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壤塘寺庙位于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中壤塘乡政府所在地的东头,北依壤巴娜山,似金虎横卧;南临自东向西北境蜒流淌的则曲河,形如青龙游于前。中壤塘寺庙由藏洼、确基、藏迪、泽曲四大寺所组成,是我国目前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根本道场,素有“小西藏”之称。觉囊派的正式形成是以13世纪末叶更邦·图杰尊追大师在西藏拉孜县那加吉祥山腹地建成觉囊寺为标志,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初叶解开他性宗金刚乘斯芬克斯之谜的域摩·弥觉多吉上师那里。据记载,弥宽多吉上师宿智颖悟,通达一切显密诸明,他在详学《时轮根本续》的疏解要门以及《集密》…  相似文献   

2.
觉囊派他空思想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觉囊派是我国藏传佛教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派,它的正式形成是以十三世纪末叶觉囊寺的建成为标志,但渊源可以追溯到十二世纪初的域莫·弥觉多杰。如果把十七世纪后半期作为觉囊派在西藏绝传的时间计算,觉囊派在西藏的历史有五百余年。其间曾出现过两次兴盛时期,从第一次开始向外传播,传到与西藏毗邻的川青两省藏区,形成了以中壤塘寺为中心的觉囊派寺院集团。至今这两个地区仍有党囊派寺院三、四十所,分别分布在四川的阿坝、马尔康、壤塘三县和青海果洛州的班玛、甘德、久治三县,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势力。觉囊派对佛教“性空”义的解释和所采取的修炼方法与藏传佛教其他各派不同,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教派(五)觉囊派觉囊派是藏传佛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主要分布在今四川、青海交界一带,觉囊派的渊源,据《觉囊派教法史》记载,可追溯到无著论师。认为无著论师“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他空大中观的见修”。他空思想传入藏区后,许多人便热衷他空思想的修习和宏传。大...  相似文献   

4.
蔡巴噶举(             )是塔波噶举的四大派系之一,亦为元朝在卫藏地区设立的十三万户之一。“蔡巴”系地名,在今拉萨市东郊,全名蔡贡塘(        )。居住在蔡贡塘地区的人也称“蔡巴”。12世纪后叶,塔波拉杰的再传弟子尊追扎巴(             )在蔡贡塘地区兴建蔡巴寺和贡塘寺,从此兴盛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蔡巴噶举派。当时蔡巴地区是元忽必烈的份地,有一个自称是噶尔东赞后裔的家族势力强大,其首脑人物噶尔·嘉哇迥乃(             )与尊追扎巴结为供施关系,不断扩大其势…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觉囊派现今流传于四川省壤塘县一带藏区,以他空见闻名。何谓他空见?刘立千先生所著《印藏佛教史》引用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的《宗教教派镜史》说,觉囊派所谓“他空者,他法为空,然一切法之本性即胜义谛,常住不变”;《宗教词典》说,觉囊派认为“事物本真是‘自’,加在事物上的虚妄分别是‘他’,性空义只能是‘他空’,不能是‘自空’”,《藏汉大辞典》说,无分别智“不染其他  相似文献   

6.
试论多布巴的《了义山法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布巴喜饶坚参是14世纪著名的觉囊派大师,在藏传佛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广引教理证成,遂立他空胜义见宗”。在主持觉囊寺期间修缮寺庙,建塔立像,使觉囊派出现了创宗以来的第一次兴盛局面,赢得了地方势力的支持.他的代表作《了义山法海论》无论从深度、广度以及内容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精炼来说,在整个觉囊派历史文库中都是无与伦比的.在今天看来,这本书对中观他空思想、乃至觉囊派历史的研究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著作.下面就多布巴的生平事迹和《了义山法海论》的基本思想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香巴噶举派是藏传佛教教派之一,由凯珠·琼布乃觉创建.尼古玛、苏喀斯迪二人在该教派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派因其根本道场雄雄寺在"香"地,其教法以口耳方式相传,故称香巴噶举派.在该派的发展早期,曾出现过"七宝法统"的传承;其后,分裂成以香敦大师修建的甲寺、凯尊·循努珠修建的桑顶寺为标志的甲巴、桑顶两大世系.再之后,该教派又出现了以汤东杰布和觉囊·多罗那他为代表的两个较为重要的世系.香巴噶举派由于其始终未能掌握地方政权,也未能与地方势力之间建立适当的关系,其在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衍生出诸多支系,再加之自身组织涣散,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实用的传承体系,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香巴噶举派走向了没落.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结合藏文文献和十多年的多区域、大范围田野调研资料,认为学术界长期以来持有的“觉域派教法从15世纪不复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指出创建于公元11世纪的觉域派,随着藏传佛教各宗派的形成,其教法逐渐影响各宗派,且在各宗派中形成不同的传承.仅就格鲁派而言,不仅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甘丹耳传”、“完萨耳传”觉域教法传承等,而且还具有独特的教法经典和法事仪轨.  相似文献   

