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职场攻击行为指个体对组织成员故意实施身体或心理伤害的行为,它与公民道德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相违背。职场攻击行为与反社会行为、越轨行为、社会破坏、不文明行为、职场暴力和辱虐管理等其他伤害行为在概念范围上存在明显区别。职场攻击行为涉及攻击方、受害方和第三方等角色,角色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转化,从不同视角研究职场攻击行为能更系统地反映职场攻击行为的特征。攻击方、受害方和第三方都有可能实施攻击行为,存在相同的触发路径,即触发事件-认知评价-攻击行为。三种角色针对职场攻击行为会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反应类型包括非攻击型行为反应和攻击型行为反应。当受害方和第三方采取攻击型行为反应时,则出现攻击方、受害方和第三方相互攻击的成对结构。职场攻击行为多视角整合模型综合反映了职场攻击行为的触发路径、反应形式和成对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吸毒服刑人员人格特征、冲动性与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大五人格量表、巴瑞特冲动性量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对220名安徽省戒毒康复中心吸毒服刑人员施测。结果:人口变量学统计结果显示84.7%的被试者表示第一次吸食毒品的来源为朋友处,76.1%的被试者表示第一次吸食毒品种类为冰毒,68.9%的被试者表示吸毒的主要原因来自交际圈;攻击行为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宜人性呈显著负相关;认知冲动性、无计划冲动性两个维度均与外向性、开放性呈显著正相关;冲动性人格与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运动冲动性、神经质和认知冲动性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宜人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自我攻击行为时有发生,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自我攻击是个体以自我生命有机体为代价来寻求自我解脱的情绪发泄方式.自我攻击行为轻则造成身体伤害,重则失去生命,这就是极端自我攻击.深入剖析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心理生成机理、寻求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维护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文章通过对2004-2008年全国高校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案例的不完全统计分析,剖析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行为发生的直接原因和社会根源,指出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心理生成机理具有阶段性、外显性、否定性和可控性特征,并从"治本"和"治标"两个方面提出预防大学生极端自我攻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中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自残自虐倾向的攻击行为,表象或意愿上的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象征性的攻击行为以及犯罪性攻击行为等。究其原因,攻击性首先和自恋有关,第二和欲望有关,第三和自我否定有关。对精神分析中的攻击性表现进行分析,将会对个体人格的健全和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探讨幼儿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有效预防和干预农村幼儿的攻击行为。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5个乡镇的农村幼儿园524名幼儿的攻击行为。结果表明,农村幼儿情绪发泄与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支持在农村幼儿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幼儿情绪发泄会增加其攻击行为的发生概率,父母支持能够缓冲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未来实践可以通过提高父母的支持来降低幼儿情绪发泄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儿童攻击行为发展模式简述夏利民攻击行为是指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从来没有一个课题象攻击行为受到国际心理学界如此多的重视与研究,众多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攻击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尤其...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攻击性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20世纪以来,攻击的发展与控制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从儿童攻击行为的定义着手,对攻击行为的分类、攻击行为的理论以及新近研究成果做了梳理,试图使读者对攻击行为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幼儿园、家庭,攻击行为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经常发生在青少年儿童中.暴力行为者通常是高攻击性行为者,攻击行为对于以后的暴力行为有一定的预兆警示作用.攻击行为较频繁的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能会招来更多的攻击而成为被攻击者,这势必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加剧;而本身不具有攻击行为的儿童青少年,在频频受到攻击的情况下,要么会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情绪,要么奋起反击而成为一个有攻击行为的人,从而可能导致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青少年以后出现暴力的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投射法对小学一、三、五年级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的归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学儿童对亲社会行为倾向于做内归因,而对攻击行为内外归因的差异不显著。性别因素与儿童对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的归因无关。小学不同年龄组儿童对两种行为的归因均无显著性差异。儿童对4种不同故事情境(分享、助人、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的归因在某些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生活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965份调查问卷的分析,考察了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及其经济来源的承受能力,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端正消费心理,以消费行为检验、规范、发育自己的人格,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能够认清实际及自己家庭经济现实,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指出大学生消费文化生活对其人格与精神生态的影响,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消费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人格与精神生态和谐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探讨移情在大学生同一性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大学生亲社会行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学生移情问卷、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问卷和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性测量问卷(EMO-EIS-2)调查了345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大学生移情量表中的认知移情、情绪移情和行为移情三个分量表与同一性量表中的意识扩散、意识早闭、人际扩散、人际早闭显著负相关,与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移情是同一性中人际扩散、人际早闭及人际获得影响亲社会行为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2.
