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良友》画报以时尚为基本编辑策略。在整体话语建构上,它兼具画报和文学刊物之长,通过把文学作品与图片并置,为文学作品搭配插图、为图片搭配文学性说明文字等方式,图文并茂地传播信息,使图像和文字之间相互指涉,相互阐发,相互补充,生成了深层的意义空间,建构了独具特色的现代都市时尚话语,立体地呈现了上海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2.
《良友》画报的“抗战”书写在践行“救亡图存”媒介担当的同时,将传统中国“赋比兴”的文艺观融入图像文本,实现了传统文艺观与图像符号互文化的叙事景观。《良友》的抗战报道从图文互动下的直接叙述、形象思维的图式化呈现和民族意识的内在唤起三方面体现出“赋比兴”的编写思维。“赋”在画报中以铺陈直叙的方式奠定了基本的叙述“地基”;“比”在画报中以比喻比类的设置为读者展开了关于“民族抗战”的想象空间;“兴”在画报中则通过诗意配文与富有张力的图像报道唤起读者的爱国情思。如此形成的多元叙事格局成就了《良友》画报关于“抗战”的视觉书写,在唤起民众家国意识与抗战信念的舆论宣传、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解放画报》是民国时期由周剑云创办的一份旨在提倡妇女解放的画报,也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妇女报刊史上的第一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是一份图文并茂的新型妇女刊物,它从爱情婚姻、妇女经济独立、妇女参政、妇女教育、妇女与男子的关系等多方面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大型图文杂志<良友>画报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坛舞台,大量文体杂陈、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都在此一展风姿,真实反映出当时的文学时尚.其初创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新旧文学共存,而且曾发生过从旧派文学向新文学的转变,折射出中国新旧文学决裂并逐渐融合的戏剧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学术界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些成果主要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对画报本身的研究,二是对画报深层次的挖掘。第一层面对画报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办刊宗旨和经营理念以及内容和画师进行了研究。第二层面分析了画报中隐含的因素,从多元化角度对画报进行了深入探讨。至于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资料整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素质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创刊于1926年的《良友》杂志以其图像为主的报道空间成为了形形色色的不同身体出演的一处舞台。学者李欧梵曾在他著名的《上海摩登》一书中对《良友》杂志有过极富创见性的分析,但李氏的论述集中于都市现代性及消费文化的考察,即只关注到"舞台"上的"摩登"身体而遗忘或曰遮蔽了另一维度的异质性身体:苦难与暴行中的身体/尸体。因此应当重点考察《良友》中这一"另类"身体,以期为那些不被言说的身体发声。  相似文献   

7.
商晓娜 《新少年》2010,(5):36-36
莫小奇坐在沙发上看一本画报。 “当你遇到一只熊……”画报上说,“千万不要逞匹夫之勇,跟它搏斗……最好装死。” 莫小奇觉得很好玩儿,他从来没遇见过熊。这个时候,贝小贝打来了电话,问莫小奇去不去她家里写作业。  相似文献   

8.
1903年2月11日刊登于<新民丛报>第25号的<管子传>并非梁启超一人所撰,而是他与投稿人汤学智的"合著作品".虽然该文较之1909年的<管子传>,无论在篇幅字数,还是思想内容上,皆逊色不少,但它是梁启超将管子纳入其学术视野的肇始,亦即其管子研究的开端.同时,文中所体现的政治倾向,也是此时期梁个人思想的真实写照,故1903年<管子传>颇值重视.  相似文献   

9.
吴友如是近代著名的新闻画家和风俗画家,其主绘的《点石斋画报》风行一时。但是,现在一些有关吴友如的传记材料,多模糊影响之谈,缺乏有力的实证说明。通过发掘、梳理当时的报刊资料,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吴友如逝于光绪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894年1月17日),而非《辞海》等所说的"约1893年"。第二,1886年夏,吴应曾国荃之召至南京绘《克复金陵功臣战绩图》,一年多后完成画作,复返《点石斋画报》。并无所谓入宫作画之事。第三,1890年10月,吴自创《飞影阁画报》,出版90期后,于1893年3月转让。  相似文献   

