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多层次、立体型、网络状的认识。居于最高层次的是宏观的哲学认识,其次是中观的心理层面的认识,再就是微观层面的生理的或本能的认识。由于受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影响,我们以往的认识论只重视研究宏观的理性认识,而忽视中观和微观的非理性认识,这是我们以往在认识和实践中失误的主要的理论根源。认识是从形象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因此,为了弥补以往认识论研究中的缺失,就必须研究非理性认识及其与形象思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知性是认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康德提出认识应当遵循从"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黑格尔进一步提出由"感性认识--知性认识--消极理性--积极理性"的认识路线;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两阶段论的认识路线,忽视对知性范畴的研究,忽视知性思维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致使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和实践中走了弯路,犯了错误,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3.
著名哲学家、思维科学家张浩研究员的力著《认识的另一半:非理性认识论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诚如此书内容简介中说,这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非理性认识论的学术专著。全书九章连同导论近60万字的大部头,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各种非理性认识要素的功能与其主要表现形式和它们形成的客观基础,以及它与各方面的关系等等。要全面评价这样一部巨著,实非笔者愚力所及,有待更高明的学者专家大手笔。只是作为张先生厚爱的首批赠书者之一,有机会较早阅读此书。故略谈点个人初读这部专著后的一些体会,或称几点读后感。既请作者指教,也可供其他读者阅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理性的作用是和其它因素交织在一起发生的,其中突出的是价值认识因素.主体的一切活动都受目的性的支配,行动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动机,而动机则是需要的意识化.所有这些构成主体的价值体系.这样,由主体需要而产生的评价性认识,也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从而影响理性对事物的真理性把握.揭示价值认识在真理形成过程中如何影响理性及其对真理表现方式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对真理性问题研究的深化.所谓价值认识,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意义问题的回答,那就自然不能排除它的主观性.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直觉在传统认识论中被视为向理性认识提供材料而低理性一等的认识方式。诗学中的艺术直觉也多被视为与理性对立的情感认识方式。在理性主义神学思想的指导下,马利坦"诗性直觉"改造了传统的审美直觉观,发现了艺术直觉中潜在的理智认识性特点。基于理智性认识特点,诗性直觉所把握的是一种形式的情感。在呈现人们幽深无意识深处对实在的意向性情感时,诗性直觉还展现出趋向灵魂之"神"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6.
《哲学研究》发起讨论认识发展阶段问题,这对推进乌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我们主张把一个具体的完整的认识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即:感性认识阶段划分为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阶段划分为抽象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理性认识;检验理性阶段划分为形成理想意图、逻辑检验、实验或试点检验。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这些阶段和环节,只想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过程简明地概括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或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两个飞跃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性,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①他认为认识运动只说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还是后一半,即从认识到实践.那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可以从理论直接变为人的实践活动呢?如果说前一个飞跃过程是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经过了感性、悟性、理性三个阶段)那么后一飞跃过程是否也有几个发展阶段呢?  相似文献   

8.
联想和想象在人的实际认识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人们的创造性认识活动中,起的作用就更大。但是,由于长期受西方近代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非理性认识形式,一直被排除在以往认识论研究者的视野之外,这是我们既有认识论理论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损失。既然联想和想象认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就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抽象地概括为具有某种反理性或非理性的思想系统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体系虽然从总体上是属于理性主义的系统 ,但这种理性主义又与古典哲学讲的理性不同 ,它具有现代理性的反理性特点。当然 ,本文也不赞成把马克思诠释成为一种非理性主义 ,认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 ,既要看到这个系统的现代理性主义倾向 ,又要领会它的非理性的某些因素。结论是 :只有从整体上、具体地去认识 ,而不是局部的、抽象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才可能完整、准确地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第一次把认识过程概括为两个飞跃的理论,即从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革命实践这样一个辫证认识运动的理论。毛泽东同志关于认识过程第一个飞跃的论述,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内容,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主义和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及其对传统理性主义的质疑,为人们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理性精神奠定了基础,正是在扬弃了非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基础上,人类的理性精神走向了成熟。而成熟的理性精神又是人类合理地把持自身、走出重重困境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一、数学认识的活动人类为了生存、进步、发展,必须对客观世界事物的属性进行认识,以便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造福。人的认识活动是极其复杂的。但总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也就是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循环往复,乃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古希腊哲学万物归一的思路以及精神和物质混淆不清的世界观,导致了不少人在理解"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时,既忽视这一对概念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不同范畴与学科层次中的不同意义,把客观理性和主观理性相混淆,又在本体论上喜欢把世界一体化,想用一个概念——或者"理性"或者"非理性"——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历史和个体人的行为都解释了,结果是为坚持自己的观念,而简化了、歪曲了世界。明智的做法应是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范畴、不同的层次来观察世界,用经验事实来验证本体论上的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是非得失,看它们在那一个领域,那一个层次上更接近真理一些。  相似文献   