童年期躯体和精神虐待经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发生产生诸多影响。躯体虐待经历可直接引发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也可能会通过模仿而习得父母的暴力行为,还会改变受虐儿童的基因成分。精神虐待会引发青少年的攻击人格,引发敌意情绪进而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因此,家长要多关爱孩子,尽量不虐待儿童;要转换家长角色,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加强沟通,留时间与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已有攻击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形成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的操作性定义。在对心理学本科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基础上形成抑郁症状大学生的初始问卷,并对694名大学生进行初测,形成正式问卷,确定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正式问卷分为自我攻击和社会性攻击两个分问卷,随后对2 530名大学生进行正式测量并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信效度的检验等,最终确定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问卷包括自我攻击和社会性攻击两个分问卷。数据表明,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问卷的分问卷各因素信效度良好,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作为中国版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以74 名3-6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短期追踪观察探究在园幼儿攻击性行为学期内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学期 初期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时期和不稳定时期,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不显著,到了学期中期,幼儿的总体攻击、身体攻击开 始呈现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幼儿攻击行为在学期内发展不稳定,学期初期的攻击性显著强于学期中期;幼儿攻击事件发生 的背景活动总体上集中在规则要求较高、个体间接触相对频繁以及活动空间相对较少的游戏活动、集体排队和结构性教学活 动,尤其是连座式的结构性教学活动中,各年龄组又有所差异;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学期内易发生在男孩之间,女孩攻击对象的 性别具有不稳定性;教师的幼儿攻击干预策略单一,以放任型策略为主,且在学期初期更甚。教师需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在园幼 儿攻击干预,辩证看待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性;基于空间特征适时有效定位幼儿攻击事发现场;合理把控攻击 事件形势,巧妙实施多主体、多形式干预;减少性别偏见,加强混性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问题进行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分层抽样50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了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心理及影响因素;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缩写为SEM),研究人格、父母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相关影响.提出大学生对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心理健康因素、心理应对方式,其次为父母教养方式的间接影响;人格因素也对网络依赖行为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31名大学生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个性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及防御问卷的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活事件的影响,又有个性、社会支持、防御方式的作用,并且各因素相互影响、综合作用。此外,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不仅有直接影响,而且可以通过情绪不稳定及不成熟防御机制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客观了解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近十年研究热点及发展态势,以Web of Science(WOS)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文献检索来源,利用共词分析软件Bicomb2.0和数据统计软件SPSS22.0对2007-2018年国内外幼儿攻击性行为1250篇文献进行梳理。对国内外已有研究进行时序、研究力量、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知识图谱等方面比较比较,发现我国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展研究、幼儿社会化发展、攻击性行为表现及教师介入、幼儿个性化发展及干预方式四个主题领域,国外幼儿攻击性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攻击行为特征、幼儿攻击行为表现及影响、攻击行为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攻击行为发展因素探究、控制及预防五个主题领域。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法对69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并行性中介模型和纵向性中介模型探讨大学生社会目标、道德推脱和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且道德推脱得分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呈下降趋势;(2)大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在其社会目标和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调节作用;(3)道德推脱在大学生社会目标的发展和稳定性上起到重要作用;(4)大学生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相互影响。依据研究结论,笔者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探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心理健康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编制的"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问卷"、KS·Yang的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江苏工业学院120名本科生进行测试,以了解大学生上网行为特点和网络成瘾程度,进而对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维护途径进行探讨。调查发现大学生上网人群中网络成瘾者占8%。网络成瘾的发生与上网时间、上网参与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大学生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如孤独、自尊等与网络行为及网络成瘾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20.
很多新入学的大学生,由于不了解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在新的集体中,在新的学习方式、人际交往、生活环境面前,显得手足无措,由于种种不适应而产生诸多苦恼和困惑,从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量,从而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因素的变化情况,为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