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理论家和中共党史专家,其生平活动和著述对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学术界对其思想和生平研究的概况进行历史的回顾,总结以往研究成果,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何干之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新的民主革命"思想,阐释了中国革命分"两着"走的思路,并指明了革命的性质、领导者、动力、联合的对象等一系列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开阔了时人的革命视野,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有益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3.
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成书于抗战时期,该书较为全面地总结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各派对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探讨,批判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积极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人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积极准备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何干之在其参与论战的著述《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对中国社会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贯通古今的认识。这既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论的深入人心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明确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提供了历史依据,对今天科学地认识论战也有诸多帮助。  相似文献   

5.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思想界发生了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这是一场事关中国革命发展方向的论战,众多学者参与,派别林立,观点各异。在“论战”接近尾声时,何干之及时对“论战”进行了总结评述,其研究“论战”的角度和方法对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显示了以何干之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对“论战”的认识,学术价值厚重。  相似文献   

6.
立人思想是鲁迅一生中最重要的思想。与早期的进化论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等相比,鲁迅的立人思想伴其终生,学术界对这方面的论述较多。但相比之下,研究者对《野草》中立人思想的探索则是极为薄弱的。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的"鲁迅"是透视延安文化历史形成和延安文人思想变迁的窗口,这一时期主要存在着两种鲁迅观.延安文人认为"鲁迅精神就是揭露黑暗追求真理,不怕孤独,即彻底的反封建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精神和批判国民性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将自我对"鲁迅精神"的体认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实践中.而中共领导人则更侧重从政治的需要来阐释鲁迅,使得鲁迅逐步被意识形态化,并且通过标举鲁迅的旗帜团结文人以及规训他们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8.
9.
鲁迅逝世后,毛泽东在延安多次公开评价鲁迅,成功地塑造了延安的鲁迅形象,并使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意识形态的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延安知识分子乃至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符号。  相似文献   

10.
1902~1909年,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即参加了留学生革命运动,加入了革命组织——光复会。但是鲁迅并没有成为革命运动的领袖人物,而是以冷静、审慎、深刻的思想者姿态支持革命参与革命,并形成鲁迅独特的政治思想特征。这一特征为以后鲁迅启蒙思想家的形象确定了基调。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北冈正子先生之新作《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从恶魔派诗人论到〈狂人日记〉》,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阐明鲁迅文学的意义,即执着于对人的意义、人的存在方式的探索。这一点不只属于鲁迅,亦是著者对鲁迅产生挚爱之情的存在于其自身内部的理由,因此,鲁迅也成为北冈鲁迅。  相似文献   

12.
鲁迅和林语堂翻译思想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鲁迅和林语堂身处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但文化观的巨大差异形成了二者各自不同的翻译思想和主张,具体体现在:鲁迅的翻译目的是为了建立新文化,主张"逐字译"和"洋气",强调"异化"的翻译策略;而林语堂则更多地关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提倡"句译"和"反对洋化"、灵活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另外,二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鲁迅翻译思想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翻译思想涉及翻译的各个方面,如:翻译目的、翻译原蓟、翻译方法等,见解独到而深刻,对现今的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仍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一生与书为伴,广泛涉猎,古今中外,无所不读。他是出色的作家,更是优秀的“读”家。鲁迅对读书,有自己的思想:明确的读书目的,坚定的读书信念,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此文从阅读目的、阅读情感和阅读方法三个方面简析了鲁迅的阅读思想。  相似文献   

15.
从事外国文学翻译是鲁迅实践其文艺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鲁迅的翻译理论触及了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策略与方法、译作读者分类、翻译评价等方面,始终贯穿了"窃得洋火照人间"、为大众读者服务的翻译价值取向。其翻译价值观、"他者"文化价值观、译者责任观蕴含了颇为深刻的翻译伦理思想,具有可资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干之大约于1933年参与了当时思想界正在进行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在论战中,他运用大量的经济史资料力证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提出了新的民主革命思想,并对参与论战主要派别的观点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评述。何干之参与论战取得的学术成就,对新民主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鲁迅思想研究论文的主要视野和视角有“接受”、“人学”、“精神”、“文化”、“意识”、“观念”、“比较”等七个方面,其中亮点表现在“接受”、“人学”、“文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复研究、对“常规研究”的不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鲁迅的"立人"思想这一角度,阐述《补天》(《不周山》)的思想内蕴,指出《补天》张扬"新的生命"意识、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主题是鲁迅"立人"思想的一个侧面,与《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形成了思想上、艺术上的互补。因此,《补天》是鲁迅早期的主要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发生于1993年的“《庄子》与《文选》之争”,反映了五四之后新文学阵营在对新文化的想象、设计与资源选取上所产生的原则性的分歧、分化与冲突,是鲁迅与20世纪30年代复古思潮进行斗争的一部分。从这场论争出发,联系鲁迅在不同时期对老庄思想的认识与批判,可以论证理迅对五四反传统立场的坚持,对“历史的循环”的警觉,对古书、古文字的否定,以及对引导青年问题的重视;对老庄思想的批判,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时的薄弱环节。而鲁迅正是在这一点上,弥补了五四的缺失,因而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一些理论工作者和党的高级干部,坚持发展和联系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毛泽东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毛泽东主义"、"毛主席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等概念,为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