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罗马文化在西方声乐艺术发展史上发挥了鲜明而独特的承上启下作用。诞生于古希腊的诸多声乐元素在古罗马时期得以传承并不断融合、提炼,从而导向新的发展趋势。脱离文学形式而存在的歌唱形态在古罗马时期形成,并且随着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声乐发展的方向由娱乐性向思想性、由世俗性向宗教性发生着极富戏剧性的转折。古罗马时期所形成的声乐发展方向和结构框架为整个西方声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西方传统美学,一般是根从古希腊(公元前六世纪)起直到十九世纪德国古典美学为止的美学。它包括: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神秘主义美学,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美学,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美学,十八世纪启蒙主义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它关于美学的许多重大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它关于美的本质探讨的发展概况。古希腊罗马时代(公无前六世纪——公元五世纪)是西方美举的形成规,它内含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相互承续的历史时期,古希腊著名的美学家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漠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主要…  相似文献   

3.
《乐记》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发艺术特征和艺术规律的美学专著。它总结了自《周易》、《尚书》以来先秦儒家的文艺美学思想,开启了两汉的儒家文艺美学思想,它的出现标志着儒家美学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已经发展到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新阶段。这一著作为我国古代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  相似文献   

4.
喻云涛  张丽娃 《学术探索》2001,(Z1):128-130
在中国美学史上,"气"经历了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气"既是一个哲学范畴,也是一个美学范畴,中国的哲学与艺术在"气"的范畴认识里得到了高度的同一.美学元气论是中西美学的一个显著区别点.  相似文献   

5.
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在审美主体的认识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先秦两汉儒家美学常常把审美活动看成是传授教化乃至移风易俗的功利行为,要求审美主体应该是具有纯粹高尚的道德感的君子,并注重审美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古希腊罗马美学常常把审美活动看成是追求真理的活动,并不以伦理道德的限制为前提,强调使人的心理感官得到愉悦,心灵得到净化,进而使个体意识提到普遍性的伦理原则,故而作为审美主体并不要求他的道德感,有时他甚至只是一个替神代言的迷狂者.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典文论中,"兴"是一以贯之而又发展变化的美学范畴,既是古典诗歌的创作理念,也是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兴"的美学嬗变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先秦两汉时期的政教之"兴"到魏晋六朝时期的审美之"兴",再到唐代及以后的审美与政教相结合之"兴"的过程。循此过程,可以探明"兴"的美学内涵及其嬗变路径。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美学史上一个转折时代,频繁的战乱冲击着先秦至两汉以来逐步形成的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儒家思想,那些曾靠依附于各派政治力量荫庇下以求得艺术存在的幕僚文人,饱受了社会动荡的冲击后,渐渐体认到依靠外在力量求得艺术存在的时代结束了,转而走向依靠自我的时代。因而,文人精神世界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开始追求个体的自由,这相应带来了美学的自省和解放。对个体自由的追求,不仅体现于美学的本体论研究中,更主要渗透在审美艺术类型的实践探索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散文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实用走向审美、在实用中逐渐加强审美化的过程。据此,本文对古代散文史的分期试从宏观上作整体的观照,分为四个时期:为实用而求审美时期(先秦两汉散文),自觉追求形式美时期(魏晋南北朝散文),实用和审美并重、追求内容美和形式美相统一时期(唐宋散文),寻求总结创作规范和向现代散文转化时期(明清散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美学精神主要是一个由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构成的复合互补系统。以之来考察中国美学历史演变轨迹及其不同时代特征,可发现先秦两汉是中国美学的奠基期,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以文为美的美论奠定了中国美学的坚实基础,各家美学完成了初步建构。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的突破期,情感美学与形式美学取得重大突破,诗文美学摆脱依附走向独立。隋唐宋元是中国美学的发展期,儒家道德美学重新收复失地、形成主潮,同时形式美学、表意美学也旁枝侧出,增光添彩。明清是中国美学的综合期,涌现了众多总结性的美学论著。近代是中国美学的借鉴期,美学走出原来的依附形态,走上了独立的学术行程。从现代到当代,则可视为中国美学向现代科学美学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0.
先秦至魏晋六朝的文学批评观由先秦人文化成的文化观向两汉注重章句之学的经学观、魏晋 六朝注重文章之学的审美观演进.这一演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以赋<诗>、论<诗>等言志为主到有意识地探讨为文审美技巧的品评诗文;二是由先秦文化意义上的实用与审美的并重,经两汉的文化阐释,到魏晋六朝侧重审美的过渡.从文化视域对这一时段文学批评观的演进给予学理上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是中国面临文化转型的重要时期,古今中西多种艺术美学话语轮番激荡,而伍蠡甫是这一时期罕见的兼采中西理论又擅长艺术创作的美学家。伍蠡甫的艺术美学思想立足于其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在接受中国画论传统的基础上博采西方美学理论之长。与此同时,伍蠡甫对西方美学话语并不是一味盲从,而是秉持独立思考与审慎批判的态度,以“本位立场”积极参与中国艺术的对外传播。探讨伍蠡甫艺术美学思想的内在理路,特别是厘清伍蠡甫艺术美学中关于理论与实践、中与西、古与今等命题的思路,将为我们思考中国现代美学建构的路径问题提供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12.
先秦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开端。从文字创造、甲骨文、金文、大小篆书到隶变的发生,是由汉字之美到书法之美,由制作性书法向抒写性书法的转变。先秦书法决定了后世书法的审美特征和演变的基本因子,包含着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普遍性原则。考察这一具体艺术现象,将有助于深化艺术起源和艺术本质特性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胡家祥 《社会科学》2001,1(3):63-65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分期问题 ,我国当代学界存在不同的意见。影响最广泛的也许要算李泽厚、刘纲纪先生的观点。他们将中国美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是先秦两汉时期 ,它被看作是奴隶社会的美学 ;第二是魏晋至唐中叶 ,这是我国前期封建社会的美学 ;第三是晚唐至明中叶 ,为我国后期封建社会的美学 ;第四是明中叶到戊戌变法运动前 ,这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美学 ;第五是戊戌变法到所谓“文化大革命”前后 ,为近现代形态的美学。①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中国美学发展演变的概貌 ;不过未能见出其内在逻辑依据的整体统一性。首先 ,将两汉与先…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 ,孔子的“中和”美学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孔子“中和”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艺术特征和影响三个方面可以看到 ,他的这一思想既是对先秦早期美学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 ,也直接启发与影响了后世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与和谐是中西美学始终关注的问题,它们都是在美学理念的滥觞阶段便被提出来,做为美学起始阶段的主要范畴,虽然它们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系统,但它们却决定了中西美学未来的取向。本文选取了中国先秦与古希腊音乐和谐观念这一切入点,试图从和谐入手,探讨中西音乐文化源头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从先民在蒙昧时期以“草裙”作为最早的服饰开始,也就有了服饰审美文化。其后,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眼饰审美意识又有发展。中国的服饰美学迄今已有六十万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尽管我国的服饰审美文化及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到21世纪新世纪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中国服饰美学史。没有想到,新世纪第一年的岁尾,2001年10月,由蔡子谔教授以一人之力,十年之功独立完成的18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服饰美学史》,已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在我国美学研究史上所未有,就是在世界美学研究史上也是不曾…  相似文献   

