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关于中国海洋安全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兰  徐质斌 《太平洋学报》2011,19(2):93-100
安全是抗拒不确定性威胁的稳定状态,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前提。国际关系理论流派都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其中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建构主义影响深远,并产生了经济安全观、综合安全观、共同安全观、合作安全观和新国家安全观等国家安全理论。思考这些理论的政策含义,就必须在国家海上主权面临严重挑战的形势下,拓宽海上安全战略的地缘和历史视野;以国家安全战略的总目标为依据,对各种利益目标正确排序;综合施策,提升海洋国力。  相似文献   

2.
中美两国的海洋安全观是理解中美海洋战略互动及中美关系的重要视角。尽管中美两国都主张海洋安全,但是两国的海洋安全观大相径庭,在如何确保海洋安全的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基于自身安全困境,旨在维护海洋安全、国家安全及国家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海洋安全政策基于其全球霸权地位,旨在推进海洋霸权,保证美国的绝对海洋安全。美国使用传统守成大国对待崛起大国的方法,应对中国海洋崛起。尽管中国追求公正的新海洋秩序和海洋规则,无意挑战美国的海洋霸权,但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现有美国主导的海洋秩序与海洋规则。  相似文献   

3.
基于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鉴于来自主权海域的安全挑战比陆域更为突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创树与践行中国主权海域经略大安全观。其战略推进取向是:保障国土空间安全,统筹陆海两域国家开发战略;保障海洋权益安全,以区域为对象采取有效对策;保障海洋资源安全,逐步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海洋经济安全,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追求目标;保障海洋生态安全,分别解决各大海域污染问题;保障海洋社会安全,创新涉海职能部门管理模式;保障海洋信息安全,抢占海洋信息领域制高点;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大力完善四通八达战略格局;保障海洋军事安全,务实推进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保障全球海洋安全,加大步伐跨入海洋强国行列。也就是说,通过明确中国主权海域经略大安全观的基本内涵与战略推进取向的目标体系,为国家全面经略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理论上的坐标系和实践上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
闫雨 《创新》2022,(3):67-73
文化霸权是与经济霸权、政治霸权相当的一种霸权方式,在理论、文化外交、舆情实践等层面排斥和挤压他国文化,威胁他国文化安全。在文明比较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确立文化安全观的价值旨归,内含“和而不同”的文化秩序观,促进文化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大学、中学、小学等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员、社团组织的学习教育中,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国际阐释与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中激活文化基因、凝聚共识,开展文明平等对话,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以文化共同发展促进文化共同安全,是提升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5.
风险规制:发展语境下的中国式困境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规制风险,提供安全保障已经成为行政活动的中心任务之一.在中国,风险规制领域的法律框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由于风险规制需要相当的财政投入,并给个体、企业增加一定的经济成本,从而与短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冲突.在过于重视经济发展的思维下,这一冲突导致执法动力不足,规制任务被政府刻意忽视.因此,当下迫切需要通过一系列法律机制的完善,促使政府改变唯发展的导向,建设一个能够协调回应包括发展、安全、公平等多元需求的政府.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从对外水援助的视角深度分析美国的亚洲战略部署与外交政策实施。对外援助是一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外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援助捐赠国,水援助已经成为美国实现亚太战略,维护亚太地区利益和影响力的重要重要工具性手段。美国在国内外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通过"三个支柱",影响受援国家适应性国家战略的制定。在受援对象上,美国根据战略需要圈定优先水援助国家;在援助内容上,美国的水援助努力对接亚太国家的国内发展与社会治理;在援助手段上,持续性进行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水援助活动,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下的对外水援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合安全观”是指突破了传统安全观的限制 ,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国家安全问题。而中国“综合安全观”的“综合”性特点 ,主要体现在安全的内涵、外延以及安全威胁来源三个方面。本文提出 ,在“综合安全观”思想的指导下 ,为了谋求一个安全的国际和周边环境 ,中国的外交工作必须处理好内政与外交、“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政治外交”与“经济外交”、“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四大关系 ,妥善对待“睦邻外交”和“不扩散”两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外援助是一种柔性的外交政策工具,它能够为国家发展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支撑和道义支持,同时避免因使用政治、军事手段带来的冲突,在很多国家被列为国家安全战略的第三支柱。中国的对外援助战略不仅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充分考虑由于崛起带来的安全压力和道义需求。在强化总体安全观的新形势下,中国需要调整传统的援助战略,完善对外援助的国内制度体系,适度参与对外援助的国际协调体系,实现援助理念的与时俱进,为国家外交政策留下更灵活的行动空间。  相似文献   

