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帖姗宏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22(5):66-68
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使法国失去了昔日的欧洲霸主地位。随着法国民族复仇主义情绪的高涨和经济、军事等实力的日益增强,俾斯麦日益担心法国的再次崛起,因此,孤立法国以免其东山再起就成为其执政时期德国的基本外交路线。与此同时,出于对德意志帝国的过分强大以致可能破坏欧洲均势的考虑,欧洲其它列强也有自己的考虑。1875年德法战争危机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宋立恒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战争观念和具体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不同,它是人们基于一定的战争现实所形成的对战争问题所持的态度,以及对战争作用的不同理解。有什么洋的战争观实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观念。因而可以说研究战争观念,其实也就是研究战争本身。本文以为随着战国战争的不断深化,当时人们的战争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战争问题成为社会突出强调的中心问题;造成了经渭分明的两种战争观的根本对立;使人们深化了对战争问题的认识。揭示出这些变化,对于更好地认识战国战争无疑是极有意义的。一、战争问题成为社会突出强调的中心问… 相似文献
3.
林金枝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4)
厦门是著名侨乡,也是福建华侨进出的主要港口。自鸦片战争以后至1949年厦门解放前夕为止,华侨一直关心着厦门建设。作者根据所得的调查资料,企图通过近代华侨在厦门投资的历史发展变化、基本特点以及对厦门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等几个问题的叙述和分析,缅怀华侨对厦门建设发挥的巨大作用,以期进一步激励华侨和港澳同胞为今后厦门特区和福建的四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5.
周钢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欧洲的“七月外交危机”。由于德国更需要战争来实现争霸全球的“世界政策”,便极力煽动、唆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使“七月危机”逐日加深,引起一系列走向世界战争的连锁反应。德国对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6.
莫翔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6):60-64
一直以来,在现实主义理论的视阈中,对军事力量的追求是国家对安全和权力最大化追求的必然结果,国家的安全程度和权力大小也在军事力量的层面上获得统一,军事力量也因此成为大国崛起的核心构成和象征.长久以来存在的将军事力量视同大国权力象征与安全保障的倾向,实际上暗含着大国通过战争崛起的逻辑,以至于大国被定义为有能力在战争中取胜的国家.应该说,军事力量的兴衰与战争的胜负同大国的兴衰密切相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崛起大国的地位既靠军事力量的使用而赢得,也因它的过度使用而丧失.如果说,从大国的崛起方式和挑战国意识中可以找到大国崛起与战争相伴而生的国家单元层面的原因的话,那末,从新现实主义的结构分析路径出发,新兴大国的崛起将既是体系结构变革的产物,同时它又必然导致现存体系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从而引发持久的权力转移,其间必然伴随着大国冲突和战争.应该说,无论是从单元路径还是从结构路径出发,绝大多数现实主义者都持以下观点正在崛起的国家大都有奉行利己主义和扩张主义对外政策的倾向.同时,任何新兴大国的崛起都将招致国际体系的震荡不安. 相似文献
7.
8.
陈娇华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73-78
“历史真实性”原则在近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再现历史真实不再成为历史小说创作追求的唯一目标;相反,艺术重构自由得到重视。历史真实概念的内部泛化及新历史主义理论与创作影响等是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艺术审美的探索与新变,也使历史小说创作自然地融入到当代社会精神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9.
10.
骆正林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96-101
在伊拉克战争中,布什政府期望利用媒体塑造自己的正面形象,把美国政府打扮成“伸张正义的英雄”。然而,当伊拉克局势恶化后,布什政府的国际形象和国内形象持续下跌,在公共舆论的谴责下布什政府陷入了难以自拔的困境。以此事件为背景,对两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一是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中,正面形象传播的路径和传播机制;二是布什政府在陷入形象危机时,如何利用舆论传播对自身形象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1.
