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面对西方列强赤裸裸的侵略行径,中国人民曾经以血肉之躯,奋起反抗。但是,近代中国人民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大多是从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感性认识出发的。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则要到五四时期。也就是说,由于俄国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2.
十月革命以前,李大钊同志还只是一个激进民主主义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进知识分子中,李大钊是最早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当时李大钊同志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由于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已通过河上肇教授的著作,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因此,当十月革命消息传来的时候,虽然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运用各种宜传机器,来诬蔑布尔什维克和歪曲十月革命的真象.使许多人对十月革命表示怀疑甚至  相似文献   

3.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孔门伦理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在这一斗争中,李大钊是一面旗帜。他第一个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道德现象作了科学分析,因而对封建主义孔门伦理道德的揭露与批判最深刻;他还最先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道德观,为创建马克思主义的新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他在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中,有破有立,步步深入,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也分为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初期)和五四运动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在二十世纪初通过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来到了亚洲。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热烈欢呼这一“社会主义的胜利”,认为“俄罗斯式的革命”开创了“二十世纪式的革命”的新纪元。“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中国应“翘首以迎”社会主义的曙光。他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给沉睡中的我国人民,敲响了“晨钟”,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旗手,李大钊、陈独秀二人在分析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如何改变妇女地位、争取妇女权益等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妇女观。他们的妇女观主要表现在批判封建伦理纲常、强调妇女经济独立、提倡妇女教育、宣扬新的婚姻观等方面。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掌握得还不够全面、系统以及受家庭时代和传统文化的影响,两人的妇女观还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李大钊的妇女观更具实践性而陈独秀具有"道德本位"的倾向,两人的妇女观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是中国学术观念根本转型的时期,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的学术界.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在继承中国近代进步的学术传统的同时,不仅在中国引入唯物史观,为中国学术提供了新的学术观念,而且还运用唯物史观率先进行学术研究.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所形成的学术观,不仅是对五四时期学术观念的总结和提升,而且对中国现代学术观念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李大钊推动了五四时期中国学术观念的更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7.
在五四时期,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二人的理论虽然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但各有见地。对他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对我们深入了解二者的思想是很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正> 一李大钊早期思想与茅原华山作为中国最初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李大钊早期思想是中国近代思潮的一个横截面。他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本身如实地反映了五四时期中国的思想状况和马克思主义本身给中国带来的思考模式。李大钊接受马克思主义与围绕着他的外在因素间的关系,越仔细观察,越可窥视到当时的初期马克思主义者所处的意义深远的思想画面。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五四"时期新文化建构的现代性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五四"文化转型时期,李大钊对中国文化所作的考察与抉择,其目的在于使传统文化借助于异域文化的碰撞与互渗,最终达到创造新文化的目标.文化建构的内在动因是创新意识的觉醒深化;新文化建构的途径是"创造性转换"、"理性借鉴"、"中西调和";新文化建构目标指向的转换是由"青春中华"到"第三种文明".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中国译介对狄更斯现实主义的认识具有写实性、社会化、形象性等特征。这种认识推动了反对古典主义旧文学、创建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社会斗争,满足了时代任务和历史发展的功利性需求。这种认识是对狄更斯现实主义丰富复杂性的选择性认识和有意识建构,影响了以后我国的狄更斯研究传统。  相似文献   

11.
<正> 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文化思想界进行了一场相当规模的“新旧思潮之激战”。这是我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第一次新兴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新文化新思想,共同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的大论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财富。然而,这样一次论战在过去曾长期被忽视。今天是应该让其重放应有的历史光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五四”时期,李大钊同志不仅运用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动和组织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而且在创办报刊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革命人材,为建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正>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是由来已久的。自十九世纪末叶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而其中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为害最重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全面的侵略。山东地处祖国海防前哨,所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更为惨重。本文仅就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对我山东省的侵略,作一概括论述,以见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之一斑。  相似文献   

14.
商务印书馆在新文化思潮的冲击下陷入空前困境,经理张元济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力倡改革,终于促使商务当局进行改组,为企业通过改革走出困境创造了条件。1920年初,张元济等人首先撤换各期刊主编,让胆识兼备的青年编辑胡愈之、沈雁冰、杨贤江等人先后挑起了改革期刊的重担,终于在两年后赶上了时代潮流,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阵地,培养了新骨干。张元济进而改革编译所,支持高梦旦所长求贤自代,更新编辑队伍,改变编辑方针,相继出版了《世界丛书》、《共学社丛书》和《新时代丛书》,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一代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如识分子的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直系的佼佼者,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对其人其事的评价,解放前分歧甚大,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誉之者关岳复生,毁之者盗匪不若。解放后曾“舆论一律”、一骂到底。近来有所争议。现就五四时期的吴佩孚略述管见,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的章太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斗争的带头人。他的思想影响一代学人。他追寻民主与科学的潮流,与五四时期的爱国者同步。在中西文化撞击的风浪中,章太炎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航向,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他激流勇进,超越前贤,使同时代人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7.
对五四语言革命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文学革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语言形式上的革命 ,但白话文不能作为新旧文学的分水岭 ,通俗易懂更不能作为新旧文学的分界线。五四语言革命的主旨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体现 ,而绝非仅仅是因为白话文比文言文更通俗易懂。五四文学革命由于肩负着沉重的救亡图存的使命 ,所以在走向通俗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很多审美上的考虑 ,科学化的语言追求无疑付出了很大的审美代价  相似文献   

18.
饶爱民 《船山学刊》2006,(2):141-143
作为贯穿“五四”前后的著名刊物,《新青年》整合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一代知识分子,对中国青年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到了1919年后《新青年》同人由分歧走向最终的分裂。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分裂后的《新青年》仍有“整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们正深入讨论并清除关于人道主义的某些错误认识,研究李大钊当年是如何认识人道主义的,尤其对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认识,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 李大钊对人道主义的认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思想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的特点,是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混为一谈,并认为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与体现。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般都是从民主主义者转变过来的。李大钊也不例外。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时,就是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来认识的。被认为是李大钊第一篇具有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俄法革命之比较观》(一九一八年七月)一文,说:法国革命具有爱国的精神;“俄人今日,又何尝无俄罗斯人道的精神,内足以唤起其全国之自觉,外足以适应世界之潮流,倘无是者,则赤旗飘飘举国一致之革命不起。具其人道主义精神,人人之心,世无伦比。”在他看来,如果没有人道主义精神,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简直就不会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毛泽东的妇女观开始萌生,他抓住封建婚姻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婚姻制度产生的根源,批判了各种各样的封建婚姻迷信思想,提出打破媒人制度和反对父母包办婚姻等观点。在当时,这些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大大推动了我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和新式婚姻制度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