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高老头的父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老头》一书,是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而高老头的父爱问题又是贯穿全书的中心。如何看待高老头的父爱,不仅关系到对《高老头》这部世界名著的评价,也关系到对巴尔扎克这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功绩和局限的理解。我国理论界对于高老头的父爱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种种分歧和争论。中心问题在于:高老头父爱的真实性。高老头是一个剥削阶级分子,在他身上会不会存在真诚的父爱呢?这一点,以前人们是不愿意承认的,  相似文献   

2.
中文科外国文学教研组在教学活动中,组织七九级学生,就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主人公高老头的父爱开展课堂讨论。我们从中选择了两篇在观点上较有代表性的发言稿,作为学生习作,刊载于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稿》第一册第11页说:“火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解放的一个巨大推动力,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思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26页。)《中国原始社会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说:“火的使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用火一事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12页。)《简明中国历史图册》(1)《原始社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27页说:“火的应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恩格斯指出:用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恩格斯:《反杜林论》)  相似文献   

4.
《凤凰涅盘》是郭沫若同志的诗集《女神》中的代表作品,一直为文艺界所重视,报章杂志陆续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其中,对凤凰的形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看法也不尽恰当。本文仅就这一问题提出探讨性的意见,与同志们商榷,求得指正。从分析《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形象的文章来看,概括起来,大致有三种看法:有的认为风凰是象征中国的;有的认为凤凰是中国和诗人新生的象征;①有的认为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母爱是大海,能博纳一切;父爱是大山,虽肩负万钧重量,但能为儿女背挡风雨。电视剧《京华烟云》中,在木兰代妹妹出嫁的当晚,姚思安幽怨的二胡《夜深沉》,在空旷寂静的夜晚如泣如诉,声声让人扼腕叹息。在木兰最无助的时候,姚思安常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很显然,姚思安的父爱是深沉而又凝重的,他在告诫女儿:虽世事无常,但要永不认输。姚思安在剧中的父亲形象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父爱: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蝎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用尽一生慢慢咂摸品味吧。  相似文献   

6.
韩愈《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巫医”,现在流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释为巫者、医者两种人;一种主张释为一种人。后一种意见带普遍性。到底怎样训释妥当?让我们先稽考一下“巫医”流变情形。在春秋以前,“巫”、“医”两种职业联系密切,清人刘宝楠在《论语》“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下注曰:“言巫医之事,皆能治疾”(见《论语正义》)刘向《说苑·辨物》云:“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从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①揭露资本主义金钱关系是十九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巴尔扎克三部长篇小说《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相似文献   

8.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是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传世佳句。但在有的版本中,并不是“晚来风急,而是“晓来风急”。如当代唐圭璋的《唐宋词简释》和清朱彝尊的《词综》等都把“晚”字换成了“晓”字。于其化同志也认为:上片既已说是“晚来”(晚来风急,笔者注),下片又说:“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岂不是在时间上自相矛盾?若换为“晓来”,写从早到晚清冷寂寞,则一气贯注,比较自然。这种意见,或许还代表了唐圭璋、朱彝尊等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正> 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的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有的认为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提出的“不平衡”是普遍规律。有的认为“不平衡”不是普遍规律,而是特殊规律。认为“不平衡”是特殊规律的又有两说:一说“不平衡”是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一说“不平衡”是剥削阶级社会的特殊规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过时。有的认为“不平衡”根本就不是一个规律,而只是一种“现象”,或一种“关系”。后来,又有人持折衷看法,说“既平衡而又不平衡”是规律。我以为,这些意见都难以反映人类社会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春秋左氐传·稳公元年》中的“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选本都以《郑伯克段于鄢》为篇名)一句,历来对“聚”的注解有两种意见。一种以“聚”是聚集粮食或粮草,一种以为“聚”是聚集民众。东汉服虔作《春秋左氐传解谊》,首先提出“聚为聚禾黍”的意见,后杜预为《左传》作注,在“太叔完聚”下云:“完城郭,聚人民。”唐孔颖达疏云:“服虔以聚为聚禾黍也。段欲轻行袭郑,不作固守之资,故知聚为聚人,非聚粮也。”从此两种意见并行,各家取舍不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聚集百姓”(见第一册第11页),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几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注同上(见上册第129页);杨伯俊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则以为是“聚粮草”,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的?长期以来,教育界对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教学过程是完成德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五十年代在我国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凯洛夫《教育学》(1948年版)上就明确写道:“只有在掌握科学原理底基础上,才可能建立学生底共产主义世界观。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教育的人。”“学生底道德教育,基本上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持这种意见的人常常引用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这篇演说中的一句话作为根据,“只有用人类创造  相似文献   

