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草原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在当代的新近变迁,主要体现为政府和牧民通过实施退耕、退牧和还草、还林工程,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本文介绍并讨论了关于这一举措及其效果的两种不同观点:完全赞成的观点和不完全赞成的观点。不完全赞成的观点把草原生态重塑与畜牧生产方式转变问题放在大生态系统———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及其内在关联的系统中来考察,强调指出:指导政府决策的草地生态科学还不够“科学”;不减畜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草畜矛盾和生态恶化;要充分认识牧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社会资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向绿色生产行为的转化有利于缓解农村生态问题。基于湖北省、贵州省的问卷调查,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了农民绿色生产意识与绿色生产行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总体上农民的绿色生产意识水平高于绿色生产行为水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农民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具有安全质量等级认证、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品种等变量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加强对农民绿色生产的引导与宣传以提高农民绿色生产意识、政府加快建立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化体系以实现农民在绿色生产过程中的“有规可依”、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功能建设以提升农民农业绿色生产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民绿色生产意识转化为绿色生产行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业技术效率的提高是农业增长的重要源泉。采用甘肃省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的数据,运用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对马铃薯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面积对大规模地块的影响要大于小规模地块,马铃薯的劳动密集型生产使大规模地块的技术效率比小规模地块受到更多限制;劳动时间对种植面积的影响在达到一定规模后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化肥使用量只有在达到最低规模后才开始发挥正向影响。土壤质量、性别和年龄的平方项对技术效率有重要影响,教育水平和种植经验的影响却不显著。由此,提出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效率的建议:一是根据技术水平和要素资源合理选择适当规模的地块进行种植;二是农户应加大对规模较大地块的畜力、劳动时间和化肥的投入,以尽可能提高大规模地块的生产技术效率;三是不断改良地块土壤质量,加强农户的种植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
狂飙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重要文学社团,由于多种原因,狂飙社成员的作品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对此了解甚少并充满误解。加大狂飙社成员作品的出版及研究力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丰富并完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有助于当代中国人正确认识自己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5.
农地撂荒现象已经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关于农地撂荒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还缺乏有效的定量评估。通过将农地撂荒与粮食生产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使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RHPS)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农地撂荒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农地撂荒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影响粮食产出。(2)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撂荒与粮食产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由于撂荒地块的质量差异与剩余地块要素配置水平变化共同引起的。小规模的撂荒主要涉及劣等地块,造成的粮食损失相对较小;同时,撂荒劣等地块还会提升剩余地块上的要素配置水平,带来粮食增产的效果,从而部分抵消了粮食损失。然而,这种增产效果会随着非农就业规模的增加而逐渐减弱。(3)进一步分析表明,引进农业技术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可以有效削弱农地撂荒对粮食产量的不利影响。文章强调,当前阶段的农地撂荒主要以产粮率较低的劣等地为主,并未对粮食安全构成明显威胁。此外,是否有必要采用行政手段促使劣等地块复耕种粮,应予以审慎考虑。相比之下,退耕还林(草)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等措施可能更具可行性和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6.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不同的社会时期以及不同的学术视角使得人们采用不同的分层标准。随着社会从以“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社会进入到以“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致力于分层研究的学者们开始考虑把消费作为阶层划分的一个重要依据——消费开始成为社会分层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讨论土地细碎化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对于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关系的研究主要采用地块大小和地块数量2个指标,来自世界各地的经验研究结果显示,农户拥有的地块数量对土地生产效率具有负面作用,地块大小对其具有正面作用.从地块数量和地块大小对土地生产效率的作用合力来看,土地细碎化导致土地生产效率低下这一传统观点并没有得到完全验证.分析国内外关于世界各地土地细碎化与土地生产效率的经验研究的评述和理论发现,土地细碎化在不同的生产条件下对土地生产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土地细碎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生产效率的降低.提出在推动农村向土地规模化生产转变进程中,应严格考察不同地区土地细碎化及与之相匹配的农户生产条件,特别是农村人地比例的变化,才能得出可靠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培育公民权利意识的西方经验模式为破解我国变迁社会农民工权利意识低水平发展的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由于中西方组织环境的巨大差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要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组织化进程。本文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在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化怎样影响农民工权利意识的生产与再生产,而提高农民工的权利意识应对社会的组织化提出了何种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收益及产量数据,运用SVAR模型对粮食种植收益与生产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计量经济分析。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对于产量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净收益增长率的响应值表现为正负交错,小麦则先减弱,后增强,之后趋于稳定;对于净收益增长率一个标准差正向冲击。玉米产量增长率的响应值亦表现为正负交替,小麦则先增强后减弱,且存在时滞。方差分解分析表明,粮食产量增长率及净收益增长率的变动均主要受来自其自身的结构冲击的影响。由此得到启示:粮食种植收益持续增加不能单方面的完全依赖粮食增产;种植收益增加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很小。