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西北史地》1984年第三期所载拙作《红二方面军属部长征经过青海初探》,对红二方面军经过青海的行程路线、时间、目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文依据张子意的《长征日记》,着重指出了红二方面军进入青海的目的是筹粮,至今看来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另一方面,文章认为红军长征进入青海的只是二方面军“属部”(即红六军、三  相似文献   

2.
一年来,《水浒》研究领域中最受重视关注、而又最为复杂错综的课题,大约莫过于施耐庵研究了。国内许多报刊相继发表了一批有份量的考证研究论文,大体上提出了以下三种主要观点:一、认为《靖康稗史》的编者耐庵就是《水浒》作者施耐庵,他是宋末元初钱塘人;二、认为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海陵白驹场人,即今兴化施家桥、大丰白驹镇施族的祖先;三、认为施耐庵是郭勋门客的托名,《水浒》成书年代不早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教授黄楠森在《青海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发表论文指出,当前哲学研究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是:人的问题、实践的问题和主体性问题。这三个问题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何处的根本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三个问题上确实有缺点,不改进是不对的,但过份了,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有可能导致自由化。作者强调,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上海世界书局排印的《聊斋全集》收有鼓词七种。《聊斋全集》的材料的提供人路大荒先生,在解放后对这七种鼓词的作者问题,又提出了新的看法。在《<聊斋全集>中的<醒世姻缘>与<鼓词集>的作者问题》一文中,他认为《问天词》、《东郭外传》和《孔夫子鼓儿词》三种,“作者的姓氏或流传有自,或见于记载和志书,班班可考,不容任意拉扯,更不应硬说是蒲氏的作品;另外《逃学传》等四种,“不见于碑阴著作表,行述行略,更没有说到有鼓词一类的著作”,把它们加于蒲松龄的名下,是值得怀疑的。关于《东郭外传》的作者问题,路先生列举了两种说法:一是清乾隆时人曾衍  相似文献   

5.
《青海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发表邸乘光先生如题文章。作者从人民当家作主思想的提出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客观必然性,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体现和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谈到第一点时,作者追溯到了西周时代的“民主”概念。在阐述马列主义对“民主”概念的理解时认为,“民主”的本意即体现多数人的权力、多数人的政权,多数人的统治。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时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各项公民权利;享有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力。在谈到第二点时,作者认  相似文献   

6.
浅析土族民间文化中的多重宗教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族属古代东胡系统的民族 ,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起源于大兴安岭 ,后南徙辽东为慕容鲜卑。后因慕容鲜卑中吐谷浑与慕容★不和 ,率部西迁 ,由阴山到今甘肃临夏一带 ,继而在今甘肃、青海境内氐羌故地建立政权。随着吐谷浑国的强盛、衰落、灭亡 ,逐渐吸收融合周围民族 ,在明代演变成土族。土族民间文化不仅绚丽多彩、异彩纷呈 ,而且给人一种兼容并蓄、包罗万象之感。这种特殊的文化价值体系的形成不仅是承袭其先祖文化的结果 ,而且也是土族形成过程中与羌、汉、藏、蒙古等民族相融合的结果。一土族民间文化中多重宗教信仰 (包括萨满教、…  相似文献   

7.
封日贤在1991年第4期《青海社会科学》发表如题文章,从五个方面就人权问题陈述了已见。一、人权问题的由来。作者认为,人权问题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是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对封建专制社会的革命斗争中提出来的,就是用人权打倒封建主权,否定宗教神权统治。二、两种对立的人权观。作者认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人权观区别在于:阶级性质不同;历史根源不同;思想基础不同;三,人权问题和人道主义。作者认为,人道主义和人权问题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  相似文献   

8.
现今格学界认同《土族格赛尔》1源于藏族《格萨尔》,但当它一产生就深深扎根于土族的泥土之中 ,散发着土乡泥土的芳香。本文简述《土族格赛尔》中宗教信仰的多元整合性 ,并探讨其产生的外在和内在原因。一、原始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曾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原始宗教。土族宗教信仰中有很深的萨满教的文化基因。萨满教对宇宙天地的构思是分层的 ,把宇宙看作三层 :上界为天界 ,中界为人界 ,下界为地界。《土族格赛尔》中天界为“腾格里”,天神为“长生天”。“长生天”是宇宙的统治者 ,也是正义的支持者和生命的源泉。萨满教中对…  相似文献   

9.
本来,“长江《读书》奖”的评选是读书界的一件幸事。但大概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评奖竟然评出了一个“《读书》事件”。据笔者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观察,这个事件有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有人评判这个奖有失公允,基本上是《读书》自己的人(编者和作者)给自己评奖,谓之创“中国学术腐败之新高”;二是由此引发了一些人对《读书》这两年来立场的不满,使之成为宗派的刊物;三是对《读书》的批评引发了一场斯文扫地的人身攻击。在香港的《读书》作者、“长江奖”评选委员会委员甘阳在没有弄清楚批评他的文章作者的情况下,用典型的“文革”…  相似文献   

