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读是中西文学阅读中亘古就有的现象 ,不过形成系统的理论在当 代。误读产生有着一定的时代、民族、个人因素。误读产生在创新的基础上 ,并且开拓了审美领域 ,挖掘出了新意。不过误读存在着正误与反误 ,而且过于强调误读的超越往往会忽视继承。面对误读 ,要坚持美学的历史的总原则 ,并全面对待不同个性化的阅读 ,树立正确的误读观 ,使社会主义文学阅读园地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2.
专业户是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破土而出的一颗新苗,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专业户的特点在于专。专业户的经济,是集体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专业户的成员,是集体的一员。专业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是通过合同制确立起来的。它需要集体提供土地、口粮、资金、原料、场所等,因此专业户发展生产,总是以集体为依托的。  相似文献   

3.
(1)从文学复变关系看,庾信复举《诗经》《离骚》以来所倡导的吟咏情性、发愤以抒情的诗学大旗,踵事增华,为宫体诗,后世或视其为梁陈绮靡文学代表加以批判,或以之为律祖肯定他对诗歌形式美发展的贡献;(2)庾信博学多识,通过诗文写作使事用典、预麟趾阁校书及制礼作乐等方式,传承播讲文化知识,为北朝文化发展和中国文化演进作出了突出贡献;(3)庾信作为萧氏诗文革新集团干将,树立起影响深远的庾信体(徐庾体)新写作范式,真正完成了文的觉醒,他所高标的以悲为美精神成为了后世写作思想泉源,一切能为当下激活古代文学(文论)功能,推进文学研究、文化建设提供学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它是具有特定历史内容的一次社会经济方面的重大变革。其主要发现,就是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在十八世纪中期开始于英国,继起于法国、美国、德国、俄国、日本等国。研究工业革命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打算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古代公文,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一)公文的社会历史具体性任何一个朝代的任何一件公文,都是出于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历史事务的需要。为了解决某一具体的社会历史事务而诉之于文字,通用公文,这就是公文的使命。公文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具有历史的具体性,甚至具体到历史的一瞬间,因而历史性同时具有时效性。如《高帝求贤诏》是建设刘汉天下的一项重大措施,是一社会大事,也是一历史大事,具有时效的紧迫性。又如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答刂)子》,建议哲宗读陆贽的奏议,这对即位不久的宋哲宗来说,从陆贽的奏议中学习治国的方法,是多么需要,这个建议又是多么的及时。由上可见,事件本身的价值给公文带来何等重要的意义。重要公文,作为历史档案、文献保存下来,后人作为研究历史、文化的资料,那重要性又是永远在的。这是公文的历史价值的又一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人认为限定词 enough 前置和后置并不导致意思上的差异,对此本人不敢苟同。下面就 enough 的词序及其表达的意义谈一点个人的看法。1、enough 置于名词之前,表示数目或数量刚刚达到说话者计划中所需要的最低标准,而放在名词之后,则表示数目或数量不仅超过最低标准,远远满足基本要求,而且  相似文献   

7.
接受美学认为文本意义并非作者或作品的意图,而是文本意义潜势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本意义不仅具有规定性,还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双重属性决定了译者必须以文本意义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翻译,读者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无限解读。这种新的文本意义观摒弃了传统的读者决定论的翻译理念,为译事活动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视读者为实现作品意义的关键,媒体批评亦视读者为生存的基石,对“读者”的共同关注,使接受美学和以大众传媒为依托的媒体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有了共通互动的基础。论文把媒体批评放诸接受美学语境下加以观照.阐释媒体批评在消费社会中对文学活动的积极意义,探讨媒体批评在文学市场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诗经》学体系中,从文学角度分流出来的译本研究尚显不足,而译本作为《诗经》接受史上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传播效果以及自身的发展,因此,《诗经》的翻译需要纳入现代《诗经》学体系,为《诗经》经久流传提供有效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0.
英语句子中存在着肯定句和否定句,这是两个不容混淆的完全对立的概念。可是,从语言形式上看,否定概念的表达方式却非常复杂,而且否定概念与否定形式又并非永远一致。有的否定句的否定意义从原来应处的位置转移到别处,有的则完全消失了否定意义,有的相反却加强了肯定含义。本人就否定意义的消失这一语言现象,试谈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11.
音乐内容的主体性及接受的双重意义张密丽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它通过人们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音乐的接受过程从感性体验开始逐渐过渡到理性参与,并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从1912年进入教育界工作,至1988年逝世,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七十六个春秋。他先是从事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实践,再是进行教材和学生读物的编辑著述;新中国成立后又直接参加全国教育的组织和领导工作。叶圣陶是一位受人尊重的教育家。 叶圣陶从1914年开始写小说,当年就发表了教育小说《博徒之儿》,而最后一篇教育小说《友谊》,创作发表于1954年。就是说,叶圣陶整整写了四十年的教育小说。据统计,他创作小说(童话除外)共110余篇,而教育小说就有40篇,占三分之一强。象《潘先生在难中》、《抗争》、《倪焕之》等,都是叶圣陶教育小说中的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13.
虽然现代中国的文学学科的建立,其理论基石基本上依赖于对域外理论的接受,但有关域外文论的中国接受史研究,在<接受的复调--中国巴赫金接受史研究>问世之前,基本上还未受到重视.该著不把"知识"创新的根基落在新观念、新方法、新视野之上,而是让"知识"回归到"问题"的求解这一原始的根本上来,以及它总是自觉地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进行考量,从而在展露出新颖的研究领地的时候,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有关接受史的独到的研究概念与方法的体系,这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的一定的范围或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具有范式开创意味的.  相似文献   

