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玲珑》杂志在塑造完美摩登女性形象之外同时建构了一个负面的男性形象,并对之大加声讨。在压迫/反抗的女性话语逻辑支配下,男性被建构为施虐者,女性在话语狂欢中完成对男性的反抗和讨伐。然而,话语狂欢终究不能解决现实困境,女性批判男性,寻求自主的同时,却又不由自主地陷入了商业资本的陷阱。《玲珑》杂志中的负面男性形象建构以及女性对男性的话语暴力揭橥了20世纪30年代都市女性面对男性时的复杂心态,映射出她们在消费浪潮、大众传媒与外来文化的轮番刺激下的欲望和挣扎。  相似文献   

2.
正史《列女传》中的男性主要有三类,即以父亲为中心的长辈、以丈夫为中心的平辈和以儿子为中心的晚辈。其中父亲多是“好父亲”和弱势、不幸的形象;丈夫亦多是“好丈夫”和弱势、不幸的形象;儿子总体而言为孝顺但却不幸的形象。总之,虽然男性的类型具有多样性,但是每种类型的形象却比较单一、片面。正史《列女传》中的男性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价值观念方面,男性作为女性行为的客体,帮助展示所要表达的价值观念;二是史书书写方面,在多个传记留名的男性起到彰显女性的作用,而仅在正史《列女传》中留名的男性则被女性彰显。  相似文献   

3.
萧红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小说《生死场》中,通过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被呈现得极为鲜明。然而萧红的这种意识在小说中依然隐含着男性崇拜的危机,并在小说关于抗日战争的人物塑造中表现了出来。萧红这种复杂的情感意识显然无法脱离时代环境的束缚,但这并不影响《生死场》在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诗经》研究的盲点:婚恋诗中男性形象的整体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并不缺失,但其长期得不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从文本出发,具体分析和综合把握婚恋诗中出现的诸多男性形象,寻绎《诗经》时代男性在情感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并力图从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揭示其内蕴,对婚恋诗中的男性形象作一整体观照,这应是当代《诗经》学的一个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圣经》中的一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性格鲜明,甚至影响了众多作家的创作。她们拥有追求灵魂平等、仁爱宽厚、智勇双全等品质,是古代以色列妇女的卓越代表,也是当时社会绝对男权话语下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夏洛蒂.勃朗特从自我体验出发,理解和接受这些女性形象,赋予简.爱追求平等、勇敢热情、宽恕博爱等特质,使其成为文学史上一个崭新且重要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德龄公主》是部在文本上很见功夫的细致精良之作,它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小斌的同名历史小说,并由她亲自参与编剧,文化价值和人文内涵也禀承了其对文学艺术的严谨追求。该剧借德龄的叙事视角描绘了在20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环境下,一系列不同文化背景的清末贵族女性形象,展现了西方现代观念、现代文明与古老中国伦理传统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宫廷生活的黑暗封闭,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泯灭人性,呈现出本真的女性情怀和内在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7.
《克兰福镇》是盖斯凯尔夫人早期的重要作品。该书虚构了一个超然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大龄单身女性社区,而其中也有颇具代表性的男性形象,如代表贵族阶级"道德权威"的詹金斯先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经济权威"的史密斯先生,新绅士形象布朗上尉与霍尔布洛克,等。文章逐一分析这些男性形象后指出他们不仅是理解书中女性社区的一面镜子,也是把握作者写作意图及其社会理想的重要锁钥。  相似文献   

