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才真正完全确立下来,并以其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诗风而昭示后人。这一现象,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审美思想提供了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