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易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法令,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批评市易法施行效果的同时,不少学者对市易法本身持肯定态度。本文认为,王安石的市易法根本就不可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财政的压力必然使其转变为垄断的官营经济。市易法盘剥了广大商人和消费者,造成整个商业走向衰退。至于其中的低息贷款,也不可能发挥作用,反而加剧了官吏的舞弊。  相似文献   

2.
李立泉 《云梦学刊》2001,22(4):48-51
王安石变法具有三个特点,即重名轻实、重赋敛轻生产、重富国轻富民.它没有给百姓带来利益,相反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3.
评王安石变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于王安石变法,大多全盘加以肯定,偶而出现过持否定态度的文章。然而南宋以至明清,对王安石变法大多全盘否定,仅有蔡上翔、梁启超等极少数人持肯定立场。究竟应该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不仅涉及到史实考证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问题。本文不想在史料上多加引述与考证,而是提出这样几  相似文献   

4.
北宋熙宁、元丰年间的“王安石变法” ,既有丰硕的功绩 ,又有严重的失误 ,这些失误影响了改革的成就 ,给改革带来了阻力和损失。历来批评这次变法的人大都认为 ,这些失误应由王安石负责 ,甚至由这些失误而否定这次改革。但事实上 ,造成这些失误的主要负责人应是宋神宗。宋神宗和王安石在理财思想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主要体现在实施变法的步骤、理财的思路与政策以及用人方面。宋神宗的主张是导致变法中一系列失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变法能在北宋中叶发生,主观上得益于他任鄞县知县时的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成功实践,以及他"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的个性;客观上得力于神宗皇帝对理财的重视及其对王安石的高度信任.王安石变法的基本内容有八项,分为刺激生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和加强武力的备战措施两类.其变法之所以阻力重重、举步惟艰,最后以悲剧收场,主要原因是治国以理财为中心、君臣以求利为要务不为中期封建社会意识形态所容忍,次要原因是王安石在对待政敌和盟友的策略失当,政治素养和人文素质不够深厚.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著名的革新派,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所领导的"熙宁变法",对北宋王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系列陈规旧制进行了大胆的全面改革.这些改革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增强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所以在历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所制定的《农田水利法》,是新法中成效卓著的一项.《农田水利法》发布于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十一月,其实施后,全国迅速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农田水利建设高潮,并且取得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十一世纪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巩与王安石由盟友转为敌对,这个问题引起史学界的极大争论。曾巩是否反对王安石变法?曾巩为什么反对变法?最后,对曾巩的政治生涯,究竟应作如何评价?弄清这些问题是解决他们之间关系变化之原因的关键。 一 变法之初,曾巩与王安石之间,在政策、方针、方法等问题上,似乎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结果是各执已见,不欢而散。所以曾巩忿而作诗:“结交谓无嫌,忠告期有补。直道讵非难,尽言竞多迕。知者尚复然,悠悠谁可语?曾巩对王安石推行变法由劝阻而哀怨,由哀怨而绝望。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历来被论定为“守旧派”、“顽固派”和“天命论者”。这一定论是不客观、不科学的。具体分析司马光为什么反对王安石变法,就不难看出,司马光既不是政治上的守旧派,更不是思想上的顽固派。一司马光与王安石生年相近,经历相仿。司马光二十岁中进士,历任地方及中央官职。王安石二十一岁中进士,历任知县及知州等地方官。1068年,王安石任翰林学士,  相似文献   

9.
终宋神宗之世,北宋王朝所推行的新法,其主持者果真是王安石吗?王安石是否执行了一条发展生产的理财方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否真的仅出于以司马光首的大官僚集团的反对?本文不揣浅陋,提出质疑,略述管见,以期指教。  相似文献   

10.
王安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九百年前,为了挽救北宋王朝的统治危机,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政治改革,改革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效果也不如想像得那样好,然而他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闪闪发光的东西。这次改革只进行了十七年,便令人遗憾地失败了。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作为历史教训,进行一些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1、从指导思想看——平均主义 难医百病 任何一种政治运动,都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下行事的,王安石变法自然不会例外。究竟是什么样的思想原则在指导王安石的变法改革呢?史学界迄今尚无定论。不久前,我在《安徽史学》1986年第2期发表了《略论王安石变法的平均思想》一文,提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九百午前,王安石领导了一场全面的政治改革,使北宋社会受到一次大震动。对这次政治改革,以后遂成为长期争论的历史课题。时至今日,仍然是“仁者见其仁,智者见其智”,难得一个公认的定评。目前,在充分肯定王安石变法的意见之外,还有部分同志持否定态度,甚至认为它是“违背历史潮流和民心所向的做法”,“造成了‘天下汹汹’的混乱局面”,是对历史的反动。仅就变法引起的反响这一点而言,已经说明了王安石变法内容之丰富,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在历史上地位之重要。  相似文献   