9.
大威德教法属藏传密宗四续部之无上瑜伽父续,是一部实修“大威德”本尊的教法,通常汉译为“阎摩敌”或“大威德金刚”等。它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同修习和依止的一位本尊,格鲁派称它为“多吉久谢”,宁玛派中以“文殊身”来命名,是文殊菩萨以威猛姿态显现的一种本尊。根据藏文文献可以发现,因旧译和新译密宗教法的传承不同,其教法最初在古印度盛行、传承途径以及入藏后的传承路径也有所差异。它们分别是以旧译宁玛派密宗大师为主的传承派系和以新译格鲁派等教派中的传承流派。虽然传承史不同,但其教义理论却无异。  相似文献   

10.
“达隆”系地名,旧译“达垄”、“达龙”、“答笼”、“打隆”等。在西藏称为“达隆”者有两个地方,一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周县境内,一在今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境内。帕竹·多吉杰布的弟子扎西白在今林周县境内的达隆地方兴建了达隆多吉典寺,简称达隆寺。因为位于拉萨北面,又称羌达隆寺。以此发展起来的教派称为达隆噶举,扎西白也因此称为达隆塘巴。 达隆噶举虽为噶举派八小支中影响较大并流传至今的一个教派,但可资参考的史料并不多,我们在撰写本文时,以《达隆教史》和《青史》为主,并参照其它藏汉文资料。  相似文献   

11.
大智法王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封授藏族僧人的最高封号为“大法王”。曾先后封授噶玛噶举黑帽系活佛得银协巴(de-bzhin-gshegs-pa)为“大宝法王”,封萨迦派高僧衮噶扎希(sa-skya-pa-kun-dgav-bkra-shis)为“大乘法王”,封及格鲁派宗喀巴大弟子释迦也失(shrva-kya-ye-shes)为“大慈法王”,号称“三大法王”。鲜为人知的是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还曾封过一位“大智法王”,即明代著名著传佛教高僧班丹扎释(dpal-ldan-bkra-shis)。本文在广泛参阅明代汉藏史料及历史文物的基础上,从班丹扎释身世、拜师学经、奉旨西行及在北京建寺译经授徒传教等方面对大智法王班丹扎释的生平事迹作系统而详细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贡嘎曲德寺位于山南贡嘎县境内 ,其创始人土敦·贡嘎南杰 (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l,1 43 2~ 1 496年 ) ,为萨迦派重要高僧。贡嘎南杰自幼学习密法 ,以后又在萨迦寺东院学法 ,尊索南桑波为根本上师。①1 464年 ,年满3 3岁的贡嘎南杰赴前藏贡嘎地区 ,在岗堆建立多吉德寺 ,后亦称贡嘎曲德寺 ,② 该寺很快成为明代前藏地区传播萨迦派密法的重要道场。贡嘎曲德寺建成后不久 ,贡嘎南杰力邀出生于贡嘎岗堆地区 (即贡嘎曲德寺所在地 )的著名绘画大师、钦则画派的创始人钦则钦莫为该寺院绘制了壁画。寺院的僧人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3.
在《山法了义海论》之"道"篇章中笃补巴·西饶坚赞首先引用《大般若经》等佛教经论中的相关话语,深入论证觉囊派独特教义"他空见"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以及其合理性和经典性。最后以《大涅檠经》等经论相关话语为取向,提出中道佛性论与常乐我净"涅槃四德"是"他空见"的最高境界和最后归趣。由此观之,笃补巴既尊《般若经》为最有理,又推《涅槃经》为最高。两经成为觉囊派的理论源头和思想库藏。  相似文献   

