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瑜  郭婷 《理论界》2009,(5):110-111
在现代社会,女大学生群体中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同这种"学得好,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舍弃自我追求,寻求"替代成就感",可见女性群体的主体意识极弱,自我评价成现自卑消极性态势.本文试从社会权威评价活动和女性主体意识两个因素入手分析它们对女性群体自我消极性评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职校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还没有建立好完整的自我体系,但却要像大学生一样面临人际关系、就业等问题,这样就加剧了危机的存在。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调查职校生的自我同一性和自我和谐水平,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帮助职校生更好地建构自我体系,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姚春梅 《南方论刊》2014,(10):69-71
民众是这个时代的政治方面的主体,对于目前的文明层面思想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公民自我的一种精神文明。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否具有公民意识以及公民意识的强弱将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本文从大学生的基本道德思想意识为核心,探讨公民意识存在于大学生之间的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校女教师的进取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女教师是我国知识女性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 ,也是高等教育中日益壮大的生力军 ,其职业成就却远远落后于男教师 ,因而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本文以进取意识为视角 ,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法 ,提出营造一个有利于高校女教师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使之对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女大学生的自我肯定意识、社会性别公平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全国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结合本校学生体育心理特征,完善课程设置,整合、优化课程结构。开展篮球专项课分层次教学实验活动,加强教学针对性与合理性,排除弱侧群体心理障碍,建立适合大学生心理、生理健康发展的最优化教学模式。提出课外1小时有氧运动实验设计,其目的:是为提高学生对人体健康发展的认知水平,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观念,养成良好锻炼习惯,有效改善大学生心肺耐力水平,为培养社会需要、体质强健的合格人才,建立体育教育的优质平台。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使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作为这场社会革命的直接后果,便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至价值观念的激烈变革、更替、冲突与震荡。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大学生群体已以其特有的姿态,形成了中国当代社会“特殊的”“准社会阶层”。 当光明而又曲折的民族振兴步伐迈入九十年代的今天,回顾一些年来大学生群体中步步升级的学潮“震荡”,使我们不得不在紧迫应付之余坐下来沉思:这一代大学生究竟怎么了?当我们在探寻大学生中纷纭复杂的思想行为的源头踪迹时,总会发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辐射”与“裂变”。“自我”意识犹如一股  相似文献   

7.
竞争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意识是人类生存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自我尊重,不愿落后别人的心理品质。大学生争强好胜,不甘人后,想干一番事业,这就是竞争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最基本反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作为一个明显的社会特征,直接冲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的公关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分析了大学生公关意识的涵义及其内容,着重探讨了大学生应具备和培育的公关意识:注重形象意识、尊重公众意识、真诚互惠意识、传播沟通意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自我推荐意识等。并提出了大学生公关意识培育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特困生心理障碍及矫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困生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拮据,容易产生自卑、孤独、迷茫、嫉妒和无奈等心理障碍。本文在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特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帮助树立自尊自强的健康人格,鼓励勤工助学等矫正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生观融合生涯教育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人生观教育中 ,融入生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 ,对大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有助于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 ,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和定位自我 ,增强挖掘自身潜力和科学安排时间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许多需要自身面对的冲突和矛盾,这些问题使大学生感到困惑、迷茫和无能为力,若不能及时处理,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理健康,而且可能引发突发性的心理危机或意外事故。探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和途径,旨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有益尝试和重要方法。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级网络建设,建立运行机制、发现存在问题,寻找应对策略,对于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形势严峻,大学生面对学业、就业、学费等各种心理压力,很容易产生角色错位和心理偏差,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失衡。因此,21世纪的高等教育必须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培养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遵循系统连续式与分散主体式相结合的内容设计原则,构建科学的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营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独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汤庆华  潘卫红 《云梦学刊》2006,27(5):123-124
当前我国大学生由于环境的转变,面对各种压力,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身心健康是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而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能从多方面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1990年之后出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湖北省3所不同类型的高校4 792名各层次、各科别的"90后"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结果:"90后"大学生在强迫和人际关系两个因子上,出现中度及以上问题的学生阳性检出率较高。和国内大学生常模比较,在强迫、焦虑、恐怖、偏执这4个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国内大学生常模。艺术类学生比理工类、文法经管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在抑郁、敌对、恐怖、偏执4个因子上男女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考录取批次上,"90后"专科生心理问题突出,本科生、高职高专、自考生心理状态相对良好。结论:湖北省高校"90后"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在强迫、焦虑等问题上比较突出,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晓艳 《阴山学刊》2009,22(2):126-128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本位性,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朋辈辅导作为一种学生自助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国内高校的重视。一些高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大力提倡并积极鼓励和支持大学生朋辈辅导,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补充。然而,由于缺乏朋辈辅导的创新,大学生朋辈辅导在国内的发展相对缓慢。心理剧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使参与者在不知不觉间获得心理帮助,促进其成长。应用心理剧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朋辈辅导,是对朋辈辅导的创新,也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拓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青岛市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学生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需求,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对青岛市350名民办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社会因素对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个人、学校及家庭因素。95%以上的民办大学生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且需要多种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切实、有效加强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