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个现实,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由1980年的307.12元,增长到1996年的3101.73元,但从1989年以来,我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已连续七年处于全国最抵水平(1994年为倒数第二位),无论是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根据各省区“九五”计划所确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东部地区在15%以上,中部地区在12-15%,西部地区为9—12%,“九五”期间,收入差距拉大的幅度仍呈继续扩大之趋势。收入偏低,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区经济发展与…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际非农就业机会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农就业机会差距是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方面.文章的研究结果显示,1985~2005年间,我国非农就业机会的省际差异显著下降.通过将非农就业机会的差距分解为地区内差距和地区间差距,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和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不仅是总差距的主要贡献者,而且它们的下降也是导致总差距下降的原因.但是,由于非农就业机会在地区间扩散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目前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是总差距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出水平对地区收入差距作用的统计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双华 《统计研究》2011,28(2):39-44
 我国的财政支出政策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差距和社会福利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资源地区间配置不均等问题越发凸显,各地区人均财政支出的差距持续扩大,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能力差距,特别是公共服务能力差距在扩大。本文从财政支出的角度对我国不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其后果进行统计评价,并以此提出了财政对策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9.8%的年均增长速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随之产生,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渐突出,并呈逐步扩大之势,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仅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1、经济增长的差距:经济增长速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增长速度来看,“六五”时期(1981-1985年),全国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0.7%,东部为11.3%、银川高15.0%,比东部地区高3.7个百分点。“七五”时期(1986-1990年)全国GDP增长速度为7.8%。东部为8.2%,银川市为9.7%,比东部地区仍高出1.5个百分点。“八五”时期(1991-1995年),全国GDP年均增长速度为11.9%,东部为15.6%,银川市为11.4%,比东部地区低4.2个百分点,银川市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落后于东部。“九五”时期前四年(1996-1999年)全国GDP年均速度速度为8.3%,东部为10.4%,银川市为9.6%,比东部地区低0.8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又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阶段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选取34个指标构建省际可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分维度、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创新、开放维度差异较大,协调和绿色维度相对均衡,共享维度高低错落。各区域内泰尔指数变化显示: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大,且呈扩大趋势;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距逐渐缩小,发展失衡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指数平滑法得到的2025年预测值,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得到提升,区域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从1978年到90年代初达十多年间,由于我国东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经济、人文条件和地区倾斜政策,国内资本和外商投资很大程度上集中于东部地区。从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东部地区资本的积累、集聚规模的扩大和能力的增强,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资本区域分布走向开始发生了变化。这是迈向资本区域分布结构优化的第一步。这种优化趋势首先表现为资本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向中北部延伸,从而使国民经济生产力配置向均衡化方向发展;优化的趋势还表现为外商投资从沿海地区的南半部向中北部延伸,中西部地区与外商投资企业寻找到了发展的均…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DEA-SBM模型,测算出2008—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金融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对绿色金融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通过Kernel密度估计法进一步分析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显示:观测期内中国绿色金融效率经历了下降后回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但是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绿色金融效率始终保持领先水平;由基尼系数分解结果可知,中国绿色金融效率总体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差距的主要原因;Kernel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绿色金融效率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分布具有一定的梯度效应,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多级分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漆先望 《四川统计》2013,(12):50-50
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新挑战 人民银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深化金融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在一定时期内对贷款使用效益较差的地区提出新挑战。拉大区域存贷差距长期以来,四川银行的存贷比(即银行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都在70%以下,与存贷比在80%左右的浙江、天津等东部省市有较大差距。原因关键是贷款的使用效率相对较低。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国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98%,而四川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48%。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将促使贷款加速向不良贷款率低的地区聚集,四川的存贷比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0.
