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2.
3.
一条宽敞的大道如彩虹蜿蜒在崇山峻岭,把四川、贵州、广西紧密相连。今日,四川人若要出海,再不必向东绕一个大圈子,只消驱车沿着这条叫“大纳路”的南通道向前,便可一口气抵达南海边的著名港口——北海市。 相似文献
4.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叶剑英即派他的儿子去看望胡耀邦,并征求胡对治理国家的建议。胡耀邦给叶帅提了三条建议。有些人称这三条为“新隆中对”,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工作时的秘书陈维仁则称之为“隆中三策”。 相似文献
5.
6.
胡耀邦说:小平同志说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还需要搞一本社会主义伦理学。经济学可以继承、借鉴的东西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可借鉴的东西少一些。社会主义社会是个新社会,物质不极大丰富。是不成熟、不稳固的。这就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7.
朝气即精神振作、奋发向上、力求进取的气概(与“暮气”相对)。一般多用朝气蓬勃来形容青年人有朝气。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中午同学们都要午休,唯独他一人在学校操场上运动,绕护城河锻炼,似有无限的精力。冬天,同学们都裹得严严实实的,他却穿得很少,外露手臂,冻得红彤彤的,不畏严寒,时常蹦跳活动。后来他还回忆冬泳的经历:“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相似文献
9.
在历史传统上,我们也没有腐败问题。所以我们根本就不用抗击腐败或避免腐败。这是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中的,我们的文化不相信贿赂、敲诈和腐败。——丹麦驻华大使裴德盛 相似文献
10.
方寸之间 蕴藏真情无限 三语两言 已道出祝福万千 五谷粮 滴出梨园美酒 金樽未满酒香蹿 斟一杯 八分满 细品诗画酒中间 顿觉心头一暖 相似文献
11.
12.
春秋战国时,魏安釐王问孔斌:"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鲁仲连勉强能算一个。"安釐王不赞同,说:"鲁仲连老是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无非为了做给别人看,此人表里不一,不是真正的君子。"这时,孔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就算是演假戏给别人看,只要坚持不懈地演下去,久而久之就会弄假成真,成为真正的君子。有一个流浪汉,冬天没衣穿没饭吃,饥寒交迫。当他从一个 相似文献
13.
若非经历过戴帽的屈辱,你也难以理解"摘帽"的意味。1977年5月13日,一生看重"人的尊严"的章乃器,带着残缺的尊严,以一个"摘帽右派"身份,不情愿地离开了人世。章乃器,是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今人关于他的模模糊糊的印象,来自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事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山河破碎风飘絮,卖掉小洋楼支持抗战的章乃器,和他的另外6个朋友,抨击国民党独裁统治,呼吁国民党停止剿共,组成抗日 相似文献
14.
15.
如果要列出当领导的烦恼,那么不拉一个长长的单子是说不完的,且不说太多的无偿加班,尤其让领导苦恼的是牵扯了太多精力的人际问题,中国的领导者受法家统御术的影响太深,大多信仰君子不重则不威的教条——崇尚冷而酷,因此在单位,不仅要体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而且这种冷而酷也妨碍组织合力的形成。如何避之?本土文化中自生的情不情、和不同思想,值得领导者借鉴。情不情借用《红楼梦》脂批本注解中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 相似文献
16.
近读一篇有关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先生的文章。有关他的家庭的报道引起兴趣。执政之初,李光耀就召开家庭会议,明确表示要执政清廉,请亲戚们不要存有仗他的权势发财的幻想。父亲一直做钟表生意,没有一官半职,也未因投资承包招揽或介绍什么工厂买卖而借机敛财。母亲去世时,他谢绝了人们赠送的花圈挽联,并把所得礼品全部捐赠新加坡中央医院心脏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职场"三分之二"风险常易发于任务执行的"受挫"阶段、创新探索的"迷茫"阶段、技术攻坚的"爬坡"阶段和一线坚守的"惯常"阶段。究其根本,在于个人意志不坚定而行动乏力、认知不明确而目标动摇、意识不强烈而行为放纵、担当不主动而娇气脆弱。领导者想要助力下属摆脱这一职场风险,就需引导其在瓶颈期沉住气重分析、在历练期沉下去多积累、在迷茫期稳住心看目标、在挫折期鼓起劲想初衷。 相似文献
18.
19.
1971年9月12日下午3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召集有关人员研究修改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晚9时20分左右,接到8341部队在北戴河负责林彪警卫的领导的电话报告,说林彪女儿林立衡讲“林彪要出走,到哪里去也不知道。情况很紧急”;过了一会儿,又接到报告说:“林彪的儿子林立果乘专机从北京来,这架飞机就停在山海关机场。”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古典诗词素以语句精练为妙品,亦奉表述精当为圭臬。因此古人在吟诗填词时就十分注重"炼字"亦或遣词造句、锤炼语言的功夫,所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等,都道出了他们对"炼字"的重视。事实上,凡能在一首诗词的关键处炼得好字,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并使通篇词句意境高远、游龙飞动、异彩纷呈,其所谓"诗眼"、"词眼"是也。现撷趣几例他们的"炼字"故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