14.
以丰富的葡萄酒名的汉译译例作为佐证,以接受美学为指导,从翻译归化的视角阐述了舶来词在汉语表达中所体现的独特意境。这些汉译技巧涵盖了以音译融合意义、以音译融合汉语语素的方法,并通过分析葡萄酒名的误译及应对策略,强调以归化翻译的方式起到传神达意的翻译效果。说明语言的运用需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这样才能使所要表达的内容生动,风格自然。  相似文献   

15.
词汇学习、是俄语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大学俄语教学大纲规定(非俄语专业本科生)基础阶段所要求掌握的词汇分别是3800个(基本要求)和5000个(较高要求)。怎样才能达到此目的。牢固掌握作为俄罗斯语言三大要素之一的词汇呢?我想,除了达到正确拼写、拼读,正确进行各种词形变化诸要求外,最关健一点是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词汇意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一步进行词的基本搭配,具备造句、作文、俄汉互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清代红楼戏是当时人们对《红楼梦》小说文本的一种独特接受形式。戏曲改编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一方面立足于对宝黛爱情故事的叙述,或宣扬情的虚幻,或表现情的和谐,或强调情的永恒的接受观念;另一方面,在改编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出简单表面化、庸俗色情化的接受倾向。这种解读既有对《红楼梦》文本意义合理的接受,又有明显的误读。  相似文献   

17.
王朔的成功主要是话语的成功,人们对王朔的争议主要也是集中在他的话语层面。我们可以从受众的接受视角入手,通过分析接受主体、接受对象、接受渠道、接受语境诸因素,达到对王朔话语多元意义生成的合理阐释。  相似文献   

18.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今强调加强美育既具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素质教育需要美育的滋润。  相似文献   

19.
道教斋醮科仪虽起源于下层民间中的巫祝仪式,但在发展中不断地吸收了先秦周礼祭祀礼制的内容。道教斋醮名称源自先秦周礼,道教斋醮祀神对象及祀神方式多以先秦周礼为基础,道教斋醮器物大多承袭先秦礼制器物规制,道教斋醮礼意也多沿袭先秦周礼。这种长期而广泛的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行为,实际上显示出了道教对于世俗规则的屈服。它客观上促进了道教的官方化,并为道教争取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桐城派不仅以文法名世,其诗学也自成体系。桐城派中期代表作家梅曾亮,诗文俱佳,一时推为大师。然梅曾亮诗歌并非独取桐城,而是常有旁涉,甚至取法袁枚性灵诗学,这与其师姚鼐斥袁为诗家恶派颇相悖。考究得知,梅曾亮诗学与袁枚诗学渊源颇深,二者在诗学理念和创作实践上皆有契合之处。更可贵的是,梅氏于袁枚诗学之偏颇处亦能时时窥见,并加以矫正、补充。可以说,梅曾亮将袁枚性灵诗学与桐城诗学这两个原本迥然殊途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整合,并将合理因素纳入桐城文学发展进程中,使桐城文学成功实现了一次转型,从而确立了新的桐城文学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