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朱存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108-113,125
黑格尔提出浪漫型艺术终结的命题,终结意味着艺术的转型。20世纪艺术发生了两次转型,一是现代主义的转型,另一次是后现代主义的转型。两种转型是浪漫主义极端推崇个体体验的结果。现代的先锋派艺术,抛弃了传统的美学原则而使艺术呈现了一种丑的震颤。20世纪丑的全面侵入是人类生存状态的形象体现。这不仅是一个艺术事件,也是一个美学事件。社会有极强的能力使艺术体制化。然而,我们对科学技术所造成的现代的"仿像社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3.
周兰桂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1):47-52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末,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合力作用下而涌起的时代思潮。其独异的诗学理念,其狂飚突进、又迅速沉寂的涨落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与"哲学"等不同维度进行观照、探究,从而揭示其深层的文学规律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贾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在鱼木寨中,还保存着不少传统的民族伦理道德,那种热情敦厚、和睦亲善的淳朴民风,至今仍遗韵动人。 凡是到过鱼木寨的人,都异口同声地称赞村民那份待客的热情。如今居住在古寨门楼里的是一户普通农家,而这户人家却成为 相似文献
5.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12)
在你的心中,浪漫是什么?你所做过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或者,你能够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你打算用什么浪漫的方式,牵紧心爱的人的手?其实.重要的不是浪漫是什么.而是我们有爱,我们有爱的感觉,即使我们不曾浪漫过,但我们爱过。谁又能说爱过不是一种浪漫呢? 相似文献
6.
储一鸣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61-64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文艺学中用来统摄文学创作风格的概念。本文借用这两个概念,在尊重其本质特征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含义,并以此梳理了现代西方诸多语言学流派,目的在于消除人们因流派纷繁、头绪众多而产生的茫然和困惑,以便更好地吸收现代语言学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8.
李晓健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2)
现代汉语中的"浪漫"一词派生自"浪漫主义"。在日本汉字中,"浪漫"被用来翻译Romantic,后来被中国知识分子借用,用作相同的西方词语的标准译名。但其实,"浪漫"作为一个固定的词语搭配,在中国宋代之时已经出现。本文将追踪"浪漫"一词的历史轨迹,试图通过此一溯源,来指出在现代中国的话语及其所构建出来的"现代"的想象中,西方与中国过去等的各种资源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并非是绝对而单面的。 相似文献
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社科信息文荟》1994,(18)
杨洪承在《学习与探索》1994年第2期撰文指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幻想和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基督教文化与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情结”影响了现代作家的人生哲学、价值取向,伴随时代、社会、本土文化基因的诸因素,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多呈现的是不同质的互补,相同精神的吸收和充实后的文化变异现象。现代中国浪漫文学观正是基督教文化与道家文化、禅宗文化互补、变异的产物。郭沫若与沈从文对神、对自然的接受方式,理解内容的差异,周作人等返朴归真的自然观,就是现代浪漫文学的最典型的几个不同层面,也是现代作家接受基督教文化中认同、改持的范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