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0月17日晚,被誉为“民族良心”的文坛巨匠巴金老人离开了我们。虽然巴老自1993年起就住进医院卧床不起,并多次说过“我为大家活着”这样无奈的话,但他作为我国当代最长寿的男性作家,恐怕是不争的事实说起巴老的长寿,当然原因多多,淡泊名利、永不消沉、笔耕不辍恐怕是最重要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25日是中国文坛泰斗巴金先生百岁华诞。上海市作家协会此前请我为巴金塑像。我欣然接受了这一特殊的创作任务,把自己对巴金的崇敬之情融入紫砂陶塑之中。 我从事雕塑创作近50年,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我做过不少头像,在接受塑巴老像任务时自感有把握,以为巴老年纪大有特征,但见到上海市作家协会提供的资料后,心里有点发急:仅有巴老三张不同时期的照片,而且不同姿态,不同表情;《巴金对你说》画册上的照片更是从小到老无一定相,我又没见过巴老本人,担心做不好。 但巴老在我心中是神圣的。我看过《家》、《春》、《秋》的书与电影,今天进  相似文献   

3.
敬爱的巴金老师去世多日了,但我的眼前时时浮现着巴老的身影,耳边回响着他的声音,思绪一次次回到十多年前和巴老的两次会面中去……1990年夏,我和中央统战部的几位同行一起在上海拜访巴金老师。记得那天已八十多高龄的巴老精  相似文献   

4.
巴金先生逝世至今,悼念、赞颂、评价、追怀文章源源不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巴老精神的崇高价值。怎样认识这一珍贵的人生资潭?我们从众多文稿中遴选出本文,摩罗先生对巴老作了独到、准确而深刻的解析,故此文十分适合作为语文课的选文。  相似文献   

5.
巴金与温州     
踪迹巴金一生中曾来过温州一次。1939年春天,当时巴老携夫人肖珊离开桂林,途经温州坐轮船回上海。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说“曾顺道游玩过江心屿”。并称“对文天祥的事迹印象很深,我很有感触。”此后,巴老再也没来过温州。不过,巴老对温州一直  相似文献   

6.
边齐 《社区》2003,(23)
巴金1904年生于成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巴老多年来患有多种老年病,常住医院,但神志清醒,就如他一生中都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一样。巴老之所以如此长寿的主要因素是:  相似文献   

7.
巴金走了,令中国文学界十分惋惜,令国人痛楚而追思。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有幸三次见到巴金大师,聆听这位文学泰斗的谆谆教诲,今天重新捧读《随想录》、《真话集》,20年前巴老慈祥、和蔼的笑容,敏捷而又深邃的谈吐,一幕幕、一幅幅仍历历在目。第一次见到巴老,是我入伍后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培训班学习时,参加上海《科学画报》组织比赛获奖的发奖大会上,地点在上海科学会堂。出席会议的有时任市长的汪道涵等,以及巴金等文艺界、科技界的知名人士。面对主席台上端庄、朴实,脸色红润而又满头银发的巴老,我简直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这就是中国文坛的泰斗!这就是我从课本里、报刊上读过的巴金!我像在梦中一样兴奋、激动!在我年少的记忆中,巴老自五四时期就焕发着光明精神,创作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  相似文献   

8.
巴金《关于觉新的一封信》的影印件[说明]《关于觉新的一封信》是巴老1960年5月6日写给唐开莲同志的回信。唐开莲同志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当时是郑州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师。他对1958—1959年全国讨论和批判巴金作品的错误思想倾向不满...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8,(21):119-119
风景迷人的深秋季节,南京迎来了一场全球盛典——世界城市论坛暨名城会。这是一场文化的盛宴,一次世界名城的聚会,一个南京人民的节日。作为南京市民,我们在此真心地祝福每一位参会的海内外嘉宾,在南京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尽情地欣赏和谐南京的魅力,分享南京人民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巴老是金     
的确,在世人的眼中,巴金德高望重。著名文学家蒋子龙认为,“巴老是金”!人们常喜欢对上了年岁的人称老,但多用于当面的客气和尊敬。唯一的例外是对巴老,更多的不是当面,而是背后,从口头到文字,从文坛到全国的读者,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尊称巴金为巴老。“他忠于自己的良心,以真挚的态度注视时代、历史,把自己的理想寓于作品中向人民倾诉。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复出后以一个文学家的身份,严厉批判社会,同时真诚地批判自己。”(1990年第一次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创作奖颁奖仪式上对巴金的授奖词)无论中外,凡阅读巴老的人,都能强烈而亲…  相似文献   