10.
杨洪立 《中华魂》2012,(21):18-19
《人民画报》2012年6月号刊载了一组图片报道,题为《我用眼角膜回报您的爱》,阅后感动不已,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1.
在对光绪十年(1884)创刊于上海的《点石斋画报》进行原始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其编辑出版传播策略历史脉络,为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史研究提供新线索。结果表明其具有全新的石印印刷技术传播保障、清一色的中国主编者与主笔者、以《申报》为依托的发行传播、以天干地支八音六艺为主的独特编序,以及以"颖异"、"新器"和"新物"为主的传播旨趣等传播特色。完全不同于《小孩月报》以文字为主插图为辅的做法,与《寰瀛画报》的报道内容多以外国为主亦不同,与此前画报或人物画像报道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从新闻的视角,通过图文并茂的新闻画报样式,将"奇闻"、"新知"、"时事"等图文信息传播到了上至官衙学堂下至市井街巷的广泛空间,产生了空前未有的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上海自开埠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港口城市,这其中离不开丰富的人文与物质条件的积累。1912年6月5日《真相画报》在沪创刊,成为中国最早的美术类综合性旬刊,影响到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乃至全国的美术刊物,开创了上海画报新纪元,同时亦开辟了都市文化艺术的宣传窗口。《真相画报》在其创办中所带来的全新办报理念,以及其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化图像,在倡导新派艺术以提升国之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尝试,在上海都市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研究《真相画报》对构建今日和谐社会,繁荣复兴新世纪都市海派文化艺术具有借鉴意义,其全球化的媒体经营战略对当今的城市大众传媒同样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3.
1934年至1942年间,庄学本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摄影、考察,以当地少数民族人物、习俗、宗教活动等为对象,拍摄了万余张照片,塑造出明朗、传奇的边地意象,正经受异族入侵的国民通过它们建构起了关于中国西部的国家想象,也激发了救国图存的热情。《良友画报》《中华画报》《申报·图画周刊》等新闻摄影画报以及城市"新媒体",勾连起了庄学本西部摄影边地意象到国家想象的转换。但是,近10年来研究者多从人类学、民族学角度研究庄学本,而忽视了他摄影艺术家和媒体人的角色,因此有必要从边地意象、国家想象、"新媒体"三个维度对庄学本的西部民族志摄影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美洲大陆清教徒生活为写作题材的《红字》,无论人物、事件还是中心思想都体现着《圣经》对其巨大的影响。本文从男女主人公对待同一信仰的不同方式入手结合《圣经》来解读《红字》,并由此加深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象声词是汉语词库中独具魅力的一类词。从《诗经》到《元曲》,无论在构成方式上,还是在语法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异,但是这些变异没有改变象声词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6.
《伦敦新闻画报》作为世界上第一份成功地以新闻与图像相结合的周报,诞生不久就引起了国外学术界的关注,对它的研究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其中最突出、最集中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史料价值研究,认为它是维多利亚时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二是图像新闻研究,肯定它是对世界的图像化记录;三是维多利亚女王形象塑造研究,指出它塑造了“作为君主的女王”“作为平凡人的女王”和“无所不在的女王”三种类型的女王。国外《伦敦新闻画报》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英国中心论”倾向,忽视对中国问题的研究,缺乏对图文关系的辩证认识等不足。《伦敦新闻画报》国外研究对今天的中国研究者有以下重要启示:立体认识研究对象,应当重视中国问题,深入探讨图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良友文学丛书》作为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的品牌图书,在出版方略和长篇小说的选择上,以“名家主打,兼收并蓄”为编选方针,为丛书的整体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现了赵家璧作为文化人的出版情怀与敏锐的商业眼光,和编选者包容开放的出版理念以及作者与出版家之间的真率与友谊。在传播运作模式上,《良友文学丛书》采取简洁明朗、美观齐整、精美雅致的装帧设计,以互联性强、市场效果显著的连推式广告宣传,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赢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虽然在接受样态上,由于作品的质量不一,呈现出大家名作关注者众和部分名家之作鲜有问津的喧闹与寂静的两极化现象,但毋庸置疑的是,《良友文学丛书》在传播接受方面所呈现的良性而互动的生态场,有效地促进了《良友文学丛书》中长篇小说的传播接受,为我们探讨现代出版业与现代长篇小说的传播接受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风云剧烈变化的 1 976年重新出现的《人民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 ,是政治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 ,它对政治做出了彻底的言说 ,无论是作为一个大文本还是其中各个小文本叙述的只是政治。在形式上 ,它是政治的产物 ,它出现的方式、作品的叙事模式都是政治化的。其中 ,斗争回忆不仅具有叙事学方面的功能 ,更是现实斗争合法性和必然性的确证。  相似文献   

19.
印象广州     
欧阳杏蓬 《社区》2009,(8):36-37
十年了,仿佛我还在它的门外,虽然从东圃到石井,从芳村到天平架,或者更往东,我都经过很多次,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在门外,在一个下雨天,看着窗玻璃上的水珠与雾气,不明白,它有多大,或者,它的城府有多深,或者,它的历史,有多少个百年了,我不知道,就如公车上的那些人,下了车,也停不下来,无论前面是风是雨,是晴是阴,是雷劈还是闪电,  相似文献   

20.
刘志杰 《社区》2014,(17):43-43
圣旨,作为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无论措辞还是格式,都是严肃而生硬的。可是,在如此严谨的“红头文件”中,偏偏出现了一个另类:这道特殊的圣旨有着谜一样的外表,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儿女情长。《汉书》记载:公元前72年,汉宣帝刘询突然颁发了一道令人莫名其妙的诏书,他在诏书中说:我在贫微之时曾有一把旧剑,现在我非常怀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把它找回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