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丁美洲的孤独--《百年孤独》的文化批判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年孤独》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 ,描绘了哥伦比亚农村小镇马贡多从荒芜的沼泽地上兴起到最后被一阵飓风卷走而完全消亡的一百多年的图景。作者马尔克斯在这部作品中揭示了百余年来拉丁美洲的孤独———贫穷落后、愚昧野蛮、因循守旧、与世隔绝 ,以及必然被连根拔起的命运 ,并以此警世醒俗 ,启示人们思考造成马贡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一百年孤独的原因 ,以及打破这种孤独状态的途径 ,从而探讨民族振兴之路。遗憾的是 ,在作者以无与伦比的热情看到拉美希望的同时 ,忽略了这种希望的实现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 ,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作品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 ,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 ,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 ,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 ,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荒诞真实感  相似文献   

3.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运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洞穴喻"来解析弥漫于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可以看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孤独意识反映了对真理的渴求与现实的矛盾、理性发展与宗教信仰的冲突,指出人们要想摆脱孤独,必须走出黑暗的洞穴,摆脱愚昧落后、因循守旧的现状,借助爱和团结的力量,彻底走出孤独的阴影。  相似文献   

4.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孤独为主题,以魔幻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为读者展现了拉丁美的神奇生活,写出了在常人眼中的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他表达含蓄,描写细腻,用平稳的叙述语气从意象的不确定性中让读者慢慢去体味孤独的更深层含义,让人们进入更为理性的思考,去面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对家族生存样态的深刻领悟与揭示,是以各具民族特色的叙述形式予以呈现的,它们分别在叙事结构、叙述视角、作者与叙述者,以及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等方面,显示出某些相似或相异的文本特征。通过对两部作品叙事结构特征的阐释比较,可为家族叙事小说的审美接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著,它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闻名于世。魔幻是《百年孤独》这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把现实与幻想纯熟地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在中国读者中引起较大凡响的两部巨著。文章从魔幻的美丽、集体的无意识和孤独的凄凉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 ,得出结论是两者无论在写作手法上 ,在探讨人类命运与人类苦难的严肃问题上 ,还是在表现各自民族的特点上都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对霍桑的短篇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进行分析,展示主人公从信仰到怀疑,从纯洁善良到信仰崩塌的心路历程。指出,由于受加尔文教清教意识的影响,小说刻上了"人皆有罪"的烙印,作家通过描写小布朗先生赴黑森林聚会所见到人性的恶念,批判信仰的不彻底性,导致最终堕落的同时展现出作品中"原罪"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小说家威廉·斯泰隆的小说《苏菲的选择》是大屠杀文学的经典之作。斯泰隆将他的问题意识扎根于基督教神学之中,通过波兰女子苏菲在克拉科夫、奥斯威辛和纽约布鲁克林的生活遭遇重新诠释了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斯泰隆的诠释不再只停留在对纳粹暴行的谴责上,转而关注于每个人原初的罪恶,由原初自由的丧失所导致的罪恶之境。这种诠释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对大屠杀经验的反思,更为身处绝望之境的人们指明救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14年4月17日,哥伦比亚著名作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家中去世,享年87岁。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之父,马尔克斯影响了遍布世界的几代读者。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1967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年),对包括莫言、贾平凹、陈忠实、余华等在内的中国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文学大师加尔西·马尔克斯的经典之作,被公认为是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品,而《所罗门之歌》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的获奖小说,不少评论家认为她的作品也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就两部作品的色彩和艺术手法而言,这两部小说都是成功地将魔幻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不朽作品  相似文献   

12.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传入中国之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魔幻现实主义的热潮。贾平凹借鉴《百年孤独》,把神秘主义作为其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贾平凹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商州本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自身独特的文学风格。然而贾平凹小说过度的神秘化,有时显得牵强生硬,损害了文本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聊斋志异》和《百年孤独》分别描写的是两块相距遥远的国土上发生的不同故事,两位作家都把自己进步的思想倾向融于两部作品里。它们犹如两面镜子反射出动荡的社会、政治风云、更替时代与历史的变迁。本文试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两部名著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4.
《百年孤独》有历史和宗教两个文本。其一是通过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兴衰表现拉丁美洲从原始村落到殖民时代的漫长历史,其二是变形运用圣经话语,通过对圣经文本的援引和变异,表达神性烛照下的另外意义。双重文本的运用是为表明马尔克斯对拉美历史的神性认识,思考拉美在西方神学语境中的处境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把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印第安文化融合在一起,在拉丁美洲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这部小说中不容忽视的现实感、历史感、对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方法,不但使《百年孤独》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还以其强大的冲击力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小说创作,对我国文坛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的《浮城》与《百年孤独》最为接近,在中国读者群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两部小说都按照“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的原则进行创作。两书都以运用象征意蕴、纷繁复杂的人物活动、荒诞的情节引人入胜。本文就两书的总体结构、人物结构、艺术特色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杰作,他为世界文学和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觉醒做出了独特贡献,并产生了深远影响.莫言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蛙》是他历经四载潜心而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将人性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大背景下的转变深刻地挖掘出来.两位作家的作品虽然存在诸多不同,但有不少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互文性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地域性特征为基础的写作手法、以个人-民族式表现生活的层次手法、生殖崇拜、尊重女性、悲剧色彩和"时代-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7.
阐释了《百年孤独》的悲剧意蕴,认为马尔克斯在其代表作《百年孤独》中,独创性地把现实的魔幻与魔幻的现实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对拉美大陆魔幻之境独具匠心的描述,揭示了拉美人民百余年来所走过的孤独之旅,其深刻的悲剧意蕴及其悲剧震撼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莫运平的《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是一部关于西方文学救赎与被救赎的文本。具体而言,该文本提出并回答了两个相关的问题:西方文学的元拯救问题;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意义连接问题。在文本中,基督教文化成为了西方文学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百年孤独》在新时期中国引发了接受热潮,它的译介和迅速经典化在于其将"拿来"的欧美文学经验与本土的文化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契合了当时中国对文学现代性的整体想像与要求,由此引发了中国作家从形式、手法到内容、题材乃至观念、精神的全方位的借鉴,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误读,当然这种误读也可看做是中国读者抵制经典的巨大影响焦虑,发挥自己自主创造的有意识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试从精神生态学的审美角度出发,解析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主要人物的精神生态困境,探究好人难寻的深层原因,从而进一步理解奥康纳的精神生态意识以及她为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拯救人类的灵魂而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