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术争鸣,是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探索真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刊在1986年的《发刊词》中就曾宣言:“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开展社会学的理论、历史、方法和应用等各方面的研究,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以服务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事业,这就是本刊的根本宗旨。”但是由于当时中国社会学尚处于恢复不久的草创阶段,大家忙于学科的基础建设,还很难进行独创性的研究和学术争鸣。条件不成熟,争鸣也就未能及时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二期发表王颉同志“改革中的阶级结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一文后引起学术界和有关人士的注意。对该文的观点有反对的,也有赞同的,一致的看法是这篇文章涉及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开展深入讨论。王小迅同志还写了一篇文章与王颉同志商榷。为此,《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于5月13日召开了“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剧烈变动。自1987以来,我国社会学界一批中青年学者始终关注、追踪着社会结构的演变,并苦心孤谐地探索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现代化发展间的独特关系,尝试着以此为契机创建中国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理论。 《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在近几年中,亦将“社会结构研究”视为编辑重点之一,与这批  相似文献   

4.
刘崇顺同志新赐大作《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关于张琢同志<答刘崇顺同志)的答辩(九死一生)理论再探)》已拜读(见前文,以下简称《再探》)。 我认同崇顺同志所说我们是“多年的朋友”,并感谢崇顺同志的盛情和厚爱。 同时,既然《再探》说,我们在对历史唯心论和机械决定论的态度上“并没有什么不同”,我更赞成不再在这些“历史唯物论的常识”问题上“饶舌”。  相似文献   

5.
陈树德同志在《社会学研究》1989年第4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反思》一文中提到了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分期和范围等问题。文章对我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发表的《中国社会学应用的历史传统》一文提出一些不同看法。归纳起来提出的几个问题是:(一)关于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即上下限问题;(二)关于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6.
张琢同志的新著《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以下简称《九死一生》)出版面世以来,在学术界特别是社会学界产生了引入注目的影响。作为关注这部学术专著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张琢同志的老朋友,出于对一项新的研究成果、一种新的学术观点的特殊兴趣,笔者不惴浅陋,发表了一点管窥之见,这便是刊于1993年第6期《社会学研究》上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机遇及其他——张琢同志“九死一生”理论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该文的出发点不仅在于就《九死一生》中的一些具体观点“就教于张琢同志和学术界的朋友”,而且期待着就与《九死一生》一书有关的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带有方法论意义的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以提高编辑人员的学术素质和刊物质量是本刊的业务建设措施之一。本刊编辑人员以作者身份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同其他作者一样,都只代表其本人意见,不代表编辑部的意见和倾向,本刊编辑部也同对待其他作者的稿件一样处理。 这篇文章的作者王颉同志是本刊编者之一,他在这篇文章里鲜明地就我国当前的社会阶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研究改革中的阶级结构变化及其对策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指南;反过来,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处理好阶级、阶层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又是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改革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保证。我国现实的阶级、阶层研究是“七·五”期间国家社会学重点研究课题。我们期望通过不同意见的讨论将这个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社会学会第二届年会于1990年12月22日在江汉大学召开,来自社会学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部门以及新闻单位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了论文20余篇。 市社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崇顺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回顾与展望”的工作报告,与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收到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局转来艾怡同志上书中央领导同志的对本刊的批评信一件。信中说: 伟大祖国“有五千年历史、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学研究》杂志却称“有七千多年文化、约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见该刊今年第一期第一页)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历史社会学研究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1期发表吴忠民同志的《历史社会学初论》(以下简称《初论》),就此提出了自己的大胆构想,读后确能使人耳目一新。但是,《初论》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观点值得商榷,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三点不同意见,以期引起讨论。谬误之处,尚希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研究二十年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就一般意义而言,社会分层(SocialStratification)是社会结构中最主要的社会现象,因而被视为现代化社会变迁的焦点,也因此而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自1978年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引致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其间,社会利益关系及其社会结构问题始终为社会学者所关注,并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由于社会利益结构在现实层面反映的是一个特定社会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社会关系及其制度性的演变;在社会学知识层面涉及的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核心领域;因而,这一研究“热点”亦成为…  相似文献   

