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仆在西周春秋不是奴隶,已为当时及先秦的文献所证实。《召伯虎簋》的西周金文说:“余老止公仆庸土田。”“庸”即“雇”。此话可以译为:“我的父亲止公雇仆耕种土田”。可见,仆在西周是佣工,西周已出现了雇农。《左传》说:“崔氏之乱,申鲜虞来奔,仆赁于野,以丧庄公。”“赁”即“雇”。此话可以译为:“(齐国的)崔氏那次作乱,(齐国的)申鲜虞逃跑来,雇仆在野外,为(齐国的)庄公守丧。”沈玉成在《左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一些人物的命名,确实独具匠心,深含寓意,绝非信笔由之,正显出作者的深刻博大来。如阿Q、孔乙己等,已有多人谈及。鲁迅给《孤独者》主人公起了“魏连殳”这个怪名字,我以为,个中亦有奥妙。查《辞源》,魏,“魏然。独立貌。”连,“相续不绝也。”殳,“兵器,长一丈二尺。无刃。”将三字连在一起,似是此意:独立不倚地接连不断地舞动着长而无刃的武器。再作引申:孤独地不断地以个性主义为武器进行战斗(鲁迅在驳杂繁多的中国古代兵器中,独取“殳”者,正因其无刃——因个性主义对于强大的旧势力来说,确是驽钝无刃的)。如此看来,“魏连殳”者,孤独者也!——但是是不停地战斗着的。  相似文献   

3.
张载,字子厚(1020年——1077年),陕西眉县横渠人。对张载的卒时、卒因与卒地问题,《宋史·张载传》只载其告终地而无卒年,其它史料却说法不一。范育在《张载集·正蒙序》中说:“熙宁丁巳岁,天子召以为礼官,至京师,予始受其书而质问焉。其年秋,夫子复西归,殁于骊山之下。”吕大临在其所撰《横渠先生行状》中说:“熙宁二年冬被召入对,除崇文院校书。明年移疾。十年春复召还馆,  相似文献   

4.
一、孔子代表奴隶主思想的商榷西周的奴隶制社会是由周天子把土地和双隶分赐给宗室亲戚,所谓“受民受疆土”,(大盂鼎)“赐之山川,土田坿庸(仆慵)”(《鲁颂·閟宫》)“分之土田陪敦(陪、仆古音同,敦系庸字之误)。”(《左传》定公四年)这就是各国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字,依卜辞文例看,应当是名词。在卜辞记载里面,它与虹并见于天,应当和虹一样也是一种气象名称。这个字左半是示字别体,其右半一般释为殳,但殳的古义依《说文》来讲应当有杖和“积竹”两种解释。“积竹”就是后世所说的扫帚,殳与帚两者有相通之处。从殳之字亦可从帚。甲骨文中的这个字右半可以视为从帚。左右两旁相合,可以推测这个字就是“祲”字。至迟在周代,祲与晕就被视为一事。《周礼·春官》的相关记载可为明证。自秦汉以降,祲晕被完全视为妖异征兆,这是为王权观念的逐渐强化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小说屡述小兽驱虎、杀虎的故事。唐宋元明人笔下已写到小兽食虎,以假虎烘衬真虎之威,往往以“大兽”(虎豹熊象)为参照,突出小兽(狮子)的某种独特之处。值得关注的不是古已有之,而是母题所昭示的那缕缕引人入胜的“异国风光”。远国贡兽,被认为是外夷借此向中原示威挑战,明代则被表现为向中原王朝称服。《聊斋志异》以此突出“虎”在“小兽”面前的懦弱,是蒲松龄民族意识的曲折表现。  相似文献   

7.
此师克盨盖系一九五七年三月间,西安商业学校熊本周同志捐送陕西省博物馆,为其先人步龙先生遗物,(闻步龙先生在清光绪间曾任教三原味经书院)器早佚。盖通高八、五公分,口宽一九、九公分,口长二七、八公分。铭文(图版一、)凡一百四十四字,又重文三、盖面铸夔龙纹饰。据郭沫若先生考订:“大克鼎称其祖为师华父,官职为师。此师克亦称师,表明世袭,可知克系同一人。铭文第三行又下(?)字,见录伯(戈冬)(皀殳)、单伯钟、毛公鼎、王国维释劳。案此铭多一(?)(凡字),当是声符,准凤从凡之例,此当为奉之初文,会意,凡声也。”  相似文献   

