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叙事是中国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在李白诗歌中,部分诗作的叙事性非常明显,更不乏有名的叙事之作.李白诗歌的叙事艺术,具有叙事手法多元性、叙事语言多样性、叙事视角多维性、叙事风格多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周小艳  周杰 《求是学刊》2013,40(2):141-146
冯舒、冯班以李商隐、温庭筠为宗,上导魏晋六朝,下及宋代西昆。二冯不仅以文本批评推广晚唐诗歌理论,且诗歌创作中重视用典、追求比兴、文字华美等特点均与李商隐、西昆派一脉相承。二冯诗歌中既有对字词的锤炼、声律的修整、典故的繁用、结构的巧妙布置,又有很深沉的人生感慨,并能将这种人生感慨和诗歌技巧巧妙融合。虽然表达的是敏感的政治美刺主题,却能写得蕴藉含蓄、绮艳瑰丽,充分体现了温、李范式和绮艳风采。  相似文献   

3.
论郭象对庄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王燕郭象(公元252—312年)字子玄,魏晋时期著名哲学家。他在政治上可谓“春风得意”,曾得到东海王司马越的重用,成为气焰侵逼内外的当权人物。郭象能言善辩,才华横溢,听其言论“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①。郭象平素尤好老庄之学...  相似文献   

4.
贾佩瑶 《社科纵横》2007,22(8):120-121
对李白的绝句、乐府、歌行进行多角度解读,挖掘其蕴涵的时代气质、人格魅力和艺术风韵。  相似文献   

5.
汪国林 《社科纵横》2006,21(5):96-97
“诗仙”李白在池州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其中诗中的地名遍及池州的名山大川。对其地名的考查,有利于我们了解李白在池州的行踪,更有利于发挥名人效应,促进池州乃至安徽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6.
李白非凡的诗歌成就是世人所景仰的,而成就的取得,与其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创新有着密切联系。作者从李白的个性风貌及其所处的时代特征入手,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李白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创新,即“感时”、述志”、“尚情”、“唯美”。指出建安与盛唐虽相隔数百年之久,而时代总精神相通,诗人的思想倾向相近,因而李白对建安风骨“转益为师”而又大胆创新乃是必然的。文章最后认为,文学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是遵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发展的。作为唐代代表诗人李白,便是自觉地遵循了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7.
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李洲良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综而论之,豪放飘逸,这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论;若析而论之,这种豪放飘逸的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或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拟从诗歌美学的角度,对李白诗歌的美学特征作一番具体考察,以期得...  相似文献   

8.
钱素芳 《社科纵横》2007,22(12):89-90
赵翼品评诗人,尤其重视诗人个体的独至之处,对诗人风范及其诗歌也有较为准确的评述,这既是他的独特认知,也是对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军 《唐都学刊》2011,27(6):27-32
张说是盛唐政坛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盛唐诗坛的一代宗主,其以"当朝师表、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以重文学、倡风雅、奖后进、创作丰、影响大而成为盛唐文学的开路人,以其诗歌创作的实践,为盛唐诗歌的创作、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与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在唐代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诗歌之美,古今共谈。然而正如严沧浪所说,诗美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象”,“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知其美者多,而真知其所以美者少。在本文中,我们想对诗歌所固有的艺术审美规律,试作几点新的分析和探讨。一、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人们常说,诗是语言的艺术。这种说法虽不错,但却并未指出诗歌语言的根本特征。实际上,诗歌语言具有两大特点:(1)它是一种形象语言。(2)它是一种讲究音韵声律,因而具有音乐美感的语言。第一个特点乃是一切文学语言(如小说、文学散文等)所共有的。第二个特点则是诗歌语言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11.
一千多年来,李贺这位短命的天才作家深深得到人们的普遍同情,历代读者对他的诗歌也都激赏不已,击节称叹。然而,古代文人赞之为“鬼才”,却无法就其独特的艺术创造给予恰切的说明;近世学者称之为“唯美诗人”,也未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最近十年,许多古典作家不是被反孔批儒所株连,横遭挞伐,就是无端受到冷遇,无人探问,而李贺却得到前所未有的殊荣,不仅戴上“法家诗人”的桂冠,而且成为评论的热门。“四人帮”垮台后,由于“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被重新承认,一些论者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也进行了认真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李贺作…  相似文献   

