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站在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汉语文学创作总体现状与未来走向的理论高度,对西南民族学院历届校友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希望它不仅对这些校友作家、诗人的创作具有理论指导作用,而且也对整个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汉语文学创作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魂·时代风(西南民族学院校友作家诗人创作研究)》序苏克明收稿日期:1997—11—12苏克明西南民族学院教授(成都610041)编者按:即将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西南民族学院校友作家诗人创作专题研究论著《民族魂·时代风》,试图从同等学历的...  相似文献   

3.
<伏园游记>内收<南行杂记><从北京到北京--两星期旅行中的小杂感><长安道上><朝山记琐>四篇文章.孙伏园写作时,并不一定是定位成游记后再写作的,故我们评论<伏园游记>不囿于游记,更多的是将其作为散文来评析.<伏园游记>独特的魅力一是朴实平缓、庄谐交织的叙述中透着温情隽永,二是由庸常凡俗的生活细节上升为揭示社会人生的本真思考,三是随意自由、不拘一格的智慧写作显示着别开生面的清新典雅.<伏园游记>体现着孙伏园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4.
5.
《亚当夏娃日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作,简述了第一对人间夫妻亚当夏娃的淳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亡妻深深的爱恋。同时也给现代读者关于爱情本质的启迪。本篇日记体小说中的大量幽默风趣的插图,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更丰富了小说的艺术价值。本文简要地对《亚当夏娃日记》中的插图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进行探析,以揭示文学作品中图文互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学的“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观,“文气”说的创作论,“文非一体”的文体论,并针对“文人相轻”提出“审已度人”的文艺批评的态度。从而确定了曹丕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7.
新观点新理论新资料──评《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杨权侗族学者邓敏文的新著《中国多民族文学史论》,已于1995年9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应时而出,别开生面,是中国各民族文学史理论建设的一件喜事。该书第一次从多民族文学的角度,回顾、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人民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前夕,《中国青年报》专栏连载了陈漱渝同志撰写的鲁迅一生《民族魂》。它是自粉碎林彪、四人帮以来,在全国性报纸上首次全文刊发的一部鲁迅传记文学。作者满怀政治热情和对青年的高度责任感,以俭省而生动的笔墨描绘出民族的脊梁、后代的榜样——伟大巨人鲁迅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9.
刘大先的《现代中国与少数民族文学》,以古代中国向现代中国转型为历史经线,以少数民族文学为核心焦点,以历史与书写、少数民族文学的身份与变异、差异与表述、地理与想象、迷狂与信仰五大主题为坐标点,全方位地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纳入到了中国现代转型的框架中加以思考,实现了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少数族裔文学完整的图景的目的,显示了学术视野的丰富性和体系的宏大完整性及学术前沿性。但此宏大的研究构架,又可能在无意识间放逐了研究的焦点——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在其视野宏大繁复、学科交叉多样的论述中,少数民族文学本身发展的轨迹却可能被材料化、肢解化。  相似文献   

10.
李永平教授的博士论文<包公文学及其传播>从传播学立场出发,运用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文学形象的产生、传播演变过程,揭示文学传播对社会发展演变的影响,以及立足传播学立场重估文学的文化价值,拓展"文学"观念,为文学研究创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进而为文学研究、历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新途径和新范式.  相似文献   

11.
<血色湘西>既是一部以湘西文化为背景,讴歌湘西人民忠贞爱情的传奇故事剧,又是一部以象征和隐喻手法歌颂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红色偶像剧.在家族和宗族观念下自在自为生活着的湘西人,面对外族入侵、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毅然忘却个人情仇,舍弃宗族矛盾,一致对外,不惜牺牲,抵抗侵略,他们身上凝结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传统,喷发出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刚强血性与勇敢精神.  相似文献   

12.
《血色湘西》既是一部以湘西文化为背景,讴歌湘西人民忠贞爱情的传奇故事剧,又是一部以象征和隐喻手法歌颂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红色偶像剧。在家族和宗族观念下自在自为生活着的湘西人,面对外族入侵、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毅然忘却个人情仇,舍弃宗族矛盾,一致对外,不惜牺牲,抵抗侵略,他们身上凝结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传统,喷发出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刚强血性与勇敢精神。  相似文献   

13.
《血色湘西》既是一部以湘西文化为背景,讴歌湘西人民忠贞爱情的传奇故事剧,又是一部以象征和隐喻手法歌颂中华文化和中国人民的红色偶像剧。在家族和宗族观念下自在自为生活着的湘西人,面对外族入侵、民族存亡的大是大非,毅然忘却个人情仇,舍弃宗族矛盾,一致对外,不惜牺牲,抵抗侵略,他们身上凝结了中华文化的伟大传统,喷发出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刚强血性与勇敢精神。  相似文献   

14.
目前,宋代女性文学研究的形势是对于宋代著名女作家的个案研究比较深入,而整体的综合研究则属初创阶段,最近舒红霞《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的出版,无疑是一个研究的新起点。它从美学角度切入宋代女性文学研究主题。全书分六章,从六个角度对宋代女性文学审美作了整体观照。分而言之:第一章《宋代女性审美主体觉醒的社会文化环境》,从历史文化传承、宋代社会现实两方面,论述宋代女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现象。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数字,证明宋代妇女受程朱理学的束缚虽然还没有体现,但其自由度并不大,参…  相似文献   

15.
从杨义先生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这一命题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学术界出现了大量以此为核心概念的研究论文与专著.关纪新先生的《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该著作以20世纪民族文学关系为重点,采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凸显了作者独具特色的书写目的与创作价值.它是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的深化与突破,是我们了解和研究这一内容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6.
近读龙长吟先生的新著《民族文学学论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7月,下称《论纲》),受益匪浅。《论纲》推出了一门新学——“民族文学学”。作为一项开创性工程,或诚如为该著撰“序”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界誉宿马学良先生所说的:“开创性工程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本书所涉及的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很高,论述中必然有难以全面周到之处。”但该著那种锐意开拓的精神,纵横种阅的大气和脚踏实地的虔诚,确实令人耳目二新、感奋不已。建立“民族文学学”,笔者以为,这是文学研究史发展至当代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德国大文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北朝,政权林立,其中多个政权为非汉族的北方民族建立。在民族文学研究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今,北朝文学的研究理应受到关注。但在一般学者的观念中,北朝的民族文学,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可以言说,于是研究也就一直很受冷落。高人雄教授的专著《北朝民族文学叙论》改变了这种状况,因此可以说,该著是北朝民族文学研究之拓荒。  相似文献   

18.
《诗·豳风·七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这在《七月》的礼俗、社会状况、名物、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判断此诗作年的坚强证据。  相似文献   

19.
20.
在既有的现实主义文学研究的理论背景下,全面评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的创新和突破,强调了它的研究视角、重要结论和特殊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