14.
西方现代的"非理性主义"(irrationalism/Irrationalismus)以及"反理性主义"(antirationalism/Antirationalismus)究竟"非"以及"反"的是什么?中文的"理性"一般是对译譬如英文的reason,德文的Vernunft.而reason,以及rationalism(理性主义)可以看作是导源于拉丁语ratio,进一步ratio又是对希腊术语dianoia(理智、或知性、或悟性)或logos(比量的理性、或"逻各斯")的移译,"理智",我们却又同时用它来翻译understanding(英)和Verstand(德),以及intellect/intellection(英)和Intellekt(德),而后面三个词都出自于拉丁术语intellectus,进一步,intellectus却是与希腊术语noeesis(理性)或nous(现量的理性、或"奴斯")相应.甚至德文亦是用Verstand对译intellectus,而用Vernunft对译ratio.于是我们发现,倘若未经澄清这所有术语使用的混乱,那么,我们是不可能清楚、正确地回答上述问题的.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理性认识是人类认识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理性认识的具体阶段问题却缺少研究,现行的各种哲学教本在论及认识过程时,仅只一般地把认识过程区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大阶段,而没有对理性认识的具体过程作些具体分析。其实,人类的理性认识如同客观世界的任何事物一样,都是一种发展着的过程,是一种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运动着的过程。笔者认为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是抽象  相似文献   

16.
按照传统的流行观点,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再经抽象思维上升到理性认识之后,就能直接拿理性认识去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了。譬如常见的说法: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理论的问题;而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飞跃(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活动),解决的是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现理论的问题。似乎在第二个飞跃的过程中,没有一个继续认识的问题。不错,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是有一个指导与被指导、检验与被检验的问题;认识过程的这第二个飞跃,也的确主要解决的是人们改造世界、实现理论的问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理性认识与未来实践活动的关系,实际上并非仅仅只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检验与被检验的关系,而同样客观地存在着一个继续认识的问题。这个认识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两个小阶段:首先是处于理性认识与未来实践活动“中介”阶段的认识活动,其次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后者一直为人们所肯定,而前者始终被人们所忽视或否定。为此我们着重谈谈前一阶段的认识活动。  相似文献   

17.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是新时期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点,也是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点、核心所在。在新时期以来30年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中,历史学者们对这一研究之兴起的内缘、外缘因素的认识,基本上是相近的,差别只在于认识是否全面和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在历史认识主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和严重的混乱现象。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不少学者不同程度上混淆了概念的前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把历史认识论范畴中的历史认识主体混同于其他语境里的主体。如何科学地界定历史认识主体的内涵和划分它的层次(外延),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历史认识主体研究是新时期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点,也是历史认识论研究的重点、核心所在.在新时期以来30年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中,历史学者们对这一研究之兴起的内缘、外缘因素的认识,基本上是相近的,差别只在于认识是否全面和侧重点不同而已.但是,在历史认识主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界定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和严重的混乱现象.一个突出的表现是,不少学者不同程度上混淆了概念的前提和命题之间的关系,把历史认识论范畴中的历史认识主体混同于其他语境里的主体.如何科学地界定历史认识主体的内涵和划分它的层次(外延),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价值认识     
价值认识属于价值哲学和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哲学认识论包括事实认识论和价值认识论。价值认识具有不同于事实认识的诸多特点。价值认识是在事实认识的两个阶段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第三阶段”的认识。价值认识既是人把握价值存在的必要方式,又是沟通人的事实认识与社会实践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20.
刑罚演进的历史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史,它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所具有的行刑理念和行刑目的.新中国改造罪犯的历史带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打上了新中国发展的政治烙印,综合起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阶级改造阶段、劳动改造阶段和科学改造阶段.而这三个阶段是以不同的认识论作为基础的.由同质主义认识论、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到理性主义认识论,我国的罪犯改造或矫正教育工作步入了理性多元化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