孙蕾 《广西统计》2001,(6):17-18
我国是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以现有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比较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86%,人口占59.41%,而1999年东、中、西部人均GDP的比例为1:0.472:0.372。这种不平衡已经影响到全国整体经济效益提高,加剧了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失衡,甚至危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据报道,我国的收入分配差异拉大,用来衡量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进入国际警戒线。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后高收入人群迅速增多,以及经济转型期低收入弱势群体的范围有所扩大。由引可以看出地区差异的严重程度。然而不可否认,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因素很多,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加以阐述,本文只从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一)金华市区国有工业经济已有一定规模.尤以纺织、建材、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较全,到1992年底,已有企业82家,工业产值15.8亿元(90年不变价),固定资产原值10.4亿元,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有19家。国有工业企业在市区全部工业中占主导地位.但从横向来看.市区国有企业相对落后,后劲不足,经济效益不高,不要说与杭嘉湖宁绍等发达地区比差距甚远,就是与本市范围的各县市的平均水平比也有一定差距。如下表(1992年数据)所示:以上这种状况,1993年以来也无多大改善.1993年市区国有工业亏损面又扩大到288%,平均每三家半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3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1.88元,比1996年增长75.78%,平均每年递增8.39%。在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而体现在城镇居民衣、食、住、行等消费方面的差距则表现的更为突出,此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周明  黄慧 《统计与决策》2012,(16):122-125
199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具有深刻的产业变动原因。文章以地区GDP为基本指标,通过对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别进行产业分解进行和地区分解,分析了1990~2009年2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动态变化、产业构成和地区构成,揭示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变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地区集中因素。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性因素,而非农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又是推动中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导性因素。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推进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发展以及缓解非农产业地区分布的不平衡状况。  相似文献   

14.
职工工资收入,历来是各级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不仅因为它是城镇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泰安市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企业通过改制和结构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再加上国家不断出台的调资政策.全市在岗职工的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但是,行业间、地区间、不同经济类型间工资水平的差距呈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是中西部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省份,大庆 经济的拉动是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黑龙江省人均GDP 为13897元,扣除大庆因素,人均GDP为10649元,在中西 部省份中的位次将由第1位下滑到第4位。1995年大庆 人均GDP18438元,比上海低504元,比东部地区的北京、 广东、浙江分别高5365元、9943元、10364元;2004年大 庆人均GDP达到47667元,比上海低7640元,比东部地区 的北京、广东、浙江分别高10834元、28351元、23845元。 与上海差距有所拉大,与东部发达地区正差也在拉大。 大庆作为资源型城市虽然地处中部地区,但本身人均 GDP较高,除略低于上海以外,已经达到东部发达地区 的先进水平。2004年大庆对全省人均GDP的贡献率达到 23.4%,表明大庆在全国全省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是由自然条件、交通条件、人才条件等等历史原因所造成的。但是,中西部地区国土面积827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8616%;人口68145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686%①,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测度方法设计为基础,对缩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方案进行了实施效果研究。以全要素生产率(TFP)和人均GDP为研究变量,融合不同测度方法的互补优势,构建经济发展不平衡指数(EIDI)、Theil-L指数和Zenga指数分别测算了2004—2019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发现三大地区和全国的经济不平衡呈现先减少后扩大的演变态势,证实了2004—2016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缩小的研究结论。对Theil-L指数进行分解,发现三大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引起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对总不平衡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次之。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少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是实现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最优路径,且不平衡程度平均可减少8.24%;缩小区域内差异是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潜在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区差距也在不断扩大。许多学者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密切相关。运用面板协整技术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无论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增长都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原因。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强化了业已存在地区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地区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却越来越大。文章采用GE指数分析方法对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地区差异主要贡献主要来自于东部经济带分配差异。农户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分配差异是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异的主体,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收入分配差异的进一步扩大是造成农村居民收差距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率始终保持在8—9%。与此相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绝大部分地区已处于温饱有余的阶段,正向小康迈进。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到1996年底,已由1978年的2.5化减少到5800万,这是一个辉煌的成就。但是,应看到虽然我国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各地区、各阶层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一、我国消费水平差距扩大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