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异化概念自提出以来,几乎一直被作为人本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非人性”的有力武器。本文仅从卢卡契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异化观着手,结合当今学术界研究观点和部分成果,阐述作者对人的物化(或者说异化)理论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人性、异化和爱是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三个基本问题,而爱的理论则是弗洛姆人本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归宿。弗洛姆把“爱”看成是消除和克服人的异化,医治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灵丹妙药”。考察和分析弗洛姆关于爱的根源、爱的本质、爱的要素和爱的能力等思想,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弗洛姆“爱”的理论中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其中有可资借鉴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一理论又是不切实际的,具有抽象性和阶级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异化逻辑为叙事方式,从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价值性”批判出发,经由实践观变革综合了思维与存在的抽象对立,超越了两极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且,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最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性”批判成为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落脚点。“价值性”批判立足于人的基础存在方式——生产劳动,从价值层面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存在事实,而尚未深入到作为资本主义存在之“形式规定”的生产关系。“前提性”批判则直指存在本质,是在资本主义“存在悖论”的事实基础上,以“解剖学”的方式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进行深入考察,在本质层面真正开显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社会历史根源。对生态危机由“价值性”到“前提性”的批判历程与实践观变革具有深度的理论关联——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科学化离不开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的理论视角切入,不仅能够深化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够科学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层的思维逻辑与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哲学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人的科学”、“人道主义伦理学”和“激进的改良主义”。人的本性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人能否实现真正的幸福,是他思考的三个基本问题。他的哲学反映了当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基本倾向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他从抽象的人性论和“伦理唯心主义”出发,构筑了一个“清醒的乌托邦”。尽管他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尖锐的,但他的社会革命纲领却只能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激进的社会批判家,他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融人到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现代人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他批判统治者运用技术理性控制人的发展,使人的生存异化,也分析并批判了由此产生的诸多社会悖论问题。他反对单向度技术范式对人的统治,强调运用“新技术”来促进人的爱欲解放。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异化论评析骆沙舟五六十年代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出现了一个重要转向,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从宏观的(制度上的)否定转向微观的(社会生活具体领域的)剖析,其理论重心也从哲学转向经济学、政治学。消费异化论就是这一“转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关于共享的讨论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异化劳动”开始的。其立论的前提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公有制新社会,这也是马克思整个理论大厦的逻辑归宿。马克思不是就共享论共享,而是从“现实的人”的发展逻辑出发,从生产力发展和制度的构建出发,从生产关系讨论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共享思想的基本逻辑。只有从批判“异化劳动”出发,才能切中资本主义“私享”的要害。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正是从建构共产主义新社会出发,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建构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理想样态,解决“谁来享”“享什么”“如何享”的问题。在当代中国“共享发展”理论的建构中,马克思的共享思想担当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指导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揭露了所谓富裕的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病态社会",存在着"单向性"、"攻击性"等综合病症,极大地压抑了人性,使人成为工具,从而披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摧残,揭示了其邪恶本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不仅劳动产品发生了异化,就连劳动本身和劳动的人也发生了异化,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它对人性的摧残和泯灭这一事实。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需要入手,将批判的视角历史地、逻辑地延伸到了人的休闲生活领域,并对与之对应的异化休闲进行了批判,使得异化休闲具有了深刻的实践活动根源。异化休闲标志着人彻底异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丧失的揭示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真正的人性复归的向往,批判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超越了传统理性主义人性观和非理性主义人性观的抽象对立,把"抽象的人"变成了"现实的人",从而诞生了包融了理性和非理性成分的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是以对商品的价值概念的分析作为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起点的。其价值概念与被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还原为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关的纯粹定量的经济范畴的价值概念具有不同的内涵。首先,马克思在对李嘉图的“价值唯实论”和贝利的“价值唯名论”的双重批判中,对价值的性质和内涵进行了重新考察,实现了价值概念的“术语革命”。其次,马克思将价值概念理解为一种“历史性”的范畴,通过揭示现代商品社会劳动取得社会形式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本质。第三,马克思将价值概念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对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人受资本统治的异化状态进行了揭示和批判,由此构成了《资本论》价值概念深刻的存在论意涵。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人的存在方式,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人只有对历史进行不断的反省,历史才是真正活的历史,历史才有意义和价值。马克思的历史观正是以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为基点来展开对现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正是继承这一传统,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代社会的一切文化现象,来揭示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和异化。其中对“启蒙”、“技术理性”和“大众文化”批判的主要内容,表现出西方现代社会转型时期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或“边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喧哗与骚动》是以人性的异化来揭示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人性的罪恶。福克纳非常关心人本身的存在价值,他向往着尊重人性的理想境界。因此,他对美国南方的清教和种族主义充满了愤慨,对被蹂躏、被压迫者充满了同情。他强调“人,只有在他的个性中才能得到拯救”。他痛心地感到社会用各种方式“剥夺”了人的个性,人性越来越被社会所异化而失去人的本性,成为被泯灭了内在本质的社会与宗教的附属品。正是由于他对美国南方社会压迫下被异化的人性有着异常深刻的认识,才使得他创造了《喧哗与骚动》中那么多被异化了的悲剧人物,使他对异化人性的罪恶揭露与批判显得坚决有力。  相似文献   

14.
自从卢梭提出异化概念以来,这一概念一直是人本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非人性的有力武器。马克思在1844年前后,曾一再地使用异化概念来痛责资本主义制度,而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超出了一般的人本主义立场,从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人们总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人的需要,其实这也是一个社会学理论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对需要的社会分析和批判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异化的社会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马尔库塞,以及当代法国后现代思想家波德里亚继承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路径,分别从需要中展开对资本主义现当代社会之异化关系的深刻批判,揭示需要背后的意识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核心,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通过对“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逻辑架构为基础”、“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基础出发展开逻辑运转”这两条逻辑线索的梳理,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最终完成对异化劳动的全面扬弃。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在当代中国仍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崭新而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作为社会批判理论,霍耐特从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的规范承诺出发,以其承认理论为基础,认为物化是一个社会病理学概念。它是对主体间交往过程中承认遗忘的描述,以“承认遗忘”赋予物化新的内涵。与霍耐特分析视角不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批判的是“资本逻辑”,是运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活动中必然发生的主客异化关系进行批判分析。二者虽然都使用了“异化”与“物化”相近的概念,实质上有着不同的语境、所指和理论内涵。由于同为社会批判理论,然而也有着相同的理论特性与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8.
克服异化,追求自由是美学的永恒主题,席勒在《美育书简》里主张通过“游戏”把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结合,通过“活的形象”抵达美的自由,通过审美教育弥合人性分裂,实现人性的和谐与自由。席勒的人本主义美育思想在提倡“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今天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席勒洞察到的人性异化现象在当代依然存在,我们应该大力普及席勒的美育思想,提倡审美生存。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创立科学历史观、超越人本主义哲学视野之后 ,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其早期异化理论的物象化理论。“物象化”并不是近代以来唯心主义哲学所理解的那种意识的外化、物化 ,那种主客观转化意义上的“物化”或者“异化” ;“物象化”并不是主体性的东西直接变成了物的存在 ,而是说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恰好像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一样 ,被误看成是具有物体形象性质的东西 ,实质上这仅仅是一种假象。当代西方许多思想家都自觉地接受了马克思这一思想 ,或者从自己的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物象化特征作出了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20.
弗洛姆是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以哲学的视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进行考察,从人性异化的基础得出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病态的结论,并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此就弗洛姆对人性、社会以及健全社会与人三方面的思考进行简述,以期对中国当下的社会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