8.
冯沅君、宗璞的小说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相对来说 ,她们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模糊的 ,他们或者隐匿在女性形象的背后 ,或者在精神上深受女性的影响 ,都缺少能够左右女性的精神力量 ,成为在场的缺席者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全书,连附录计算在内,一共有496篇。对这496篇故事,我们以卷为单位,以人物形象的性别为依据,进行了分类统计。统计结果显示,以男性形象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有284篇,占到了总数的59%;以女性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的篇目则只有44篇,占总篇数的9%;男性女性同样作为主人公描写的篇目有155篇,占32%。基于这样的统计数据,基于女性学视角的介入,我们对小说中男性形象篇目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使人们对生存在男权文化重压下女性的生活生存境况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0.
在《绝望主妇》这部风靡全球的电视剧中,由汤姆·斯加沃、勒奈特及其孩子们组成的小家庭中,作为家中男主人的汤姆,顾家爱子,幽默风趣,却性格懦弱,对充当强人主妇的妻子勒奈特甚至唯命是从,而其男性气概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妥协退让中受到威胁.文章从汤姆在其家庭中的从属角色出发,借用康奈尔的男性气概理论,来分析男性气概在当今这个社会中所面临的危机以及出现危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54年批评界对于路翎的批评,是一次正常的文学批评,其中呈现了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基本特征和诉求,从中我们探究十七年文学批评的原则和理路。由于随后路翎在胡风事件中的遭遇,这次正常的文学批评没有得到学术化的梳理和审视,以致误导了我们对十七年文学批评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欧茨的小说《奇境》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处于历史变迁中的男性荒原般的精神状态,深入男性内心最隐秘的地方,揭示了他们的恐惧、压抑、绝望,探寻了男性的内心孤独、抑郁、精神空虚、自我异化的生存困境。小说中对男性精神生态的刻画,说明当时美国社会的不良现象给人们生存造成的混乱局面和心理问题,也体现出欧茨对人的关注,对人精神的关切,对男性无奈处境的怜悯。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继承中外人学的思想潮流,深入意识底层写"破坏"中的男性形象.通过描写精神空虚的失势遗老,浮华于乱世中的纨绔子弟,颓败灰暗的夹缝人物以及极度压抑心理崩溃的一批典型男性形象,集中体现出该时代男性在大破坏的时代背景下,个体社会价值的普遍缺失,导致人性中动物性欲求的极度张扬,社会属性的隐退扭曲,以及由此引起的人性失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喜福会》中的华人男性形象分析入手,探讨该作品中不同时代背景下华人男性形象的异同,进而讨论以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族群在文化认同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构华裔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喜福会》中的华人男性形象分析入手,探讨该作品中不同时代背景下华人男性形象的异同,进而讨论以谭恩美为代表的华裔族群在文化认同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建构华裔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金色笔记》中的男性形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性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从其出版之日起就被作为女性主义者的圣经,很多研究者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与分析,但对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却少有问津。本文从两性关系的角度解析这些男性形象,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陈忠实和贾平凹在《白鹿原》和《废都》中都塑造了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并试图通过这些形象反思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命运。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的根深蒂固,强大的男权集体无意识的渗透,他们往往很难走出男权文化的樊篱,在作品创作中下意识地遵循着男权文化的评判标准,不自觉地流露出压抑女性生命欲求、否定女性生命价值的错位判断。  相似文献   

18.
海子的《河流》既是将历史的感知和审美融注到个人生命的体验,也是诗人突破时间、历史的维度展现生命的形而上学的追问,他不断将个人的抒情融入知性的思辨与思考探求中,从个人生活的河流绵向精神的大河.河流中渗透着传统、东方的美学体验,也同时开始吸收借鉴西方的知性、宗教意识,包含了极具现代视野的神话与哲学思维,是世界性文学在中国当代作家中的体现.这为他后来所形成的跨越东西方文化经验、跨越民族与人类、诗与真理相结合的"大诗"写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文心雕龙·史传》的史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评述文学理论的宏伟巨著.其中的《史传》篇雕镌史籍,探究史理,关于史体评论、史评准则、史才理论等对后世史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情色话语:男权与女体--当代大众审美文化批评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女性主义批评立场出发,以"木子美现象"、"汤加丽人体写真"和冯小刚《手机》为关注对象,评说当前社会文化热点,揭示男权文化的本质特征和女性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中"情色"成分日见其多,这一方面表现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另一方面则见出女性主体意识的倒退和社会道德的失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