10.
墨子是河南鲁山人——兼论东鲁与西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于是哪里人氏?历来有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鲁国人。《吕氏春秋》中的《当染》和《慎大》两篇,高诱注:“墨子名翟,鲁人。”这里说的“鲁人”,据孙诒让在《墨子传略》中考证,是指鲁国人。二是宋国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墨翟宋之大夫”,墨子在宋国的活动较多,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见于多种古籍,于是一些人就认为墨子是宋国人。三是鲁阳人。毕沅在《墨子注》中,根据《墨子·公输》篇的记事,认为墨子是鲁阳人,因为鲁阳当时属楚,所以墨子也就是楚国人。可是从一些反映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关于《太平经》成书的情况关于《太平经》的产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先有本文若干卷,后来崇道的人继续扩增,逐渐成为一百七十卷。”(《太平经合校前言》)这是王明同志的说法。一种认为并无本文若干卷,“是当时秘密流传的原始道教中很多人的著作,经过逐步积累最后汇集而成的。”(《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第69页)这是卿希泰同志的说法。两种说法的共同点是:(一)都认为《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二)有一个广泛存在的民间道教或原始道教;(三)有逐渐增多的或众多的崇道者或道教徒造作道书,《太平经》就是在此基础上编成或扩增而成的;(四)由于作者不一,因此内容庞杂,容纳了对立阶级的思想。这两种说  相似文献   

12.
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向有二说:一种观点认为,《招魂》系屈原所作。首倡此说者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写道:“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这里虽未明言,但他把《招魂》置于三篇屈作的中间,并称“悲其志”,可见是视为屈原之作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招魂》系宋玉之作。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3.
《青海社会科学》1989年第4期,发表了题为《试论毛泽东的主客体观》的文章。作者陆云彬认为,长期以来,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各种教科书中,只是提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问题,几乎没有提到主体与客体的问题,以致给人们造成了似乎毛泽东不讲主体与客体问题的错觉。其实,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科学体系中,这一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在《毛泽东哲学批往集》中得到了佐证。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一是主体的能动性。作者引证列宁的话说,主体既是指人或人类,也是指人的思想或意识。前者是基本含意,后者是借用和引伸的含意,后者是由前者派生出来的,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毛泽东明确批注“抽象的人与具体的人。”言外之意,费尔巴哈作为唯物主义的典型代  相似文献   

14.
瑶族居住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一百五十多个县(市),共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关于瑶族族源问题,古今中外的史学工作者曾作过了大量的研究,也写过不少的专论,但是,看法不仅不统一,而且分歧似乎越来越大。以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另一种认为源于“五溪蛮”;第三种认为源于“山越”。近年来又出现了“多元论”,认为瑶族应包括以上三种来源。本文拟将自己在最近参加《瑶族简史》一书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东部是我国少数民族形成和生活的重要区域之一,吐谷浑进入青海东部的时间大体上和241—382AD的冷期相对应,而吐蕃、蒙古族、土族和撒拉族的形成或进入青海,基本上都是在寒冷的气候背景下进行的。寒冷的气候是一种驱使社会和文化分化的重要因素,而这种分化的因素又导致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民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正> 明代青海土官李文因屡立战功,官至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大同镇总兵官,曾被明英宗赐予勋号“奉天翊卫宣力武臣”,武官散阶特进荣禄大夫,武官勋级柱国,封爵高阳伯。他是后来青海“西伯府李土司”的始祖,对青海历史产生过一定影响。李文不仅在青海赫赫有名,明代在全国也是能数得上的人物。然而对于这一人物,我们过去研究得还很不够。熟悉青海历史的人都知道李文祖籍青海、孰料他的籍贯却在陕西华阴,大家熟知李文的后裔是土族,却不了解李文原为汉族,后来才转化为土族。……。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李文有关的基本史实作些考察和探讨,请专家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7.
杂剧《真傀儡》非王衡所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傀儡》的作者,有三说:王衡;无名氏;陈继儒,一般都认为是王衡所作。其实,这还有进一步查考的必要。沈德符在《顾曲杂言》“杂剧”中明确指出,《真傀儡》是王衡所作。沈氏与王衡、陈继儒是同时代人,按理说,这个记载是比较可靠的。奇怪的是,崇祯初沈泰编辑《盛明杂剧》,收录  相似文献   

18.
<正> 王连洲先生在《东岳论丛》1990年第3期发表了一篇《<金瓶梅词话>作者兰陵笑笑生即谢榛考辨》,认为“《金瓶梅》是二人以上合作的书。它的主笔作家谢榛就是兰陵笑笑生,辅助作者是昆山郑若庸,写书的发起人与组织者是赵康王朱厚煜。”王文中的不少观点难以令人信服。现抒发一些我们的管见以便切磋。  相似文献   

19.
一、《周易》的編纂《汉书·艺文志》說《周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这是传統的說法。孔子不作《易传》,从宋欧阳修《易童子問》提出疑問,經今人的研究,可說已成定案。至于伏羲、文王以至还有神农、夏禹和周公,过去也被认为和《易》都有关系,但异說紛纭,誰也沒有充分的証据。今人研究,則不肯定作者。郭沫若先生在写《周易的时代背境与精神生产》时說:“易經是古代卜筮底本。它的作者不必是一个人,也不必是一个时代。”聞一多也說:“卦爻两辞,本非出自一手,成于一时,全书卦爻异义之例,曷可胜数?”郭沬若先生后来作《周易的构成时代》一书根据《易》五条爻辞說“中行”,认为一定是指晋中軍将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问题的提出 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多认为邈川城在乐都,宗哥城在平安。《甘肃通志》:“隋西平乃汉破羌地,晋,宋时为乐都,唐为鄯州,宋为邈川城,置乐州,在今县西。”《青海历史概况》:“青海东部宗哥城(今平安镇一带)的僧人李立遵(又名郢成蔺逋叱)和邈川(今乐都)人温浦哥,是当时这一带的实力人物,‘帐族甚盛,胜兵六七万。”《青海历史纪要》:“公元十一世纪初,青海省东部的宗哥城(今青海省平安县)僧入李立遵和邈川(今青海省乐都县)首领温浦哥,都是青海东部藏族地区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