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碉楼是青藏高原地区与藏民族历史密切相关的古老文化孑遗。本文根据前人调查并结合实地考察,对碉楼分布地区当地民族中有关碉楼的种种传说与民俗事象进行了系统汇集,着重讨论了碉楼的起源传说、碉楼传说与相关民俗事象以及碉楼的象征意义,认为这些民族志材料对深入认识青藏高原碉楼历史面貌与文化内涵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婚姻仪式歌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民俗事象,它既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有其特定的地域特点,同时还注入了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在历史发展中,其形态经过不断的传承、扬弃、革新与融合而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3.
梅山武术无形资产的内容包括与梅山武术有关的武术作品、商标、人力资源、域名、技术秘密、组织机构。梅山武术无形资产的保护与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自己的品牌,对梅山武术无形资产的认识不够,理论研究滞后,宣传力度不强,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和组织机构。要丰富梅山武术的开发活动形式,提高传承人的保护与开发意识,借鉴相关行业的保护与开发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和增加宣传方式,使梅山武术获得更好的保护,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从民俗事象上观照《梧桐雨》,剧中所涉五个民俗事象可以充分说明其选材上的俗化倾向。其"洗儿会"、"七夕乞巧"情节贴近普通民众的民俗节日活动,而剧中"爱情盟誓"、"信物定情"、"通奸"等情节模式,则上承唐传奇、宋话本、俗讲,中类元代其它杂剧,下续明清戏曲、小说,是后来俗文学中的固定情节模式。  相似文献   

5.
传统武术生态资源开发是民族文化生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以民族文化生态建设为背景,以武术之乡湖南新化梅山武术拳种为具体对象,对梅山武术文化在形成与发展中凝聚的传统生态元素进行剖析,并探析其传统生态资源开发路径,可见,各地传统武术在传统生态资源开发路径上,应结合各自凝聚的传统生态元素,在区域性本土文化圈打造、本土武术竞技性能挖掘、民间社团组织的建立以及本土武术文化进校园等路径建设上下功夫,为当地民众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6.
梅山民俗体育文化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和探索梅山民俗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促进民俗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推动湘中地区旅游市场开发,加速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俗信是被大众广泛认可并参与的民间信仰,就其本质来说属于“生活经验的累积”。但是其中有些经验是科学的,有些经验则是非科学的。其表现,在民俗学上称为“俗信事象”。随着科学的发展,俗信中那些不科学的东西,必然地被淘汰,从而被科学的“生活常识”所代替。结合防治非典,对相关民间俗信事象进行研究,是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产业耦合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产物,互相之间耦合可以使得产业实现叠加效应,保持双赢的局面,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基础与社会需求。主要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内在联系,并阐述其动态机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湘中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梅山文化耦合的条件、耦合发展成效以及耦合发展的困境,提出相关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论述梅山体育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梅山体育文化研究的内容、重点和难点 ,梅山体育文化研究的原则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东部地区游牧民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旅游吸引力强,该种旅游方式也顺应了当今低碳环保的理念。文章在对区域内游牧民俗旅游资源分布、结构和优势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设计了资源和市场相适应的旅游开发空间布局和民俗旅游产品谱系,并对某些具体民俗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梅山地域开发历史源远流长.梅山民歌贯穿于梅山人民生产、劳动、礼仪节俗各个领域,世代都是劳动人民在口传过程中传播和发展的,不断发展丰富,不断发生着变异.  相似文献   

13.
月亮神话是中国上古神话的的瑰丽篇章,其生成、演变与发展浸润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弘扬与传承,彰显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15.
少数民族文化通过影像进行表达与传播,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的表述范式。影像为少数民族“族群记忆”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原生态”与文化事象既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的策略与源泉,也是其传播方式。在影像表达中,文化事象会受到电影叙事结构与“文化传播折损”的影响。同时在与“他”民族的交互与对视中,少数民族常处于“被想象”一方,文化事象与影像表达依然存在着不同价值视角的冲突与博弈。  相似文献   

16.
相对独特的梅山社会环境孕育出来的梅山情歌是包括梅山文化的湖湘文化的一朵瑰丽的奇葩。按照表达感情的方法,梅山情歌可分为思春歌、挑逗歌、赞慕歌、相思歌、赠物歌、相爱歌、思别歌、反情歌、规劝和讽刺偷情歌及怨媒歌等十种。其积极的道德内涵可概括为择偶重视真心相爱、与封建婚姻制度抗争,追求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追求专一的牢固的爱情、鼓励艰苦奋斗与勤劳致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事象”在中国古代也称“象事”,即事(动作)之形象。“野望”作为一种文化事象和心理事象在中国古代经传史书、诸子散文、诗词歌赋等诗性文本中大量出现,见证了华夏文明从山野张望、朝野观望到文野守望3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士人尤其是诗人的3种极具民族风格、华夏特色的行动自觉。与“端坐吏人旁”的宴饮事象不同,“野望”事象是诗人远离尘嚣、栖身于野、凝神守望,运用“响字构图”、“托事于物”等创作手法对万物之造化、人事之冷暖以及生命之运动等各种事态进行的诗性呈现与书写。“野望”事象不仅真实记录了中国古代士人尤其是诗人困厄之时不避险难、致命遂志的豪迈人格和诗性情怀,而且还深刻揭示了华夏民族社会变迁、时代更迭和文化焦虑的历史真相,其诗意性书写有着一般历史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在人的自然性日益消失的今天,“野望”事象对反思人类文明的两面性以及摆脱社会压抑、回到自然本性、净化灵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 影响及地区产业开发对调控地区 差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河源地区的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独具特色。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状况相当脆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规划、同步实施。  相似文献   

20.
古代秦巴地区的历史沿革与经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巴地区是当今中国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之一。但是在历史上这一地区也曾经创造过辉煌。在当今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回顾秦巴地区过去的发展历史,不仅仅在于了解过去,更重要的是在于深化对当今这一地区的认识,为当今这一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