为此,省政府应采取措施:(1)完善粮食价格支持机制;(2)提升粮食种植业的科技含量及单产水平;(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建设;(4)继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改进对粮农的补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菜农种植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比较分析了菜农蔬菜露地种植方式和保护地种植方式的意愿选择和实际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菜农是否认可和接受不同蔬菜种植方式带来的预期收益直接影响菜农种植方式的意愿选择,而菜农面临的相关资源禀赋约束是阻碍菜农种植方式意愿选择转为实际选择的关键因素.现阶段通过改善菜农相关资源禀赋约束,将是我国蔬菜小农化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一化蔬菜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条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新农牧区建设,必须认清省情,做出科学规划。同时,由于青海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过程中,还必须争取国家的优惠政策,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和新农牧区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效益型畜牧业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效益型畜牧业涵义辨析和对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指导思想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容“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效益观的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结合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效益型畜牧业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并最终确定了评价模型;考虑到数据获得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实际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对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效益型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得出结论:黑龙江省效益型畜牧业的发展呈逐步上升态势,发展畜牧业仍有巨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畜牧产业化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牧区的城镇化能有效推进牧民的转移、提高牧业生产效率,解决超载过牧等损害草原牧区环境的畜牧生产问题。但如何推进牧区城镇化,既能切实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又不造成新一轮草场破坏而危害环境?应以牧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在政府主导的规划和建设中推进牧区城镇化,争取以最小代价提高牧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推动牧区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促进牧区市场发展,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更好地解决牧区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北宋前期是宋代官营牧马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牧马业经历了宋太祖、太宗时期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到宋真宗时期已相当兴盛。为增强军事力量,北宋前期的统治者特别重视马政建设,出台了许多有关官马管理和役使的律令措施,对官马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孳育、牧场建设、残损官马肢体的处罚等诸方面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为牧马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宋政府通过主观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气候地理条件不利而造成的官马不昌的缺憾。  相似文献   

15.
“畜牧经济管理课程”是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课程培养目标由理论教学向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方向发展,由掌握畜牧业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能力相结合。实施模块式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及教学环节的调整改革入手,才能达到学生理论知识系统深入、实践管理能力不断提升的目的,所以从课程改革的背景分析入手,研究改革的内容和改革的条件则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农业和畜牧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演变中 ,分析总结了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演化规律。根据经营方式的演变规律和中国农牧业面临的人多地少、非行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业投资较少等社会经济条件 ,提出当今中国农牧业应选择的经营方式——精细密集经营 ,即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依靠科技扩展 ,丰富农牧业生产活动的空间和内容 ,在容纳更多劳动力的同时 ,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农产品  相似文献   

17.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在概述其自然与社会经济地理的基础上,介绍了该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建设绩效,指出了建设中存在的资金不足且利用不合理、产业链条短、产权不明确等问题,并建设性地提出优化投资环境、整合项目资金、健全后勤保障机制、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产业化过程以及大力推进扶贫移民工作的建议,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讨陕西关中特色畜牧业产业化系统发展中的多组织和谐运作机制,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组织运作方式中组织单元的构成、功能以及网络联系等三方面,对四种典型特色畜牧业产业化中多组织运作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应该根据区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土地政策的现状以及各类组织的内涵规定性,确定特定多组织运作系统,合理定位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协会、金融机构和农户等各类组织的功能,建立健全各类组织之间的网络联系。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福建省1995-2009年农业贷款和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数据,运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根据协整模型,福建省农业贷款增加1个单位,农林牧渔总产值将同方向变动1.9683个单位。在协整回归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贷款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符合相反修正机制,且调整量是前一期偏离幅度的1.0577倍。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3年内农业贷款是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格兰杰原因,但是农林牧渔总产值并不是农业贷款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0.
混成耕牧制在彝语地名中的反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成耕牧制是一种普遍流行于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生产方式。彝族、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甚至部分汉族和布依族都曾实行过这一生产方式,有的至今尚在延续或变形延续。然而, 对混成耕牧制的研究目前尚不充分, 文献记载又残缺不全。因此,通过对彝语地名含义的破译和诠释, 归纳这些地名定型的命名意图, 透视这些地名的命名取向, 从而揭示混成耕牧制在资源利用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