9.
海洋争端牵涉地区安全,是许多国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通过研究美国20世纪在加勒比海地区所涉的海洋争端及其处理策略,发现这些争端涉及的争议国,既有地区内的哥伦比亚、古巴、洪都拉斯等,又有地区外的英国。在这些争端问题上,美国的处理呈现出注重战略定位、手段灵活等特点:一方面,其对争端涉及的岛礁利益的理解植根于海权战略思想,在处理时注重地区海洋布局和安全秩序的构建,综合平衡长短期利益;另一方面,强调海洋软实力建设,利用争端的处理影响海洋规则,追求海洋话语权。这些策略和考量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美债务关系是在目前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中,中美两国基于相互间巨大的经济失衡、贸易—金融循环而形成的规模空前的国家间借贷关系。其形成原因既有国际体系因素,也有中美两国各自国情、政策方面的因素。在债务关系的相互依赖中,由于两国在贸易依存度、贸易收益、对外投资收益、行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对较强。债务问题对中美传统安全关系、人民币汇率和美国贸易战略等领域具有间接影响。对中国而言,债务关系也具有一定的政治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后拉登时代”驻阿富汗美军战略调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6月宣布未来14个月撤军3.3万。这标志着以"战争"形态存在的美国全球反恐行动将逐渐画上句号,同时也表明美国将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加快新一轮反恐策略的调整步伐。调整后的驻阿美军战略的主要特点是:从"以打为主"渐趋"打谈结合";由大规模打击变成精确定点清除;从眼下的暂时驻扎转为在阿长期存在。这既符合美国的国家长远战略利益诉求,更符合卡尔扎伊政权未来的生存需求。美军的这一战略调整将会对南亚局势、中亚战略态势、伊朗的国家安全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的安全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海洋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综合性战略,其核心是日美海权同盟,实现海洋战略的方式是采取以日、美为主轴,联合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民主国家形成全球性海洋伙伴联盟,将日本的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扩展至世界各大主要海域,最终建立起一套确保日本国家安全、经济等利益的海洋综合安全保障体系,在新的国际海洋新秩序中成为海洋大国。这对未来的日本国家发展战略、中国的海洋国家权以及国际海洋秩序的形成产生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家审计与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联系都表明二者存在密切相关性。一些发达国家将国家经济安全风险防御重任赋予国家审计。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后,笔者认为我国经济安全正在倒逼国家审计承担责任,但由于我国国家审计风险防御系统存在缺陷,风险防御能力较低,国家审计只有转变和创新审计职能才可肩负此任。我国政府应尽快考虑和部署国家经济风险防御战略,构建国家经济安全平台和完善国家经济安全防御系统,建设国家经济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监测和防御国家经济安全风险,国家审计应当成为经济安全风险防御和风险评价的核心主体。  相似文献   

14.
在外国帮助下,印度的太空事业得到发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冷战结束后,印美双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其中太空合作成为其支柱之一。印度希望通过与美国的太空合作提高大国地位,赶超中国太空发展,提升军事实力。两国太空合作加速了亚洲太空竞赛和太空军备竞赛,使印度战略弹道导弹得到发展,由此加剧南亚紧张局势,形成东亚安全困境,并恶化太空安全局势,增加核战风险。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基本的战略要素之一,战略思维反映着一个国家带有根本性的安全与利益需求,构成了国家安全观念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并以潜在的、复杂的方式决定着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行为。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在力量不断膨胀以及外部威胁突然刺激的情况下,逐渐选取了单极世界霸权的大战略。事实上,美国单极霸权的战略选择深深植根于美国战略思维的特性。通过对美国战略思维缺陷的分析,我们看到,美国单极霸权的战略选择不仅不会更好地护持美国的霸权,反而将会加速美国霸权的衰落。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安全越来越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也意识到突发性的、新生的传染病治理是生物安全的重要内容。因此,对于生物安全问题,我们亟需提高警惕,高度重视。虽然美国在构建生物安全体系上取得重大成就,建立了四大支柱,但随着新冠疫情袭来,美国生物安全战略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本文重点研究在疫情防治过程中,美国生物安全战略的四大支柱在特朗普执政时期是如何失灵的,以及拜登政府的防疫措施在四大支柱方面将如何体现。同时,从美国国内、国际形势出发评估了拜登政府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影响及面临的挑战。在梳理、探讨美国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得失之后,本文从国内和国际视角讨论了中国生物安全战略建设所应汲取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7.
Students in a large undergraduate course (N = 236) at a major state university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took a standardized critical thinking test and four short sociopolitical scales (constructive patriotism, blind patriotism, respect for civil liberties, and emphasis on national securi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all semester 2007. Although numerous published studies have address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ypes of patriotism and various sociopolitical variables, these studies typically have not targeted respect for civil liberties and emphasis on national security. Also, negligible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ypes of patriotism and cognitive variables (e.g.,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 solving).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both constructive and blind patriotism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easures of critical thinking, respect for civil liberties, and emphasis on national security but in opposing direction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public polic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8.
The term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refers to the sum total of a nation’s ability to grasp linguistic resources, provide language services, deal with linguistic issues, develop the language, and related tasks. Key capacities include the possession of linguistic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language and language services, development and use of linguistic resources, the language of the members of the nation, reserves of linguistic talent, languag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enterprises and linguistic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has made national language capacity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strength. It is hard power as well as soft power,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inherita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 protecting a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的中美海洋地缘政治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振 《太平洋学报》2010,18(12):45-51
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仍是影响大国兴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海洋地缘政治和由其决定的海洋战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制海权是美国保持霸权地位的关键。面对中国崛起的新局面和向海洋发展的趋势,美国正在构建类似于冷战时期遏制苏联的同盟。中国海军长期坚持"近海防御"和"积极防御"的海洋战略,但随着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安全利益的全球化,需要逐步改变为"全球安全"海洋战略,这是由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决定的。中国在继续推行以理性态度和原则解决海洋争端问题的同时,根据需要加强海上力量的发展,才能为最终实现以实力求和平创造条件。中美两国远隔浩瀚的太平洋,两国最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地方在海洋,必须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xperience of some key low-, middle-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 that have successfully extended social security coverage or are in the process of doing so. It shows that a strong and competent State is a first requirement for the extension of social security. It also examines a variety of coverage indicators that can help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makers to focus their efforts on the extension of social security. Finally, it documents the growing use of tax-financed social pensions, and discusses some policy issues with regard to the link between tax-financed and contributory social security sche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