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久前,某部委机关干部有组织地到北京××医院体检。就在这个北京首屈一指的大医院里,机关干部葛某竟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到一次“暗算”。葛某向记者诉说了遭“暗算”的经过:10月7日下午,当我在神经科检查时,医生让我多做一项检查,我以为是正常体检范围内的项目,便跟着一位女医生来到另一间屋子,只见她对一位男医生说:“我把他交给你了。”这时我看到同单位的另  相似文献   

2.
“我想,再没有一个作家像我这样,不但改写了一个地方的历史,不,改变了一个地方的地理面貌和人文景观,使周围数千人靠它吃饭……我常常觉得这比我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更值得欣慰。”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在中国可能是通读三卷《资本论》较多的人中的一个,《资本论》在今天仍然是一部能够指导我们怎样建设市场经济的必读书。”  相似文献   

3.
“我姓郑,70岁,老伴去世,独居。我的爱好是音乐和绘画。”郑大爷一边自我介绍,一边向大家展示他画的一幅牡丹图。“我姓陈,62岁,离异,我喜欢唱歌跳舞。”陈大妈说罢,且歌且舞,表演了一曲《回娘家》。“再来一首《天仙配》吧!”有人提议让郑大爷和陈大妈共同表演。在一片喝彩声中,两位老人兴高采烈地唱了起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是记者在长沙市烈士公园老年人相亲会上看到的精彩一幕。曾几何时,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深圳等城市,掀起过父母聚集公园替儿女相亲的热潮。如今,湖南省会长沙的老年人在老龄工作机构的指导下,为自己办起…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在伊拉克出席记者招待会时,伊拉克电视台记者蒙塔兹·扎伊迪将两只鞋扔向布什,成为新闻。布什在其《乔治·沃克·布什自传:抉择时刻》里,回忆了在伊拉克被扔鞋经历时说:“被一位记者扔了鞋,这算是我非同寻常的经历之一。”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在中国公关界核心刊物《公关世界》上经常看见一个贵州人的名字——喻野平。他常常有理论文章、翻译文章、公关案例发表;他提出了有别于“形象说”、“传播说”、“协调说”的“劝服说”;他向我们介绍国外的劝服学和格鲁尼格的一些最新理论研究动态。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一种好奇心,走近喻野平。 喻野平出生在森林之城——贵阳,从1975年当知青,到现  相似文献   

6.
这两年,中国正出现一股“历史热”,从影视圈蔓延到出版界。各方人氏你方上罢我登场,从前几年的清宫剧到2006年的明剧热,从刘心武戏说红楼到易中天评说三国,从安意如赏读《诗经》到于丹解析《论语》……,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种大热折射出国人的何种心态?“读史明志”,历史、文学种种意识形态如何与当下互动?记者借此专访了江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夏汉宁先生。  相似文献   

7.
和往常一样,我来到长沙烈士公园晨炼,一位素不相识的女士打量我一番之后说:“昨晚好像在《焦点访谈》特别节目中看到了你,怎么今天就到这里来了?”自4月17日那天起,每天都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向我问起这事,我简直成了新闻人物。我的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开播5周年而举办的特别节目《焦点的报告》的录制。3月14日下午,我坐在演播室头排正中位置,接受了《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采访,同《焦点访谈》主持人方宏进、敬一丹、水均益和几位记者进行了交谈,感到十分高兴和荣幸。我是一个退休老人,怎么会受到《焦点…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看《参考消息》。一次,我从上面看到一则消息——当一位大使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成功的秘诀时,安南给他讲了这样一件往事:我至今记得17岁时老师给我们上的一堂课。一天,库马西寄宿学校的一位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他问我们:“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这时,老师说:“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在今后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林新华 《老年人》2007,(10):8-9
2007年6月5日晚,湖南衡阳市红旗大剧院内座无虚席,一场由衡阳日报社主办、《衡阳晚报》承办的“衡阳晚报之夜——让世界充满爱”大型交响音乐会在这里拉开了大幕。当人们看到湖北舟舟交响乐团29岁的智障青年——“天才指挥”胡一舟手握指挥棒,用充满激情而又诙谐的动作指挥着一个庞大的乐队时,无不为之震撼、喝彩。  相似文献   

10.
唐林羽 《职业》2008,(11):68-68
一天,某时尚杂志记者打电话约我到一家咖啡馆聊天,我欣然答应了。当我见到她时,她正坐在角落里,用笔记本电脑写稿。我知道这美女很会享受,却不知道她在咖啡馆里工作。她说:“在这里工作既安静又方便,虽然杂志社里也可以上网,可我还是喜欢经常到这里来干活儿,半真半假做个NOCO吧!”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人最早信奉的宗教是日月星辰崇拜.传说阿拉伯人的祖先伊卜拉欣曾经崇拜过日月星辰.《古兰经》是这样记载伊卜拉欣对日月星辰崇拜的:当黑夜笼罩着他(指伊卜拉欣)的时候,他看见一颗星宿,就说:“这是我的主.”当那颗星宿没落的时候,他说:“我不爱没落的.”当他看见月亮升起的时候,他说:“这是我的主.”当月亮没落的时候,他说:“如果我的主没有引导我,那末,我必定会成为迷误者.”当他看见太阳升起的时候,他说:“这是我的主;这是更大的.”当太阳没落的时候,他说:“我的宗族!我对于你们所用来配主的事物,是无关  相似文献   