8.
广大爱好收藏生肖戳的集邮迷又该寻觅虎年的“虎”字邮戳了。笔者手头搜集了一些省、市的“虎”字戳邮电局(所)和邮政编码,供大家选择。这些“虎”字邮戳的邮电局(所)都办理邮政各项业务,可去函  相似文献   

9.
召禹鼎考释     
召禹鼎于一九四二年九月在陕西岐山县之任家村(距法门寺五里)出土。其文献价值似同子盂鼎、毛公鼎等器物。五一年徐某献給政府后,西北大学陈进宜先生曾亲摹拓本并与侯外廬先生商榷十余次而作“禹鼎考釋”(載光明日报五一年七月七日“学术”第四十期)并注明其中所引“武公”当为“卫武公”。后郭沫若先生亦从其拓本略为改正补充,并加以标点,作“禹鼎跋”(見仝上)确定此鼎与不(?)簋、噩侯鼎、敔簋等器同属于周历王之世。而此鼎銘文又与宋人薛尚功所录之“穆公鼎”銘文相同,故知为一人之器物,而薛氏釋“穆公”为“秦穆公”。張筱衡先生于一九五一年十月所撰此之,与以上諾家釋文有所出入: 一、第一行“穆公”薛氏釋为秦穆公,而此文釋为召穆公,即召虎,召公奭之后,禹之祖。二、第二行第九字、諸家均釋为“武”,而此文釋作“趋”即桓公、禹之父、穆公之子。三、噩侯即申侯,周宣王之元舅、幽王申后之祖。四、第十一行倒数第二、三字薛氏作“寿子”而此文釋为“寿父”作人名,即郑伯友,幽王亲叔,忠于王室者。五、第十二行倒数第一字薛氏作“爵”郭作“肆”而此文釋为虢,即虢武公,虢石父,褒姒之党羽。六、所纪战役系“竹書記年”所載幽王十年“王师伐申”之役。七、因确定此鼎当铸于周幽王十年(公元前七七二年)。其考釋方法,系以文字証史实,以史实証文字,并通之以古音古义,旁徵方言,自成一說,現在刊登出来,以供研究古史、地者参考討論。  相似文献   

10.
“我”既不是S城人或寒石山村民一般的庸众,也不是魏连殳那样的“古怪”与“异类”。魏连殳对二人关系的认知——“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是符合事实的判断。二人虽然交往认识,但精神个性迥然有别,不宜视为同一类型的人物。对《孤独者》的文本细读再次呈现了鲁迅作为精通人性心理的文学大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斗兽,对于原始狩猎生活,是一种主要的生产手段。我国奴隶制时代勇士力搏猛兽,仍作为贵族畋猎时的主要表演项目。《诗经·郑·大叔于田》歌颂郑太叔段多才好勇,能袒身空手搏虎:“袒裼暴虎,献于公所”。更有以圈养猛兽为乐的大奴隶主,相传“桀之时,女乐三万人,放虎于市,观其惊骇”。《史记·殷本纪》说,帝纣在沙丘大筑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周穆王曾畜虎于东虞,  相似文献   

12.
《左传》僖公四年“齐桓公伐楚”中有: 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史记·齐太公世家》所引亦同,但“至”下无“于”字,“女”作“若”)杜预注云,穆陵、无棣“皆齐竟(境)也。履,所践履之界。”王力沿袭其说,谓穆陵“地名,即今山东临朐县南的穆陵关。”(此乃沿袭于钦《齐  相似文献   

13.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公子重耳),在其作国君之前,曾因晋国騼姬之难而出亡他国,过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由于随从人员的辅佐,并得秦穆之援,终于归国为君。出亡期间,虽也有暂享安逸之时,但却也“险阻难艰,备尝之矣”。(《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深知自己的国君之位来之不易,故卽位不久,卽重赏那些跟随自己过流亡生活并为自己的事业出谋尽力之人。介之推是晋文公的一位从亡者,当年在困乏冻馁之时,曾“自割其股以食文公”。(《庄子·盗跖》)对文公可谓忠矣,功劳可谓大矣。可是,当晋文公赏从亡者的时候,赏不及介之推,而介之推本人也不居功索求。介之推认为,晋文公所以能够归国为君,并不只是几个从亡者之功。有些人因从亡并为晋文公取得国君地位出过力,就自居功臣,贪求高官厚禄的封赏,那是“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的罪人,耻于与之共事。于是,退隐绵上,不仕而死。(见《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相似文献   