12.
邓小南认为,对"祖宗之法"的不断诠释过程,寄寓着士大夫们建树统治规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切期望,并折射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理想;而对于"祖宗之法"不恰当的倚重与抬高,则是酿成赵宋因循保守政风乃至关键时刻无所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葛金芳认为,宋代虽然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货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诸多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张其凡认为,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军队的职业化、雇佣化;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领导机构的多元化;重视禁军的选拔、补充和教阅,严阶级,劳其力;以及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等方面.何忠礼认为.北宋的科举改革不仅有利于政治的清明和中央集权的巩固,而且还推动了宋朝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与进步,其所获实效确实不容低估.李华瑞认为,士大夫们在王安石变法中所表现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变法措施中显现出的近现代社会经济理念的诸多端倪,等等,都是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其表现在精神层面的历史意义要远大于当时变法无论成败与否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宋神宗熙宁四年二月,戍守北宋西北重镇庆州的二千军卒,在广锐都虞侯吴逵的率领下,“大操纵掠,斩关而出,”①一时酿成“关陕骚然”②惊动朝廷的兵乱,史称“庆州兵变”。如果把这次兵变置于有宋一代数百次兵变中考察,似无专题论述之必要。因为论规模,庆州兵变不算大,只有二千  相似文献   

14.
彭清深 《船山学刊》1994,(2):216-227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在中国历史是影响深远的“熙宁变法”在宋神宗赵顼的发动和王安石的主持下,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了。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同反对变法的保守派进行坚决斗争,使新法前后推行了十六年之久。但是,由于变法只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并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社会经济结构,对造成宋代“积贫”,“积弱”局面主要根源的专制皇权过分膨胀的问题更没有任何触动。因此,新法虽然推行多年。  相似文献   

15.
司马光与王安石,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但后人对他俩的评价,却几经反复。宋徽宗和蔡京等曾将司马光等上百人打入“奸党”。十年动乱期间,司马光再次受到打击。“四人帮”以所谓评法批儒为名,给司马光戴上顽固派、复辟派等帽子。其矛头所向,早已路人皆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批判了“四人帮”的阴谋史学、影射史学,对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的研究与评价,渐趋活跃。这与批判“四人帮”的阴谋史学,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因而在研究中出现意见分歧,只能通过学术讨论,逐步解决。本文力图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对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讨论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姚轩鸽 《阴山学刊》2010,23(2):30-38
两千多年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切变法和改革,不论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社会的等等,几乎鲜有成功者。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皇权专制政体本身的极端恶劣性及其自身的不自由、不人道、不公正与不平等性,几乎都是在挑战社会治理——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这个终极标准。王安石财税变法的流产或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样在于此,在于其财税变法挑战了财税治理的终极目的,无视人道自由原则,违背了平等人权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 曾巩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因散文创作上的成就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六月,五十三岁的曾巩由越州通判改知齐州(今济南),至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六月转知襄州为止,曾巩在齐州任职整整两年。两年中,曾巩在治理地方、兴利除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赢得了齐州百姓的爱戴。曾巩是在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自求补外,到地方任职的。在他任职地方期间,北宋社会发生了曾引起巨大反响的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而  相似文献   

18.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是北宋的两次改革运动。前者发生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主持者是范仲淹;后者始行于宋神宋熙宁二年(1069年),中止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主持者为王安石。这两次改革,前者不到一年便消声匿迹,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周梦江先生在《陈傅良先生文集》序言中认为“南宋学者都将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 ,提出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 ,陆九渊对王安石及其变法有高度的评价 ,说陈亮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也无不可。而叶适并没有把北宋之亡归咎于王安石变法 ,相反认为变法的失败是北宋之亡的原因之一 ;他对王安石变法基本上是肯定的 ,虽有批评 ,也是一个改革思想家对另一个改革思想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20.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公王安石(1021——1086)是北宋中期著名灼政治家、思想家。神宗熙宁元年(1068)以前,他任地方官吏,表现出端详宁静而谦逊退让,不同流俗去奔竞进用而求为京官。“馆阁之命屡下,安石辄辞不起,士大夫谓其无意于世,恨不识其面;朝廷每欲授之美官,唯患其不就也。”(《宋史纪事本末》)他不同凡响,名重天下,为曾巩、欧阳修、文彦博、司马光等名士所延誉和倾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