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庭美奈子是日本"内向的一代"女作家的代表,她幼年时期跟随做军医的父亲到处转学,婚后跟随丈夫旅居美国多年,常年的漂泊旅居生活让大庭一直以"流浪人"自居,成名作《三只蟹》被认为开辟了日本女性主义文学的新时代。女性文学研究中,传统观点一直把大庭文学视为"弑母戮婴"的文学。在文化多元和艺术评价体系日臻完善的今日,对大庭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也应当与时俱进。以大庭文学前期三部曲和女流文学奖获奖作品《破烂博物馆》为切入口,对大庭"亡命文学"中的文学主题和女性叙事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二战日本战败以后,传统伦理社会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被占领时期一系列改革措施的颁布和实施,传统的家制度遭遇到存续危机.在经济复苏以及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日本家庭结构悄然改变:核家庭逐渐成了日本家庭的主要存在方式.在20世纪60年代,关注家庭结构变迁以及核家庭的小说相继发表,引起文坛对战后家庭问题的关注.大庭美奈子的《铁杉之梦》刻画了发生在核家庭空间内的夫妻子女关系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是战后家庭主题小说中的代表作.以家庭暴力为关注点探讨大庭的家庭主题小说所反映出的深层、复杂家族关系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生存状况,可以加深对大庭家庭主题小说的战后性以及现代性认知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围绕德国著名流亡文学杂志《汇集》所引发的风波及相关评论,显示出该领域研究存在着片面的主导思想和评论模式,即以是否公开声讨纳粹为评价标准,这种政治化倾向将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产物简单化,不仅抹杀了流亡文学多样性构成这一客观存在,也否定了与纳粹斗争的多样性及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流亡作家的历史定位蕴含在这一称谓之中,流亡业已表明政治取向,作家通过作品来接受历史评价;流亡文学的历史定位不仅取决于对纳粹的挞伐,而且还在于对人道主义的捍卫。  相似文献   

4.
《枕草子》是日本平安时代的一部随笔集,记录了宫廷生活的种种趣事。《浮生六记》是中国清代的一部自传体的散文,作者以夫妇生活为主线,描述了日常生活的趣味场景。虽然两部作品诞生的环境迥异,但不论是甜蜜的爱情生活以及妙趣横生的诗词应答,还是让人愉悦的自然景物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两者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分析了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双关语board的修辞特点,旨在说明语言是文学作品的本体,文学是语言艺术,强调重视研究作家的语言特点对深入理解其作品,揭示作品主题或把握其内在精神实质有重大意义。从board双关语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体味和理解狄更斯这位语言丹青高手的语言魅力和其作品所表达的社会主题。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乔伊斯被认为是一位流亡作家,撰写了许多有关流亡的作品。《死者》是乔伊斯的第一首流亡之歌,其主人公加布里埃尔在遭遇来自三位不同的爱尔兰女性的挫折时,他的意识经历了三次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加布里埃尔意识的三次变化旨在揭示乔伊斯流亡意识在《死者》中萌生,以期加深对其自我流亡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爱默生文学《圣经》中“自我、诗人和哲理”暗合了《圣经》中耶稣“神、神迹和神谕”三大主题。《圣经》千百年积淀的主题塑造了爱默生的文学和思想,既从无意识的层面给他烙下了《圣经》的印记,又从文化意识层面赋予他文学创作中无穷的灵感。对于常常被诟为缺乏系统性的爱默生思想,可以从《圣经》主题角度概括:“自我、诗人和哲理”是其思想体系中一个相对稳定的三元结构,是贯穿爱默生文学的“罗格斯”。  相似文献   