12.
通宵茶座     
我本来以为《昨天》是一部关于神与神经病的电影。因为听过导演张扬愤愤地说:“有点儿个性就成了疯子。”一个“神”人,必然异于常人,不为庸众所接受,于是便被斥为“神经病”,从割肉饲鹰的佛陀到宣布上帝和人都死了的福柯,再到“走到人类尽头”的海子,哪个不神经病?又有哪个不神?在把人像疯子一样管理的世界,神必然被指为神经病,这简直是定律了。所以在看《昨天》之前,当我听说里面有个自称是“列侬的儿  相似文献   

13.
两次“遭到”陈至立的表扬 我在教育部,曾先后服务两位部长,一位是陈至立,一位是周济。我与陈至立部长相识纯属偶然,也是工作需要。记得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期间,我当时还是《中国教育报》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我去年开始订阅《老年人》杂志。通过一年多的阅读,我觉得这是一份很有看头的老年期刊。每月收到《老年人》杂志,我仔细阅读后,便推荐给院内其他老年朋友看,经常找我借阅的有6人。据大家说,他们很喜欢阅读《养生保健》版块的“医疗卫生”、“养生之道”、“康寿文摘”、“保健信箱”和《家庭风景》版块中的“敬老家谱”、“百姓人家”、“老两口”、“代际之间”、“生活顾问”等栏目。今年又有两位老年朋友订了《老年人》杂志。这样,我们巴蜀古城这个18户人家的小院,就订了3份《老年人》,经常看这份期刊的读者越来越多了。阅读…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科罗拉多州的法律,18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合法的买枪,像凶手中的埃里克·哈里斯到4月9日就年满18岁了,买枪自然合法。就算有人以其不满18岁不向他出售枪支,在枪支店门口也有不少成年掮客可以转卖给他枪。“一个电话搞定”,当《丹佛邮报》的记者询问一名20岁的年轻人“买—把枪有多简单”时。这名年轻人一边这么回答一边从兜里掏出一把手枪。这名年轻人说,他可以搞到手枪、锯把短枪还有炸药什么的。他说他从电视里看到了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科莱博德用的枪。“那很容易买到。只消一个或两个小时,我就能搞到合法或者非法的枪”。为了验证他不是在吹牛,15分钟后,他就拿来了一把2.2口径的手枪,一个小时后,  相似文献   

16.
缘起缘落     
总想在不期的某一日会有一个你悠悠的走来,就在我的身边。我们一同去看雨后的天,雪后的地.在清新的世界里.在纯白的天地中.只作我二人。而这一切似又需要一个“缘”字。古语常说人要惜“福”.而我说人更要<昌“缘”。绿中之人常常看不清“缘””起“缘”落.常常以为会是一份永远。当正值盛年的父亲卧于病榻,日日虚弱下去时.我隐隐觉得,我们父女相处的这份“缘”似乎就要尽了。悄然地我问父亲还有什么嘱托于我,父亲视我却不语,只淡淡地笑了笑.当父亲辞世而去.伤悲之后我了请到,临铃还用何嘱托?在以往这二十几年的“缘”中时…  相似文献   

17.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不知道天高地厚是我们共同的特性,我们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达它——天高任鸟飞……于是,“记者”两个字在我眼前一亮,这份工作在一个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人眼里显得金灿灿的。 刚到报社当实习生的时候,一位牙齿被香烟熏得发黄的老记者告诉我:要想当一个正直的记者,犹如屎里觅道。他堆满皱纹的脸冒出一缕不易察觉的神秘。当时,我以为这是一种幽默,所以我附和地傻笑着,后来我才明白,这句当时听起来不着边际的话,一针见血概括了一个行业的本质。 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就像一个小有收获的民工——实习期间刊发了大量的新…  相似文献   

18.
我的一位同学,毕业后开了一家公司,现在已发展到千万资产。一次,我去找他,他顺便带我参观了他的公司。当路过一间办公室门口时,他突然收住脚步,径直走了进去,严肃地对员工说:“白天也亮着灯,这不是浪费吗?”接着,便随手关了灯。事后,我对同学开玩笑说:“你已是千万富翁了,  相似文献   

19.
1993年7月,《唐山劳动日报》记者许步东,采访了一件令人感动得掉泪的故事:那是5年前,一个北风呼啸的日子。唐山启新水泥厂退休职工史瑞文偕老伴刘凤英大妈,从北京看完病后登上了回唐山的列车。在杨村站,列车上一个小伙子把怀里的一名婴儿交给旁边一位姑娘,说“我到下边透透气,一会儿就回来,”可列车开动了,小伙子再也没有上来。面对这个不足5个月就被父母抛弃的婴儿,刘大妈的心颤了:我从小就没有亲妈,我知道没妈的孩子是最不幸的,不能让这孩子受  相似文献   

20.
编读往来     
朱文杰 《老年世界》2013,(21):51-51
孙女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哭着对我说:“爷爷您给我的那本《老年世界》让同学给弄丢了。”原来,杂志上刊登了我的小短文,涉及到了小孙女孝敬奶奶的真人真事,为了鼓励小孙女,我把样刊送给她。自己的孝行被刊登在杂志上,她十分高兴,常常把杂志借给同学看。现在杂志丢了,她伤心极了,直到我把收藏的另一本杂志送给她,她才破涕为笑。她眨眨眼,看着我说:“爷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