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治参与:民主的重要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政治参与的含义、特征、政治作用及其方式和途径,说明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标志,提出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相似文献   

2.
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主义推崇的代议制民主是一种选举民主、精英民主,具有排斥公民参与的倾向,由此产生了现代民主国家的公民的政治冷漠主义,导致了代议制民主的危机.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就是在反思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中复兴起来的.参与式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主张通过公民的讨论、协商来制定公共政策,解决公共事务的问题.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批判性地分析了自由主义的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但是并非要完全取消或取代代议制民主.而是主张以参与式民主弥补代议制的公民参与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的学术研究中,协商民主已经成为补救选举民主内生性缺陷的一种理论范式.然而,这一理论路径并不切合中国具体国情.中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并驾齐驱”的历史与现实表明,我国更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推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尽可能以民主参与的方式来扩大普通民众参与国家与社会管理的政治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为个体表达意愿、进行公众政治参与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便利,互联网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新的公众参与方式,与传统的公众参与方式相比,具有新的涵义及特点,并以不可抵挡的发展趋势出现在政治生活的舞台,在此试图结合案例,来说明互联网公众参与在政治民主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及对政治民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主恳谈是萌生于浙东南沿海地区的草根民主,是在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悄然兴起的农村社区协商民主,它为沉闷的乡政村治带来了蓬勃的发展生机.自民主恳谈诞生以来,地方党委政府及村级自治组织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问政于民、还权于民,与民合作、与民协商,逐步从善政走向善治,调动着农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试图揭示民主恳谈这种协商民主形式的兴起背景、发展历程、实践意义以及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民主发展史的视阈来看,政治民主形式由代议民主转向协商民主,给随其兴起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行政参与提出更高要求,即行政参与必须是全流程、多主体的行政参与。鉴于传统民主形式给行政参与带来的深刻困境,正在兴起的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实现多中心治理承诺的道德、建构和共识理想,因此基于协商民主理念推进多中心治理模式,代表着行政参与的未来方向。由此,建构具有协商民主特征的行政参与,必须满足协商民主的一系列规范性条件,即具备协商民主需要的话语特征、社会机制和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参与式民主理论的重要代表,本杰明巴伯认为自由主义对代议制的强调和对公民参与的排斥已经使自由主义的民主沦为"弱势民主"。为了修正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巴伯主张通过基层民主的公民实践来培养"强势民主"的行动。巴伯的强势民主理论推动了参与式民主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并为民主实践的扩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引出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正当性的来源性问题以及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正当性在实践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在中国如何完善协商民主的政治正当性给予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两种民主类型,但它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民主的不同表现,是互相兼容的,二者的合作建构和共生发展既是践行我国民主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新型现代民主的必然路径。二者的合作建构与共生发展尤其在促进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和政治现代化、提高基层治理绩效方面意义重大。我国民主政治的未来走向将是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为核心推进四个民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主宪政在当今世界具有普适性,它历史性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政治参与的渠道,是政治参与的绝佳场合和根本保证。当前民主宪政还远未成熟和完善,无法有效限制间接政治参与带来的诸多弊端。民主宪政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着眼于摸索和构建能够克服间接民主之弊端的政治参与新机制,对具体国家而言,还要进行本土化的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11.
西方传统民主制形式经历了由直接民主制到间接民主制的发展历程,虽然直接民主制曾经失去了存在的客观条件,但是能够反映直接民主精神这种古老政治理想的参与式民主赋予了直接民主新的生命力。伴随着21世纪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为人们的民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直接的、平等而便捷的参与机会,这就是参与式民主新的表现形式……网络问政。研究分析我国网络问政的特点和制度构建,将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民主理论研究中出现了参与式民主理论复兴的潮流.在批判和反思自由主义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参与式民主以公民参与为理论核心,在公民参与领域上,倡导将公民参与引向公共领域,促进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融合;在公民参与层级上,倡导扩大基层公民的直接参与,促进民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循环的实现;在公民参与方式上,倡导公共讨论协商,促进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协调和共同合作.参与式民主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扩大了直接民主的有效范围,从公民参与的领域、层级以及实现方式等方面明确公民参与的制度设计,提升了参与式民主的现实可行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中引入参与型民主管理已逐步成为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文章首先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引入参与型民主管理的必要性,然后从基本主体、基本条件、基本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企业中参与型民主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企业构建参与型民主管理必须从企业权力的改造、企业社会的重构两大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理想民主是一种主张人民统治、人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是理想的、规范的和实质的民主,但其存在着"人民"概念含混不清、易导致"多数人暴政"和现代国家难以满足其特殊运行条件的局限。现实民主是一种主张实行代议制度和少数精英统治的民主,是现实的、经验的、程序的民主,其局限性在于限制了公民的政治参与、存在偏离民众意志的可能性及容易生成精英政治。我国的民主兼具理想民主和现实民主的内涵,但还需要通过实行宪政民主、扩大公民参与、完善选举制度等措施来避免两种民主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民主形式。其主要体现为: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政治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有利完善政治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有利于形成科学和民主的公共决策;有利于促进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论民主政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与经济活动中的委托—代理模型一样,在民主政治中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权责不对等,代理人可能采取追求自身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产生权力变异、腐败滋生、效率低下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此,改革代议民主制的思路包括:进行良好的宪政安排,建立完善的激励、监控和沟通机制,将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适当地结合起来,等等。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晚期复兴的协商性民主理论(Deliberative Democracy),重新强调了古典共和主义中公民的政治义务伦理,同时巧妙地避开了大众直接选举的乌托邦色彩,把自己建立在近代以来的宪政法治体制中,实现了民主理论新的超越,也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合法性重建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政治合法性是关于公共权力正当性和政治秩序如何持久的问题.源于古典共和主义传统的协商性民主理论,强调通过程序主义对话伦理赋予公共政策或立法以合法性基础,从而实现了对于共和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协商性民主在政治参与、法律监督、政治博弈、程序正义方面的优越性,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重建其政治合法性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在西方民主思想演变的背景下,考察古典的直接民主模式的特点及其内在缺陷,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代议制民主兴起的理论缘由和思想家对代议制民主的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实质性民主与程序性民主的和谐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所在."两种民主"的统一是从"价值理性的错位"走向"工具理性的回归"、从革命走向建设、从民本走向民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