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巨 《理论界》2009,(10):153-155
电视语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语类.研究电视语言,有助于提升语言普遍规律,促进新闻解读:电视语言堪称语言变化风向标,研究电视语言新现象,对预测语言趋势,制定语言规范并加强其前瞻性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电视栏目名称是整个报道的主题与灵魂,具有典型性.本文注意到电视栏目名称的N1N2→N2N1创新现象,从创新的可能性、创新的需要、创新机制展开封闭式讨论,指出电视栏目名称N1N2→N2N1现象是媒体竞争的产物,符合语言的容忍度,并预见将来类似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5,26(6):127-129
语言不对称现象大致分为五类:语音不对称、语义不对称、空缺性不对称、结构性不对称和语法性不对称。语言不对称现象反映的是范畴不对称现象或原型效应,是范畴内部成员的认知等级差别所致。语言范畴的划分利用了一般范畴划分的机制。原型效应常以“标记”来描述,因此,语言不对称现象也是一种标记现象。  相似文献   

3.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内涵与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先进 《云梦学刊》2005,26(4):122-12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禁忌既是各民族所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对英汉禁忌语进行对比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避免交际失误,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种种模糊现象从产生的原因、与其他语言概念的区别以及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和社会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准确地把握这一语义现象的基础上 ,从更深层面上了解和运用这一语言现象 ,从而使语言能更好的为现代化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肖荷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67-168
在语言学习中,因两种语言的相互接触而引起语法偏误的语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语言迁移现象(language transfer),即语言学习者在外语生成中常常运用母语的句型结构,是导致这一偏误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人类的认知心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类属划分、语言及交际活动四个方面说明了语言模糊性产生的原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和有限性,这种不确定性和有限性导致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类属划分的模糊性,指称这些模糊范畴的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模糊性;语言和客观事物或现象是通过认知活动产生联系的,当人们对客观事物或现象产生模糊反应时,其对应的语言符号必然具有模糊性;由于其独特的语用功能,语言的模糊性成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歧义现象说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歧义现象作为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主要有三种类型: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虽然歧义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交际者往往可以通过语音的轻重、停顿、语言环境以及对歧义语言现象作出词语、句式上的增换、变换这样一些方法来消除歧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状之于动的羡余现象探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将信息论中羡余(Peduneancy)概念引入语言研究。文章认为,语言中的羡余现象系指语言结构形式超过语义表达需要的情形。作者针对现代汉语中状之于动的羡余现象,从类型、成因和作用诸方面予以归纳、分析,指明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具有灵活性、伸缩性、不确定性,其自身在聚合关系上的类推作用,为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羡余现象的普遍动因,它对语言结构形式具有补足作用,对语言表达具有突出强化作用,有利于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研究语言中的羡余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解决某些重点与难点问题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语言迷信是一种独特语言现象。当人们认为语言符号同客观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时,语言就具有了某种超凡的力量,从而产生了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汉语语言迷信现象中的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选择语言作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实现意愿的手段和交际模式,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手机短信SMS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叶 《社会科学家》2005,(3):186-188
手机短信是一种新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社会文化现象。笔者从网上收集了大量的手机短信,在对这类语言现象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手机短信产生的语言、社会文化等多重原因,指出了当前手机短信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