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老子》中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祸福相倚"幸福观念,"福"比较接近于我们现代实用的"幸福"一词的实质内涵,并不排斥"乐"的内涵;在"三去"中包括"祸"所指。"祸福相倚"既是老子辩证矛盾观的基本命题和重要内容,也是老子幸福观的核心观念。老子的"祸福相倚"幸福观念是道家幸福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子哲学思想及矛盾观的运用和体现,它表明了老子对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情感(幸福感)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朴素认识。老子"祸福相倚"幸福观是老子人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子辩证哲学的特殊表现,并构成为老子幸福观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马克思关于从现实的人谈幸福,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幸福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幸福的观点,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理论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以民为本,讲求自我修养,争取大多数人的幸福,是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的文化源泉。从"两个结合"视域看,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认为,幸福是人民至上的幸福;幸福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幸福是物质奋斗和精神富足相统一的幸福;幸福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相统一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西方传统幸福观可概括为三种形态:古希腊德性论意义上的幸福观,中世纪实在论意义上的幸福观,近现代目的论意义上的幸福观,这三种幸福观在本质上都以幸福本质以及获得幸福途径的统一性为目标.基于此,后现代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幸福观抹杀了个人意志,主张幸福是自我的和个人化的.后现代哲学在幸福问题上归根结底只是将传统的"统一性"德性,变成了"自我"心中规定的德性.后现代幸福观具有多元化与虚无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完美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需要—何以可能—如何契合”的解释学递进范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衔接,集中体现为二者在民生观、自然观、世界观、道德观、实践观等方面具有深度共通性。立足民生观探赜,人民至上思想与中华传统民为邦本文化的内在伦理主旨相契合;依据自然观辨析,和谐共生思想与中华传统天人合一文化具有伦理传承性;基于世界观审思,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华传统协和万邦文化的伦理延展;根植道德观考量,向善向上思想是对中华传统修身正己文化的伦理阐扬;着眼实践观洞悉,躬身力行思想是对中华传统经世致用文化的伦理拓展。  相似文献   

6.
杨伟涛 《学术论坛》2013,36(1):6-10
传统伦理思想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有感性主义幸福论、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以及宗教禁欲主义,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幸福与道德相割裂的疑难。康德坚持"道德不是幸福,但道德是配享幸福的条件"。德性幸福观,是对传统物质主义幸福观的批判,也是对传统理性主义自我实现论者道德即幸福以及宗教德福轮回思想的审视和提升。康德的幸福观与其实践理性的理念是密切结合的,知性和理性、自然和自由的区分以及形而上学的道德自由指向,构成其实践理性理解的前提;德性幸福观是其实践理性的贯彻和道德自由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中国文化裂变的大背景下,"自我"的确立可以说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确立,而"自我"的演变也直接影响到自我表现诗学本质观的演变."纯诗"论的产生,一方面导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另一方面是受到了世界诗歌潮流的冲击和影响."人生"论诗学本质观的产生,则一方面是导源于社会现实的急迫需要,另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和西方文化、文学相互激荡和衍生的结果.无论"自我"论、"纯诗"论或"人生"论,它们都有现代中国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作为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价值观念,一直在指导和影响着中国战略的主要实践和基本走向;中国传统战略文化是以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儒道思想为依托的中华民族的主流战略文化."天人合一"、"正义道德"、"贵柔一统"、"以和为贵"是其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家观和战争价值观,充满了丰富的辩证哲理和智慧,对我国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下正确处理国家战略利益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人民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从相信和依靠群众的立场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观,以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和答应不答应的标准观等方面,对邓小平的人民观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指出这是邓小平一生追求真理、矢志不移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幸福观强调人民现实幸福的获得,而"人民幸福"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又关乎着中国梦的实现,所以以习近平幸福观为指引,将人民幸福与中国梦进行交融式发展、引领科学幸福观的塑造、提升社会幸福度以及重视"青春幸福"的力量,发挥青年一代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生力军作用,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刘晶 《东南学术》2021,(5):223-231
当前,在我国部分青少年群体中流行着所谓"网络祈愿".这是多神论传统影响下的亚文化消费景观,是用户基于不同场景选择的社交表演.网络祈愿通过多元化的语义狂欢、协同化参与的表意路径和共鸣的个性化表达,构建了群体间的互动仪式链,其功能是娱乐与社交,心理机制是想象中的赋权.网络祈愿具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单向度的幸福观与用后即弃的消费观.对网络祈愿文化的纠偏关键在于摆脱四大谬误偶像观,塑造"榜样型锦鲤".  相似文献   

12.
以民为本、施行仁政和为政以德都是古代仁民政治伦理思想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仁民政治伦理思想集中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江泽民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批判地继承了我国古代仁民政治伦理思想之精华,也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仁民政治伦理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而执政为民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执政条件下的崭新概括,也是江泽民仁民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概括和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了先进文化观、人民群众利益观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观.我们必须按照先进文化观、人民群众利益观的根本要求,在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观的指导下,通过培育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意识、完善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规范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来建设新时期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21,(3)
人民性是新发展理念坚守的根本原则和价值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但每一个理念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创新发展集中体现了人民主体观,协调发展致力于平衡为民观,绿色发展突出了生态惠民观,开放发展彰显了互惠利民观,共享发展聚焦于人民目标观。五大发展理念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个都不能少。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蕴深厚,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幸福观,是紧紧依靠光荣劳动和伟大奋斗加以实现的奋斗幸福观,是饱含世界情怀造福各国人民的共享幸福观。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及努力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实践习近平幸福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聂长建 《兰州学刊》2005,1(6):53-55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哲学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方法论运用,是实践的智慧;是对西方主客相离、天人二分的自然时间观的超越,是批判的智慧;是中国传统的知行一体、"天人合一"时间观的集中体现,是行动的智慧."与时俱进"是古为今用的点睛之笔,是解决当今中国现实问题的钥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幸福观念检思——试论一种合理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中体现。在一个追功逐利的社会氛围中,物质主义幸福观俘获了人们的心灵,耽于物欲缺乏崇高,一个个成了只求享乐不懂情感的"专家"。幸福观危机成为现时代最深刻的价值危机,为此有必要吁求合理的幸福观。合理的幸福观意味着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物质与精神、个人与社会等的内在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汤显祖传奇创作的界定、评价,晚明至清时期的戏曲界一直存在诸多争议,甚至多有指摘,"沈汤之争"引发的戏曲创作及研究的争辩热潮一直延续到清代。在晚明汹涌的曲学思潮演变的时代背景中,汤显祖锐意创新,在晚明曲坛独树一帜,更为明传奇乃至中国传统戏曲的整体发展开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其《玉茗堂四梦》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汤显祖诗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即倡导"意趣神色"的诗学本质观,讲求"字句转声"的曲学声律观,和追寻"率性而已"的诗学实践观。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幸福观指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的实现.马克思的幸福观经历了一个从抽象人的幸福观到现实人的幸福观的转变.马克思抽象人的幸福观把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本质、人的本性看待,马克思现实人的幸福观把人与社会、人与阶级联系起来考察,认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活动才是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这一明显的转变,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的形成.这个幸福观在新实践观基础上强调人的本质、人的阶级本性在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其根本着眼点是人的能动的革命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从十七大报告看当代中共领导集体的人民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中共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民生问题,关心和关注人民的生活与生存,蕴涵着丰富的人民观.即"权为民所用"的人民主体观、"情为民所系"的爱民观、"利为民所谋"的人民利益观、"发展为了人民"的人民发展观.当代中共领导集体的人民观,既是对马列主义及中共历来坚持的人民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其过去五年来领导实践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