12.
“连x也/都y”格式,是指如下一些形式: (1)他连攒钱都想也不敢想了。(老舍《骆驼祥子》) (2)连吴少奶奶也笑起来了。(茅盾《子夜》) (3)侍萍的面貌有一天会变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曹禺《雷雨》)格式中的“/”表示“或者”,“连”与“也/都”是格式中固定的词,“也”和“都”在格式中有同等的机遇与“连”呼应使用,x和y是格式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变动的词语。 “连x也/都y”这样一个框架,有的人叫它“句式”,有的人叫它“结构”,有的人则把它叫作“格式”,我们采取后一种说法,因为“连x也/都y”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以句子的身分出现的,而是一种“板块”,一种“构件”,作为一个凝固的整体在语言中使用的。当然它可以独立成句,例如:  相似文献   

13.
一八三四年出版的《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突出地位,也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因为从它开始,巴尔扎克采用“人物再现”的独创性手法,把他所塑造的同一个人物(纽沁根、拉斯蒂涅、伏脱冷、皮安训等),穿插在以后不同的小说里让他们出现,从多方面完整地刻划一批典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艺术地再现了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生活广阔的图景,使得《高老头》的出版,成为《人间喜剧》获得一定规模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4.
对于《老子》,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老子》就是一部哲学书;有的认为《老子》是治世的书,是君人南面之术;有的认为《老子》是言兵事、言诡计的书。以上看法各有自己的根据和道理。整个一部《老子》,一言以蔽之,言“道”与“德”。道为“本”,德为“用”。“道”就是永远具有“虚”、“无”性,故恒、常;“德”就是循“道”(循着道的法则)而发“用”。道的法则就是自然、无为,故老子追求自然与无为。  相似文献   

15.
论拉斯蒂涅     
欧也纳·特9·拉斯蒂涅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重要人物。这个人物,在法国十九世纪上半期社会生活中是具有深刻的典型性的。拉斯蒂涅最初出现在长篇小说《高老头》中,是这个长篇的中心人物。对于这个人物,学术界曾经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看法。其一是:认为他“聪明伶俐,头脑清醒,胸襟宽大,教育使他风度翩翩,感情细腻,尊重个人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一八三四年出版的《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突出地位,也是巴尔扎克的优秀作品之一。因为从它开始,巴尔扎克采用“人物再现”的独创性手法,把他所塑造的同一个人物(纽沁根、拉斯蒂涅、伏脱冷、皮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地在做经济发展战略决策规划过程中,一般都遇到这样一些问题:经济发展战略决策的重点放在哪里?发展的规划应当怎样确定?就我们娄底地区来讲,就有许多不同意见。有的要把娄底建成湖南的“鲁尔区”,并且主张把这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见《湖南经济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五期);有的却认为娄底要建成“鲁尔”那样的重工业区,成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什么?学术界曾有几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阶级性、实践性.他们以毛泽东《实践论》中的话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辨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另一种意见认为是革命性、科学性.他们以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中的论断为依据,列宁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品质时说:“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  相似文献   

19.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解说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公认其中第十条是整篇的一个总结。历来把这一条解说为阐明新旧唯物主义哲学在阶级基础上的根本对立。这种解读是传统的阶级立场说 ,其依据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的思想 ,把该条中的“‘市民’社会”、“人类社会”、“社会化的人类”解读为“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实际上是把作为唯物史观创立标志的《提纲》文本思想 ,向后拉到了早期未成熟思想 ,违背了提纲的文本主旨 ,不符合文本逻辑 ,是一种外加的、突兀插入的思想。按照贯穿于《提纲》的线索和第 1 0条中的词语原意 ,本是说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抽象个人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或处于社会联系和关系中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最近《外国文学研究》杂志对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复活”问题展开了争论。一种意见认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络娃的“复活”有本质的区别,“体现出两种命运,两种归宿”。另一种意见认为:他们的“复活”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应该说都各有不少独到之处,又都欠全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