14.
·当代学术问题与学者访谈·文化危机与文化安全——刘奔研究员访谈录刘景钊(1·3·)哲学与哲学家的角色——李登贵编审访谈录刘景钊(1·9·)中西哲学如何对话与融通——张志伟教授访谈录刘景钊(2·3·)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与中国学术的国际化——蔡曙山教授访谈录刘景钊(2·11·)“大哲学”观与中国现代的哲学发展——赵敦华教授访谈录李登贵刘景钊(3·3·)和合之路:中国哲学“自己讲”的努力与贡献——张立文教授访谈录刘景钊韩进军(3·13·)科技哲学的发展与创新——曾国屏教授访谈录刘景钊(4·3·)从复杂性研究到科学实践哲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召树屯》渊源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召树屯》(即《召树屯与南玛诺拉》)是我国著名的傣族民间故事,但这个故事也在泰国、老挝与缅北等地广为流传,我云南省歌舞团访泰演出的主要节目是《召树屯》,泰国文化团访华演出的节目中也有《玛诺拉》独舞。泰国前总理克立·巴莫亲王在西双版纳观看《召树屯》舞剧后,觉得很诧异:“为什么泰南所流传的‘诺拉’会在相隔很远的西双版纳冒出来呢?”我国文学界也提出,《召树屯》“究竟是根据西双版纳的民间传说改编进经书,流传外国的呢?还是由外国传入的呢?”因此,弄清《召树屯》的渊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我们仅有的幸福之一,乃是不得不去认识自己.”——罗洛·梅(Rollo May)是否能清醒地生活在二个世纪的边缘,这是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古荆为巴说     
长期来学人多谓荆即是楚。笔者对此颇有疑点,以为荆本是指巴族。此或妄说,冀识者指正。一、说荆地之得名古华夏活动中心以南的江汉周遭,最早并不称为“荆”,而是包含在泛称为“南”的地域中。《诗·国风》中有《周南》、《召南》。《吕氏春秋·音初》谓:“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妄待禹于涂山之阳,实始作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周南在汝、汉,召南在江、沱。此外,也还有与“南”有关的名称: 南交《书·尧典》:“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伪,敬致。”《史记·五帝本纪》则作:“申命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南国《诗·小雅·小曼之什》四月篇:“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尽瘁以仕,宁莫我有。”  相似文献   

18.
一《周南》和《召南》的命名在《诗经》十五国风中,只有《周南》和《召南》的命名历来颇有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南”字的理解各有不同,其影响较大的有五种意见。 (一)南化说。《毛诗·关睢序》说:“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郑玄《诗谱》说:“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言二公之德教,自岐而行于南国也。”陆德明的《毛诗音义》也说:“南者,言周之德化,自岐阳而先被南方。”孔颖达《毛诗正义》,朱熹《诗集传》等,均从此说。 (二)南音说。《吕氏春秋·音初篇》说:“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命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南音。周公及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此说到了宋代颇为流行,王  相似文献   

19.
民間詩歌,是真正的艺术基础,它也是文艺最亲近的源泉。“人民千百年来琢磨着自己的歌謠,使它达到高度的艺术水平。”(斯大林語)“毫无疑問,人民艺术是最高級,最有才能,最有天才的艺术。”(加里宁語)人民集体創作的詩歌,往往是为个別的卽使是最有天才的作家所不及。  相似文献   

20.
(181)46·28 □反欲言 “反”上一字当释“敞”。此简似与上两条所引46·23、46·26等简有关。 (182)46·29(甲342) 子甘关椎楪 非子甘 “子”疑当释“不”,其上应加号。“甘关”,劳氏释“户关”;“非子甘”,劳氏释“非子曰”,皆可从。《甲》亦同劳氏。关于“户关、椎、楪”之义,请参看《汉简零拾》。 (183)47·4(甲344) (木齿)十二 “(木齿)”当释,“”(),参看《汉简零拾》。 (184)47·5(甲3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