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秦汉政治思想之嬗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秦汉之际学者对于以往学术史的总结仍以《庄子·天下篇》、司马谈《六家要指》及班固《汉书·艺文志》最具代表性。三种阐述都是将以往的学术思想流派看作是处在同一水平上的、有着同样的发生背景和学术目标 ,即各家都兴起于“周文疲弊”和都是“务为治”的 ,因而诸子百家的价值和作用体现为一种更相嬗替的递进关系。法家、道家、儒家在秦代、西汉前期和西汉中期相继为用 ,前后嬗替 ,对当时社会作出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秦汉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从秦国商鞅以来到西汉中期国家经济思想的演变轨迹。作者认为商鞅极力推行农战政策,严厉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这实质上是一种国民经济军事化思想;而作为西汉初期国家经济思想的集中表现的司马迁的“善因”论,则是对商鞅经济思想的否定。在作者看来,司马迁宣扬的“善者因之”类似于西方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自由主义思潮。由于实行这一经济主张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直接导致了《管子》轻重理论的形成,并且使汉武帝和桑弘羊将其大规模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3.
易学史研究应该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上不断有所突破 ,不应再拘泥于传统经学研究的路数 ,不应再将注意力放在经传注释、授受源流、学派演变和论争等问题上 ,而是应该将视野扩大到深受《周易》和易学启示、影响的整个思想文化领域 ,扩大到曾经研究易学、运用易学的所有重要人物和著作的思想主张。秦汉易学思想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秦代、西汉前期、西汉中后期、东汉前中期、东汉后期五个阶段。《易传》是秦汉思想的内在灵魂和重要源头 ,易学研究和运用是秦汉思想发展的重要载体 ,易学思想则是秦汉思想发展的主潮、主旋律。一部秦汉思想史 ,可以视为秦汉易学思想史的衍扩和伸展  相似文献   

4.
西方地缘政治思想的演变经历两个发展期和一个低潮期,具有思维观念和地理平台趋于完整、决定论色彩明显减弱、注重实践性、深受国际形势和科学技术影响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欲从历史考察入手,对回族伊斯兰教政治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作一番概略的叙述,以求对其政治思想倾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入世的宗教,不仅具有系统的神学思想体系,而且也提出了包含有政治制度、经济政策和法律体系以及生活方式在内的社会体系。早期伊斯兰教的政治观念主要有如下内容:1.政教合一观。在教义上强调真主派遣使者作为大地上的执政者,顺从真主与顺从使者是统一的;在实践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穆斯林共同体——乌马。穆罕默德不仅是宗  相似文献   

6.
汉魏思想的演变以经学的消解和谶纬神学的崩溃为前提,这种前提的社会背景是不平衡的历史打破了平衡的枷锁。汉魏思想变化的总趋势是:天的部分日趋理性化,人的部分日趋性理化,天人合一之关系在理性化与性理化的统一中日趋义理化。理性化的天恢复了天的自然面目,性理化的人追求人的性灵和性识,义理化的天人关系在自然与名教的调和中找到了自己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的黄帝传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系统。在黄帝传说中,圣王、正统、神仙三者被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大一统政治所应遵循的基本政治原则。依据黄帝传说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体现的政治原则,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和儒生、方士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实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风俗史上,秦汉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其时,我国风俗的基本特征、形态及样式都得到大致框定。此后我国风俗的演进与变迁,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描述和梳理这一时期风俗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文章以具体详实的史料,从宏观的角度概述了当时风俗发展的三条线索,进而透示出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9.
与古代贵族政治下各级官吏具有凝固性的身份特征不同,秦汉官僚政治下的各级官僚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官僚的流动性促使整个官僚队伍在类型和结构上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扩大统治基础,尽可能地吸收和同化各类社会势力,将他们纳入官僚制之中。社会势力的官僚化也是他们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政治联系的唯一通道。秦汉官僚的类型及其演变,奠定了中国古代官僚类型和结构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秦汉这个历史阶段里,就有三次显著的变化:秦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军功地主,汉初至武帝以前主要是“封君”和“素封”地主,汉武帝以后至东汉则是以儒学起家、累世公卿的世族地主。本文试就这个演变过程,初步分析如下。一、秦代的军功地主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早年接受和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发起具有巨大思想启蒙意义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后抛弃资产阶级民主观,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开创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晚年陈独秀吸取苏联无产阶级专政的经验教训,对民主政治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思考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认识和主张.其中所包含的正确或比较正确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反思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论政治思想     
金岳霖先生(1895—1984)是蜚声中外的著名学者,在哲学和逻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从1926年至1952年,长期在我校工作,曾任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金岳霖先生逝世一周年时,于1985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金岳霖学术思想讨论会”。我校社会科学系和思想文化研究所作为主办单位参加。为了怀念金岳霖先生和推动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本刊全文刊登金岳霖先生《论政治思想》一文,此文用英文写成,发表于《Tien Hsia Monthly》(《天下》月刊)1939年9卷3期,中译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近代化是指中国人的政治观念和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而言。中国人追求民主政治部分两步走的尝试:第一步搞君主立宪制;失败后又搞了民主共和制。这两步走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戊戌变法运动;第二阶段的立宪运动;第三阶段的民主革命运动。三者的关系是,戊戌变法可谓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先导;立宪运动是戊戌变法继续和发展,开创了政治近代化的端绪;民主革命运动是立宪运动的飞跃,实现了民主共和制建立的尝试。一、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先导戊戌变法所追求的政治目标是要在中国建立日本式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从这…  相似文献   