14.
热振寺述略     
热振寺系噶当派(教戒派)的首寺、创始寺,创立于十一世纪中叶。噶当派是西藏佛教“后宏期”最早形成的一个教派。由于此派重视宣扬善恶报应、因果轮回、解脱生死等,顺应了农奴主巩固统治的需要,所以发展很快,遍于全西藏。十五世纪初,宗喀巴根据噶当派的教义并融合其他教派教理创立了格鲁派。因此可说噶当派是格鲁派的前身,格鲁派是噶当派的进一步发展。热振寺后来也改宗格鲁派。因热振寺创建年代较早,该寺又有两世活佛曾任西藏摄政王,故在西藏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据《觉囊派教法史》载:“佛陀二转法轮主要讲自空,末次转法轮讲胜义他空”。该书还称,无著论师在鸡足山苦修弥勒法十二年,“尤其是对弥勒佛主要钻研末次转法轮经义,……获得了各种不同门类的禅定。弥勒法是从究竟佛义,不退还了义教法著成的,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他空大中观的见修。无著论师掌握了弥勒佛的全部精神,证得菩提之后返回了人间,善为开示了义大中观之轨辙”。继无著后,历经世亲,恒河弥底尊者,阿哇达底巴大德,窘乃喜哇,瑜伽自在婆罗门萨杂杂纳等不懈努力,显教他空思想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章紧承对《山法了义海论》上编:(体)的研究,开始对该论中编:(道)中笃补巴·西饶坚赞所引用的佛教藏译经论的内容与相应的汉文译文进行对照、校勘,指出其异同.这一部分内容笃补巴引用佛教经、论很多,且极具特色.具体讲,笃补巴通过引用印度佛教的《央掘魔罗经》《大般涅檠经》中的相关话语,直接论述了“他空见”的思想内容.通过引用《般若经》中“十八空”之“他性空”直面点出了“他空见”的概念.这说明,觉囊派的“他空见”从思想内涵到明相概念均有印度佛教的经典根据.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活佛“转世”,最早是由噶举派(白教)的噶玛噶举创始的。噶玛噶举的宗教领袖噶玛巴喜(公元1204—1283年)于1253年在绒域色堆地方见过元世祖忽必烈。1256年,他又在喀喇和林见到了元宪宗蒙哥皇帝。蒙哥赐他金边黑帽一顶,后世称为噶玛黑帽派。噶玛巴喜后来回到西藏,于1283年(元世祖至正二十年)死于楚布寺。据藏文史料记载:噶玛巴喜死后,于1284年“转世”,名昂迥多吉(公元1284—1339年),成为噶玛派(黑帽派)的第三  相似文献   

18.
史达 《西藏研究》2006,(1):46-52
觉朗派是在藏传佛教历史以及西藏和其他藏区历史上产生过相当大影响的派别。“他空见”是觉朗派的独特教义。“他空见”不是印度外道思想,而是正宗的佛教如来藏义理。觉朗派用大乘有宗的“三性”来解释“他空见”:1、遍计执性:事物和概念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但人们认为概念表达了事物本身。2、依他起性:一切现象为阿赖耶识种子的变化。3、圆成实性: 去掉遍计执他就能显出诸法的圆成实性。觉朗派在许多方面对佛学提出了新的解释,对藏传佛教的主流思想中观应成派见提出了挑战和质疑,丰富了藏传佛教思想。  相似文献   

19.
陈楠 《西藏研究》2003,(4):35-41
大慈法王释迦益西 ( 1 354~ 1 4 39年 )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 ,他不仅在格鲁派的创建、发展和传播方面作出过重要贡献 ,同时也是明代汉藏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关于释迦益西出身家世的记载零星简略 ,相关藏文史传只说他出身于蔡贡塘而已。本文在广泛披阅藏文史料的基础上对释迦益西与蔡贡塘关系作了考证。认为释迦益西出身于“寨氏”( )家族 ;考证出蔡巴集团势衰后蔡贡塘寺成为噶当派寺院桑浦寺的属寺 ,因此 ,释迦益西在皈依宗喀巴之前已是噶当派僧人 ,而非噶举派僧人  相似文献   

20.
明空双运 顿悟一心——浅析宁玛派的佛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形成最早而又最具藏族人独创性的教派。“宁玛”是藏语音译,意为“旧”。说其“旧”,是因为该派自称他们所传密法为前弘期莲花生所传之教法,这比藏传佛教其他各教派的密法传承要早300年,故相对而言,被称为“旧派”。对于新旧的划分,土观大师说:“新旧二派之说,乃是纯粹以密教宏传情形来划分,其说法颇不一致,最普遍的说法,是指以班达弥底(念智称)来藏以前所译续部,则称为旧派密咒;仁钦桑布译师以后所译续部,则称为新派密咒。这段话有两层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