11.
青奥VS南京     
南京的青奥,—定要有南京味。就像相声用南京话一讲,就成为南京“白局”一样,青奥会落地南京,怎么着也得沾上点南京的感觉吧。不过,一个是千年古城,一个是时新赛事,南京和青奥怎么融合、如何嫁接?今天咱们请来各路神仙“白局”一把,韶韶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2.
《金陵瞭望》2007,(15):8-10
南京既是华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不可小觑的军事重镇,自古以来就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从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至今,一支又一支我军王牌部队与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二野军大、临汾旅、胶东炮兵团……他们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一路走来,既给南京带来了风尘仆仆的历史沧桑感,同时也悄然影响着南京、改变着南京。是的,这些血火铸就的钢铁营盘给南京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也是南京历史书写者和缔造者。  相似文献   

13.
李沅 《金陵瞭望》2008,(1):9-10
为南京全面达小康凝聚人心,为南京跨江发展凝聚力量,他们为南京建设“五个中心”凝聚智慧,为构建和谐南京凝聚合力,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五年印象,南京十三届人大、政协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以热情、扎实、创新、突破的姿态,为南京呈上一幅人民为本、发展为纲的立体画卷。  相似文献   

14.
潮流风向标     
张筱萱  蔡轶  王鑫 《金陵瞭望》2010,(27):83-87
南京,一座特别的城市。她古老,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数不清文人骚客,读不完诗词歌赋。她现代,高楼耸立摩天,装点着新南京的壮丽画卷:这,就是南京,一座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之城。  相似文献   

15.
“讲述凡人善举,传递你我感动。”在2008年3月的最后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故事会”,在南京电视台600米演播大厅举行。施兴凤、张静、陶勃恒三位人物,在现场讲述着他们的故事,用平凡的语言打动着近百名观众。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南京新时期的市民精神,是当代南京的道德模范。而“感动南京故事会”这种形式,也将作为传播南京道德文明的一个新的载体,在每月的月底深入基层。  相似文献   

16.
李沅 《金陵瞭望》2006,(19):4-7
2006年9月29日,为期4天的中共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结束。 一根接力棒,积蓄了过去五年跑出的优势和基础,由上一届党代会交来。 —次新的党代会,集中南京38万多名党员的智慧,再绘南京的新画面。 一次归零,踏着已越过的五年辉煌,站在通往未来的新起点上。 新一届市委,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将率领南京700万人民,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而奋斗! 摁下马表,南京的这一棒将跑出更多的精彩,跑向更灿烂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09,(16):27-28
保增进,促和谐,是2009年的关键词。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今年以来,南京各级党组织想方设法增强凝聚力、创造力,摸索出一套具有南京特色的办法,涌现出一批带有南京色彩的模式。研究他们,总结他们,学习他们,让我们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相似文献   

18.
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山川河流,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一道风景;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悠远历史,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录了一段帝王之都的沧桑往事;爱南京,是因为这里的文采风流,这里的一颦一笑、一诗一赋就是妙手偶得的千古文章;爱南京,是因为这里淳朴、文明、博爱和智慧的人民,这是一个人才济济、英雄辈出的城市……  相似文献   

19.
《金陵瞭望》2011,(16):I0056-I0056
泰山街道位于南京长江大桥北端,与南京主城一江之隔,一桥相连,是南京的北大门,江北新城建设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20.
悠悠千古情     
李沅  潘雪 《金陵瞭望》2010,(27):47-58,60,61
2500岁的南京,因其漫长的历史沧桑,丰富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让无数文人墨客吟咏嗟叹,在世博会上展现风采的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历史名人与南京的渊源故事,南京别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以及千百年来南京城郭版图的演变,都是历史的长河沉淀给南京的文化财富,一份令人沉醉的悠悠千古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