14.
汪精卫一生的政治思想复杂而多变.他以主张民族民主革命和宣扬三民主义始;以鼓吹"和平反共建国"及歪曲三民主义终.其政治思想的特点有三:一是以复杂多变为表象;二是以权力斗争为中心;三是以"党义"、"党统"为工具.其政治思想的实质是日益走向扭曲蜕变的三民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论政治思想     
什么是政治思想?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与长期以来,对什么是政治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密切相关。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现象的思想,对于政治的概念的歧义必然导致对政治思想概念的歧义。 政治一词在古代就出现了。中国古代一般把政治看作是治国安民的活动,《论语》中有二、三十次直接提到政治,有所谓“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有所谓“政者事也”,“治者理也”等,无非是把政治理解为率领人民走“正道”和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在西方,对政治的研究首推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写了一本《政治学》,中心是研究国家  相似文献   

16.
如何评价孙中山早期的政治思想,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志认为,在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基本上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在这时虽有某些革命思想,但占主导、支配地位的是改良主义思想。有的同志则认为,兴中会成立以前,孙中山“不是一个改良主义者”,或者认为孙中山这时的思想虽然在某些问题上受到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但起主导、支配作用的一直是革命救国的思想。有的同志甚至认为孙中山“一开始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孙中山自己曾经多次谈及何时产生革命思想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他在《孙文学说》中认为:“予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  相似文献   

17.
礼教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社会思想领域中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意识形态。然而奴隶社会的礼制如何演变为封建礼教,儒家宗师孔子在这场演变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这仍然是当前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初步探索,提出以下极不成熟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一) 礼是儒家传授的经典之一。西周以来,相传有“礼经三百”之说;但礼作为一种专门学问,自官府下达到里闾之间,还是从春秋时代开始。在此以前,礼不仅是各种行为规范的准则,同时也被视为一切社会典章制度的总汇,礼教思想即存在于各种具体的礼制之中。从作为一种仪式说来,礼制的起源,最初是起于祀神,后来才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形成为殷周时代的各种礼仪制度。在相传为春秋以前的典籍文献中礼字已屡见不鲜,如《尚书·仲虺之诰》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同书《太甲》篇云:“欲败度,纵败礼”;《洛诰》篇云:“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诗经·国风·相鼠》章云:“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同书《小雅·楚茨》章云:“我孔嫫矣,式礼莫愆”。又如《周易》下卷四离上巽下挂云:“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  相似文献   

18.
黄宗羲反清思想源于清朝的民族高压政策,而非对明朝君主的愚忠,因此随着清朝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措施的推行,黄宗羲的反清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但他始终保持遗民气节,不仕清朝。  相似文献   

19.
刘德杰 《南都学坛》2013,33(3):20-23
秦汉时期,南阳是一相对独立的特殊文化区。其文化风气的演变呈现出较为显著的阶段特点:秦迁不轨之民于南阳,夸奢之风渐兴;宣元之时,召信臣守南阳,儒风渐被;刘氏起兵反莽,剽疾信谶蔚然成风;光武建国,帝乡尊显,士尚仕进;顺帝以后,帝乡衰落,士以退隐为尚。秦汉南阳文化风气的演变,既反映了南阳政治文化地位的巨大变迁,也反映了秦汉社会演进的大致轨迹。  相似文献   

20.
秦汉行政管理思想是对先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法家思想在秦朝表现为君权至上理论极度发展,重罚主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推行,在汉朝则表现为王霸结合;儒家在秦汉行政管理中表现为儒学成为官方行政指导思想,仁政理念得到进一步推演,重民思想发展到巅峰,天人合一的大一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道家思想主要在汉朝行政管理中得到继承,主要表现在黄老道家行政思想的凸显与道教经典《太平经》的成书等方面。理论流派之问的借鉴、涵容是先秦行政管理思想在秦汉继承与发展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