12.
13.
李秋虹 《社科纵横》2005,20(6):143-144
20世纪汉语诗歌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一种新生诗体,又总是以潜在的生命力,寻找一切复苏和健全自身的机遇。伴随着每一次对新诗的重新认知和艺术建设,都有利于新诗向现代汉语诗歌方面的艺术转变。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魅力是巨大而神奇的,古今中外,多少圣者、贤者都毫不例外地为它所倾倒.据《论语》记载,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竟“三月不知肉味”,并感叹地说:“不图为乐而至于斯也.”这说明韶乐使孔子达到了如醉如狂的程度.福楼拜的力作《纯朴的心》描写了一个叫费莉西藏的劳动妇女平凡而感人的一生.高尔基在谈到读这篇小说的情形时写道:黄昏时分,我坐在杂物室的屋顶上,我爬到那里去是为了避开那些节日里兴高采烈的人.我完全被这篇小说迷住了,好象聋了瞎了一样……曾经有好几次,我象野人似的,机械地把书页对着光亮反复细看,仿佛想从字里行间找到猜透魔术的方法. 然而,艺术的魅力及其探求是需要进行哲学概括的,春秋时代的孔子还来不及,这任务自然落到被郭沫若誉为“绝顶聪明”的庄子身上.庄子认为人生是短暂而又痛苦的,“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知北游》)“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溃痛”.(《大宗师》)《至乐》  相似文献   

15.
粱颖 《唐都学刊》2014,(5):75-80
刘炜评的散文对自我存在进行了多方位的、审美化的、艺术化的呈示,使读者通过其作品文章看到一个具有名士风度、深厚学养、温暖情愫和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包蕴丰富本质的人。刘氏散文在丰沛情感的真实流溢中,善于捕捉“瞬间的美”,闪耀着诗性智慧的火光,富有情致;注重文学修辞,语言明快幽默;风格呈现为刚柔兼济、感性与理性兼备的复合形态,因而极易打动人和提升人。刘氏散文打通了学者写作与作家写作的边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庄子的音乐思想主要表现在"天籁""天乐"观上,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一种普遍的观念,也是一种很朴素的"自然音乐观"。而这种观念是建立在人道本于天道,即"天人合一"基础上的。这种观念自产生之日起,就对后世的儒、道两家学派的众多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后来中国文化艺术的根。  相似文献   

18.
侯洪澜 《社科纵横》2008,23(5):123-124
庄子以语言实践的方式对"道不可言"、"道不可不言"的人类思想困境的思考,也是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关注的问题,而庄子又以"诗性言说"的方式超越了这一语言困境,达到了"即言即道'的理想的自由境界,这是对中国诗性的文化传统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日本平安时代文人将庄子思想理解为相对论与命运观,乐于接受其影响,从而使文学中酿出—种超然物外的情绪。吸收了宋代哲学新知识的日本中世初期禅僧接受庄子思想后,虎关师炼认为,庄子以“自然”为德,以德为道,从而在日本的庄子接受史上拓出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20.
杜敏 《唐都学刊》2009,25(3):1-4
以李白为中心所生发的李白现象,已演化成为历代对李白诗歌的习得与传播,对其传说的演绎与生发的文化现象。李白现象具有共时与历时相交融、生发形态多样化的特点。李白现象在当代的形成有其历史的、文化的基础。李白现象当代化须将李白从单纯的文学领域脱解出来,关注李白诗歌的接收群体,使受众在李白现象的接受中提升,在接受中发展。应当多主体地进行李白及李白诗歌的传播,既可以官方举行,也可在民间传播。既可搞多群体的竞技,也可以个体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