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益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事业的基础和发展载体,发挥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作用.从公益性文化设施非营利性和公共性角度讲,应该将公益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但是,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多年来实行的收取费用的做法,违背了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且反过来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公益性文化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公益和社会属性,属于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范围.在分析了我国公益文化设施财政投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农村税费改革也必须以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纳税公平、征税公正、用税公开"的税收理念为指导思想向前推进。本文从公共财政角度审视了目前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与公共财政税收理念相悖的两个主要问题:农民税收负担与其享受的公共产品存在严重的不对等;税费关系不协调、税费关系不清。提出了公共财政框架下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的基本思路:改革现行农业税制、统一城乡税制;将农村公共产品纳入财政的供给范围,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理顺税费关系,建立基层政府收入的新机制;加快县乡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秦腔的发展随着农村文化的边缘化而日渐式微。从表面上看这是秦腔传承的危机,实质上反映了民间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衰微和农村社区公共价值认同的弱化。秦腔对当代西北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运用国家力量,以公共财政为支持引导农村秦腔文化发展,以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村公共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迫切需要构建相对应的税收文化。新的税收文化包括纳税人、征税人和用税人的税收文化以及与他们都有关的税收法律和制度。要通过普及公共产品知识、增强财政透明度等来培育新的税收文化。  相似文献   

5.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应有体现公共性、公益性、均等性、法制性的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相配套,才能解决市场失灵导致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在中国现代公共财政的构建过程中,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下形成的“供养性财政思维”和30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财政大包大揽的思维”必然会惯性地影响其中。要构建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协调的现代公共财政,必须认清传统财政体制的思想文化基础及其对国家财政历史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转变思想观念,摈弃与现代公共财政不相适应的思想文化,才能在公共财政制度和政策的设计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政府动用公共财政为失去市场品牌竞争力的老字号提供扶持、帮助的权益做法,违背了市场经济企业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秩序,不仅导致公共财政资源的浪费,也与经济体制改革下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不符。老字号虽然失去了品牌优势,但文化价值依然存在。保存、研究、传播老字号特有的文化价值是当前政府行使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要求所在,也是历史赋予政府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7.
公共文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公共文化培养人们的群体意识和公共观念,整合文化价值观念,追求文化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的公共文化还存在文化认同意识薄弱、发展水平不平衡、内在公共性欠缺等问题。今后需要加强对公共文化的重视和投入,培养和发展公共文化的承担者,并按照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本的原则发展公共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应当追求现实目标和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其公平正义的问题,为此今后要在制度建设上保证公平正义,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服务提供过程中对民众一视同仁,服务体系建设中体现公平正义,决策和服务提供中注意吸收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阵地的建设,并提供更加多样的、适合农民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应当突出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把他们从以往的"看客"变为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农村的集体文化活动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化认同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支持农民自办文化等集体文化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共财政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科 《江海纵横》2007,(1):35-36
公共财政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财政,它的基点和重心正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需要,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公共财政应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