12.
编辑部声明     
自2005年起,《社会学研究》改版,开设“学术论文”和“书评”两个栏目。本刊编辑部 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 1.本刊刊登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书评等;不刊登国内外已公开发表 的文章。学术论文以10000—20000字为宜,书评以3000—5000字为宜。 2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声明     
自2005年起,《社会学研究》改版,开设“学术论文”和“书评”两个栏目。本刊编辑部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1.本刊刊登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书评等;不刊登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章。学术论文以10000—20000字为宜,书评以3000—5000字为宜。2.稿件一般使用中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大陆,对于著有百万余字的学术著作并在方法论上独创一派的教授级学者来说,41岁的年龄似乎过于年轻了。近十年来,金观涛教授以历史社会学、哲学和中西比较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主编《走向未来》丛书及杂志等社会文化活动而引人注目(学术圈外的人或许对他所担任顾问的电视片《河殇》更感兴趣)。主要著作有:《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西方社会的结构演变》、《悲壮的表落——古埃及社会的兴亡》、《问题与方法集》、《我的哲学探索》等。1986年曾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研究。 1988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学者展望21世纪”学术讨论会上,我结识了金观涛教授。大学时代的自然科学训练使我能很顺利地领会他的思路和观点,在相当广泛的问题上我们进行了十分有效的讨论。似乎很“逻辑地”他收我做了“学徒”。并应允我以一个较“通俗”的方式,将他提交大会的论文——《现代化与理性社会》——的主要思想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5.
略谈中国的社会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果把社会学学科范围放宽些,社会学的来源在中国就有很长久的历史。30年代布朗就提出“中国在战国时代已有荀子开创了这门学科”。那时,受派克、布朗的影响,社会学与人类学在中国实现了通家之好,名虽不同,实则无异,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特色。直至抗战,在学习、借鉴西方社会学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实地调查和比较研究的“社区研究”,马林诺斯基称这种研究为“社会学的中国学派”。过去在中国搞的“社区研究”多偏重社会结构的分析,对人群中集体生活的道义关系注意不够。中国历代思想家思考的中心一直没有离开过人群中的道义关系,中国世代累积的经验宝库里是否正保留着一些值得加以发扬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潘允康  桂慕梅 《城市》2013,(12):75-79
中国社会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社会学学科的建设与学科研究的规划协调工作,每年举行的年会集中呈现了科研人员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反映了中国社会学的科研动态。不久前,“中国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以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首席专家潘允康为召集人,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负责筹划,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以“重解学术经典 ,再造思想传统”为宗旨 ,推出“世纪文库”丛书。在中学方面 ,该文库着眼于较为全面系统地出版清末民初以来的经典作品 ,尤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亟待整理的社会学、人类学重要文献。目前 ,该文库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著作有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 ;瞿同祖的《中国封建社会》、《汉代社会结构》 ;李景汉的《定县社会概况调查》 ;李安宅的《藏族宗教史之实地研究》、《〈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研究》 ;杨庆的《中国社会的宗教》 ;詹承绪等的《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自 1979年恢复重建社会学学科以来 ,已经走过 2 0年的发展历程。这 2 0年也是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高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作为一门经验性和综合性的学科 ,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受到时代的影响。一方面 ,社会学研究者努力追踪和反映时代的变迁 ,研究和分析在急速的社会变迁中不断产生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另一方面 ,我国各个领域的社会实践又不断对社会学研究的主题、类型和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试图考察如此背景下 ,近 10年来 ,在学科建设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中 ,中国社会学研究(特别是经验…  相似文献   

19.
编辑部声明     
自2005年起《社会学研究》改版,开设论文和研究书评等栏目。本刊编辑部热诚欢迎国内外学者投稿。1.本刊刊登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书评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社会学》第二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6月出版。该书为研究论文集 ,以收录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华人学者发表的优秀论文为宗旨。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在汉语学刊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或译文、已在外文学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少量未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所有论文的作者均是中国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中国社会学》是一本年度连续出版物 ,创办之目的 :一是纪念前人 ,二是推进积累 ,三是探索方向。本集分为三个部分 :1 .社会研究的基本问题 ;2 .单位制与城市社区研究 ;3.新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学(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