17.
一、国外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一)国外古代造园艺术的发展文献记载中最早的园林图显示,古埃及就有了园林建造,距今约有3400年。到了古罗马时期,园林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附属于城市住宅的;另一类是郊区别墅、其中花园别墅是古罗马园林真正的代表,它讲求建筑融入园林,园林进入建筑,很重视亲切细腻的生活情趣。漫长的中世纪造园艺术没有多大改变,直至14世纪一15世纪,人文主义思潮促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造园艺术也由此而进入了一个发展时期。建筑师阿尔伯蒂在1405年《论建筑》中提出别墅建筑须以建筑小品伸入…  相似文献   

18.
王波 《船山学刊》2008,(1):161-163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绘画价值追求的是认识功能和伦理教育。魏晋南北朝时期画论价值观转向审美。这个过程转变的原因以往论者都集中在社会风气和思潮变化。但是我们认为,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直接的原因就是,画论提出者由以往的思想家、哲学家、统治阶级转换为艺术家本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美学从先秦发展到魏晋,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社会伦理转向自然宇宙、政治品鉴转向人物品藻、艺术形式转向生命形式、“生”转向“死”。人向外部世界探索发现了自然宇宙,向内反观建构了人格美学,蕴含其中的则是生命美学的肇兴及对生命意识的呼唤。生命外化为各种艺术形式,内化为“生”、“死”转型,标志着魏晋时代审美转型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0.
比较美学与美学比较不同.比较美学的重点是美学,而美学比较的重点则是比较.比较美学重在求同,美学比较则重在求异.严格来说,我国学界的比较美学著作只是美学比较,而不是比较美学.又因为美学比较仅限于中西比较,所以称之为中西美学比较则更为合适.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必须走出中西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寻找更多的他者,从美学比较走向比较美学,这不仅是比较美学的内在学理要求,而且也是全球化的呼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