王荣华俞旭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2):54-60
1875-1896年间,宁波港口贸易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一时期,宁波港进口贸易总额出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洋货进口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进口货物中主要为制成品以及生产生活资料。与此同时,宁波港的出口贸易中直接对外出口能力下降,转为国内商品转运港,并积极发展本地手工业。促使宁波港口贸易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以周边港口如上海港的兴起及航运业的激烈竞争为主,上海港的崛起使得宁波港的自主贸易能力大打折扣,日渐成为一个商品转运港。同时,宁波港在与其他港口如温州港的相互竞争中也存在较大程度的合作,贸易合作使得宁波港在国内贸易中能够站稳脚跟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甄敏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4)
七年战争(1756——1763年)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史学界还很少有人对此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本文试对此作些粗浅的探讨。一七年战争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孕育时期爆发的。 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政权,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生 相似文献
13.
美国总统布什最近宣布向伊拉克增兵,并且对指挥伊拉克战争的军方领导人进行了“大换血”,希望能够通过人事和战略调整稳定伊拉克局势。但是负责执行伊战新政的美军高官却对目前局势感到十分担忧,他们认为美军在伊拉克的新战略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陈显川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1):63-66
乾隆朝两次金川战争是清代重大的历史事件,它除了对朝廷造成重大影响之外,对于地方州县官府和民间同样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尤其在四川各州县,金川战争造成的影响十分明显,严重影响到普通民众的生活,甚至改变了当地的社会结构。战争期间,地方州县官府和民间都深受兵燹之苦,疲于办理各项军需事务,处于较为特殊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于海君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5):70-76
1875—1895年,清政府和日本从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形成了其相应的朝鲜地缘价值观,使朝鲜成为双方的必守与必夺之地。清政府的战略守势与日本的战略攻势构成了各自对朝政策的基本取向,由此形成了中日之间的20年国际纷争,其结局是中朝宗藩体制的终结并由日本开始独霸了朝鲜。清政府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具有封建性,而日本的朝鲜地缘价值观则有明显的殖民性。对于此时期清政府和日本所推行的控制朝鲜的诸政策,应当给予必要的批判和谴责。 相似文献
16.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抗,肯尼迪采取了以武力威吓、制造风险、自我克制、准备谈判为特征的"边缘策略"。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追求谈判可能性边界的过程。核时代使得国际危机的处理方式发生变革,在核时代这个常量限定的条件下,博弈双方会控制边际收益,达成利益均衡点并缓和危机。 相似文献
17.
雏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4)
项羽和刘邦的楚汉战争究竟打了几年?一般史书上都说是五年。其实这个说法是很不确切的。《史记·项羽本纪》引张守节的《正义》说:“五年,高帝元年至五年。”是说跨了五个年头,并不是说有五年长的时间。如果从汉元年十二月鸿门宴项刘分裂算 相似文献
18.
崔莉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3):40-43
1618年—1648年的30年战争,是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这次战争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失败而告终。30年战争后,神圣罗马帝国开始衰落,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德意志地区没能形成统一的国家,因此各邦国纷纷独立。在新形势下,普鲁士王国开始崛起,并成为奥地利的劲敌和后来欧洲强国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八一二年美英战争的起因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3)
一在美国,历史学者们对一八一二年美英战争(以下简称为美英战争)起因问题曾作过种种不同阐述。一种论点认为,美国西部移民对加拿大土地抱有野心,同时对英国支持印第安人阻挠他们西进颇为不满,这种野心及不满情绪,即所谓的“西部因素”,是导致美英战争的根本原因。另一种论点,根据美国西部农场主和南部种植园主分别对 相似文献
20.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事件是冷战期间美苏之间最严重的一次直接对抗,肯尼迪采取了以武力威吓、制造风险、自我克制、准备谈判为特征的"边缘策略"。在危机发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追求谈判可能性边界的过程。核时代使得国际危机的处理方式发生变革,在核时代这个常量限定的条件下,博弈双方会控制边际收益,达成利益均衡点并缓和危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