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是伦理学的核心概念,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柏拉图善的理念的批判建立起了自己的伦理学,他的伦理学主要探讨的是属人的善,而最高的善是幸福。幸福涵盖了不同的善,但它们也有层次之分,首先,最重要的是理论的沉思,其次是实践德性的善,再次就是身体的善和外在的善。亚里士多德关于善的思想非常丰富,反映了古代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哲学,而不是狭义的道德哲学,为了克服现代以义务规范为核心的伦理学的狭隘化,有必要恢复古代伦理学对于善的更广泛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善"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至善和幸福。在他看来,"善"是一切事物所追求的目的,在这些目的中,有一个最高的目的,即至善,那就是幸福。人的合乎"善"的行为就是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认、尊重万物的目的并追求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对"善"的理解与描述目的是指导人们能过上一种合乎德行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阐述是从目的性和功能性两条路径来展开的。在目的性论证中,他将"善"界定为人们所欲求的目的,如果仅从欲望这一角度来理解"善",一般的"善"和具体境遇下对我而言的"善"就会存在分裂的可能。在功能性论证中,亚里士多德将"善"的本质表述为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用德性限定了欲望的合理性,使对我而言的主观准则上升为绝对的客观法则。通过德性中道,人们维护了合理的欲望,并免于成为他人的手段而保证了自己的目的性;相应地,也促使个人在追求自我幸福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合理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德性与善也就有了内在的关联,"目的善"与"功能善"也就达到了完全契合。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影响极其深远。其中他的幸福观是其伦理学研究的核心。他把“幸福”作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认为幸福在于德性,实践性的现实活动;指出中道原则在实现幸福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太理想化、圣化。不过,其幸福观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幸福,人的幸福是合乎人的德性的实现活动.只有合乎最好最完善的德性的活动才是真正的幸福,所以幸福是最好、最高尚、最快乐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作为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的亚里士多德,其关于"善"思想的研究有诸多的论述,文章通过考察"善"在古希腊哲学中的概念变迁,分析亚里士多德"善"思想的精神特质,"善"思想的形而上学意义和"善"思想的实践意义,最后对亚里士多德的"善"思想进行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名著——《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关于幸福、最高善、德性和中道的内在联系的分析和阐述,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作了一次梳理,以期亚氏的德性幸福观能够对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察了亚里士多德对“善”和“最高善”(人类幸福)所做的说明。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他一方面将“善”界定为人类欲望的目标,据此确定各种善事物之间的排序并最终推导出最高善的存在;另一方面将“善”表述为人类特定功能的施展,由此说明良好地实现并展示这种功能的行为被认为是具有美德和高贵的人类行为,进而指出人类幸福在于灵魂合乎美德的活动。本文试图表明:较之于柏拉图的善理念,亚里士多德所采取的这种具有双重路径的证明模式在阐明“善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具有较大优势,但在回答“最高善(幸福)是什么”的时候则无法摆脱论证路线本身所带来的局限,后者导致他对最高善的设想和说明出现某种张力。这种张力表明:仅仅从人类的现实活动层面来设想一个具有超越性的“最高善”的思路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古希腊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古往今来,尽管人们对幸福是什么有各自不同理解,但大都认定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并为此而不懈努力。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士多德在汲取前人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系统而完整的幸福观,这对于当前我们在社会转型时期建构当代幸福观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至善论"思想对于构建现代善政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至善论"的阐述,认为在关于"至善"的最终实现之上,其实最终更加侧重于公民良善生活的实践实现而非单纯"至善"的理论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幸福问题是主题性的问题,并且与善、德性等问题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切活动的目的,而至善即是幸福,幸福同时又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并且合于理智德性的生活是最大的幸福.总的来讲,幸福是生活优裕、行为优良的统一,是完满、自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亚里士多德的眼中,幸福是人生的终极目的,是人之功能的最大实现;幸福本身即是完满的、自足的、固有的、本己的,且难于被剥夺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的本质在于德性,而有德的实践活动是通达幸福之途。围绕着幸福,亚里士多德着重论述了它与善、最高善、外在善、德性、思辩、中道、快乐等的相互关联与有机作用。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过于理想化,过于“圣化”,过分被渲染成难以达至,有了些许“阳春白雪”的味道;但对于我们而言,其仍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客观的且有益的人生感悟与幸福感言,是可以触及的。  相似文献   

13.
康德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对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区分和界定,认为实践哲学就是以超感性世界的规律、以人的自由意志及作为其规定根据的先天理性命令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但康德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不仅仅是“概念”上的继承,而且还是对作为后者的理论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的“德性至上”原则的贯彻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至善,是人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而静观是其中最幸福的生活。静观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正确地认识静观是理解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分别论述静观的内涵、静观的渊源、静观的形而上基础,进而挖掘静观的现代价值,以昭示在追求物质生活之时,也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达到完善个人、完善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善"是西方伦理思想中最基本的概念。探讨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现代等不同时期的西方至善的思想,可以看出西方"善"观念的两个特点:(1)它是个人主义的,或至少是以个人幸福和利益为根据的;(2)它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要通过间接的甚至往往是不善的和不幸福的手段来达到,手段和目的是分裂的。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幸福理论是亚里士多德道德理论的核心。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幸福的概念、性质及其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中的作用等方面内容的阐述,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7.
“幸福就是快乐的生活”是亚里士多德德性幸福论的一则核心命题,在其伦理学代表作《尼各马科伦理学》中,他对幸福和快乐这两个重要的伦理范畴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论述,并在理性的基础上,实现了二者的相互融合。这对建构我们当代的幸福观,正确理解幸福和快乐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幸福论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目的论、幸福快乐论和幸福德性论出发,寻找社会发展"GNH"关怀的理论依据,这对矫正"GDP"崇拜,抵制消费主义快乐观,坚持"中道"德性原则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两种"中庸"思想的基本内容、两种"中庸"伦理思想的指向或目的、两种"中庸"伦理思想通向各自目的的基本途径3个方面进行了中西伦理思想比较.  相似文献   

20.
幸福问题是个万古常新的伦理学问题,许多哲学家都对“幸福”问题有过阐述,亚里士多德汲取了梭伦、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以及柏拉图等哲学家关于幸福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幸福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幸福是最高的善,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实践活动,幸福就是中道,幸福需要外在的善作为补充的,这些论述告诫人们,幸福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幸福就是思辨的生活,幸福应该遵循“小我”与“大我”相统一的原则。本文试从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来源、内容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三个方面来阐述笔者对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