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毕业教育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的就业体制的全面实施 ,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思想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多样化 ,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开展毕业教育已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如何结合大学生特点和社会需要在毕业生中开展毕业教育 ,深入做好教育指导工作 ,促进毕业生及时、顺利、充分就业已现实地摆在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者面前。为此 ,本文从当前农科院校的自身特点入手 ,对开展毕业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薪酬低,与其就业需求和薪酬期望相左,他们在“过渡年”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相伴而来.大学毕业生要完成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经历着种种迷茫与压力.高校要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疏导其就业思想与心理障碍,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尽力帮助大学毕业生解决“过渡年”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创业与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器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鼓励与扶持毕业生创业,已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由于毕业生普遍存在社会经验不足、资金有限、市场观念不成熟等短板,其创业之路举步维艰.创业孵化器是帮扶毕业生创业的社会组织,而毕业生创业最有效的物质载体是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器通过孵化小微企业帮助毕业生完成创业实践,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创造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才立业是所有大学毕业生的美好追求 ,要选择到自己理想的职业 ,除受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外 ,大学毕业生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正确了解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并根据这些特点和优势 ,有目的去选择相应的职业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尽快完成从毕业到就业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职校毕业生求职中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学校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意味着毕业生将要从学生时代进入职业生涯,面临着从学生到从业人员、从获得知识为主到运用知识为主、从校园人际环境到社会人际环境的角色转换。这种转换,往往引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就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各个行业的扩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事关国家振兴、社会稳定,关系到学生、家庭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学校发展。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每一名毕业生都能顺利走向社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作为高等学校,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等工作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饱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包括了"就业难",还包括大学毕业生在职场初期难以适应角色转型,频繁跳槽导致的就业稳定性差和低端漂移现象.大学毕业生频繁离职导致的低端漂移,给大学生、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用人单位人事经理和大学生本人的行为事件访谈方法,探索了大学毕业生低端漂移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讨论了研究结果对高校、用人单位、学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加强法学本科生全程化就业指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的制度、体制方面的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局面.但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法学专业学生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设计。能克服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足的主体障碍。提高能力,顺利就业。具体说来,大学一年级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职业意识;大学二年级、三年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四年级引导大学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既是党和政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事关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应转变观念,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扮演好就业观念导航者、就业信息供给者、就业信用担保者、就业障碍排除者、就业市场组织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家庭背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扮演的角色引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文章采用多元选择模型研究了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显著,对毕业生在何种类型单位就业起到关键作用,学习成绩、社会工作经历的影响则不显著.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拥有更好的家庭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出国、体制内就业的可能性更大,而家庭背景较差的毕业生则更可能去往三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方独资企业)企业.  相似文献   

11.
乡村人文环境培育不仅是乡村社会发展人文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 ,更是乡村社会发展现实的迫切需要。社会人文环境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动力的现实文化氛围 ,人类社会任何实质性进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支撑。应充分认识人文环境培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努力培育乡村人文环境 ,不断增加乡村社会发展的人文价值内涵 ,激发村民从事乡村建设的热情与创造性 ,从而为乡村社会现代化提供和谐的社会氛围与持续性的精神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2.
国情·道路·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情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 ,决定着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制约着现代化建设的走向。 80多年来 ,中国共产党在三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 ,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 ,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 ,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正在完成西方国家用几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从结束封建专制到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早的文字主要是由远古时代的妇女创造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文字产生的历史条件 ,女部字对男部字、子部字在字数、字义、用法和涉及社会生活领域深广度等方面的比差关系 ,表示一般社会成员和婚姻关系的文字从女不从男 ,反映祭祀活动的文字较多等方面 ,论证中国远古文字主要是由母系氏族时代的妇女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对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创造教育能够培养起认知结构和人格结构中构成创造力所需的一切素质.提出素质教育应把创造力的培养作为核心,才能使人的本质得到真正发掘,以及展示人的社会价值.最后,对如何建立创新教学体系,从观念创新、教学过程创新、评价标准及模式创新、教师角色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教材供应遇到的困难入手 ,提出了实行教材供应实体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分析了几种实体化方式的利弊 ,明确指出了教材供应实体化后 ,必须仍然坚持社会效益为主 ,经济效益服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自叙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忧郁感伤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挣扎于“性的苦闷”和“生的苦闷”中。这个形象系列及其特征可概括为孤独者及其沉沦、零余者及其放逐、避世者及其逃亡。这些形象实际上记录了作者本人情绪的历史 ,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种折射。  相似文献   

17.
跨国购并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及社会观念的分析 ,找出跨国购并未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 ,提出跨国购并在我国实现的可能性和积极效应 ,以及我国政府、企业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香港赛马会赛事规例特征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赛马赛事规例从幼稚走向成熟,在融浸了社会发展的特征及一般规律之后,逐步成为香港赛马重要的法制依据,具体特征有:以风险控制为中心、以追求赛事公平为灵魂、强调终点一致、严格的组织体系及权责、争议结果裁决于仲裁手段。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高校的办学体制体现了鲜明的"以生为本"的育人宗旨,从行政管理体制到教学管理及其运行机制,从人才培养模式到后勤保障体系,从决策层到制度层到管理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话语权、知情权、选择权和发展权,关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少做法为我国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 ,高度肯定教学评价工作的社会意义和功能价值 ,并就目前高校教学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全面强化其功能的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