9.
战争是敌我双方智慧与勇力的大比拼,司马迁主张在战争博弈中以斗智为主.《史记》写了大量的战争谋略,是一部形象生动的战争谋略教科书.《史记》中的战争谋略既包括战略、战役层面的谋划,也包括外交层面的谋划.司马迁之所以能对战争谋略的叙写得心应手,是渊自他博览兵书而拥有的深厚兵学知识.《史记》与《孙子兵法》等兵书互为表里,兵书是理论,《史记》则是具体战例,二者互相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审美理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一种汇融万千、宽宏博大、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大浑为一"之美,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大"道"是"大浑为一"之美的理论前提和哲学依据;二、"大浑为一"之美的表现特征为无限丰富性、雄浑壮大的审美形态和大审美观视野;三、"大浑为一"之关体现为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神化"最高境界.《淮南子》的审美理想是汉初时代精神的突出表现,对中国的审美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因为政治原因流亡国外期间,虽以英文写作,但从他早期的处女作《玛丽》,再到引起不断纷争的《洛丽塔》,又到《普宁》,还有其它一些英文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纳博科夫的作品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都是其流亡心灵的避难所,是他对故土、母语思念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战争是文学最重要的对象和主题之一.从总体上看,战争文学和战争描写从个体、他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等的临界状态透视个体的体验与命运,构成英雄主义与人道主义、民族情感认同与人类情感认同、历史见证与心灵见证等复杂的矛盾关系,由此形成战争文学丰富的人性内涵、历史内涵与审美内涵.从战争感觉传达、动感画面创造、生存本能与攻击本能揭示方面看,战争文学有其独特的美学特征,而攻击本能释放、生存智慧开启等则成为读者对之接受和喜爱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乱离主题是战争年代的特殊文学产物,女性乱离文学则从女性切身经历出发,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她们在生命和人格、母性和自尊之间的艰难选择,体现出抗争命运的顽强意志和尖锐清醒的批判意识。与同类男性文学相比,乱离主题的女性文学因其"我手写我心"的直接性,更具有"以血书者"的真文学的感人力量,因此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迁谪本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政治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学文化现象。它会带来文学创作题材、风格乃至文学精神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文人士大夫的迁贬客观上也会带来文化的流动,促进异质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主题学研究的是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重点在于对考察时象外部手段和形式的关注。中外文学中以"徒劳"和"变形"为主题的两组作品异同,折射出相关作者的创作个性,以及所属民族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左翼文学的再研究摆脱了50年代至70年代的惟左独尊、新时期以后的惟左为非的倾向,呈现出较为客观化、理性化的特点,对左翼文学思潮的理论渊源与历史情境的研究,对左翼文学运动的历史形态与迁延变异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21世纪初以来,伴随着思想界、学术界对当下新的社会、文化问题的反思与批判,对左翼文学的研究又表现出新的问题意识和新的价值评判,对左翼文学内部的差异性、多样性的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而如何处理当下现实语境与学术研究的客观理性之间的关系,为当代文化和文学的价值追求提供理论资源,是当下左翼文学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人民作为创造主体、表现主体与接受主体是人民主体性的三个维度,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主体性思想贯穿始终。人民主体性是党的文艺思想的核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主体性显示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向度。人民主体性思想经过历史的检验,被证明是党领导文艺的正确思想;而且这70年间,人民主体性思想与时俱进,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具有时代性的话语表征。  相似文献   

18.
《聚焦茅盾文学奖》是批评功能极强的著作,其研究对象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其批判武器也是一座里程碑。在历史批评方面,它批判了文革结束以来的文学创作。在总体批评方面,它描述了长篇小说创作的高峰走线。在个案研究方面,它具有开阔的视野,对少数民族、历史题材和女性文学作品给予特殊关注,在场理论、文学追求和人性关怀方面下了功夫。该书在西方文学、西方手法和西方文论三个参照系中运思,从理论上为中国作家走向诺贝尔文学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作家,吸引力一度主要集中在他们的固定读者群--中学生中间,但近年来,他们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不管是被批评,还是被追捧,都在引起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写作已超出了单纯的文学事件,而形成了一个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