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事一议"为何寸步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事一议"制度的作用和重要性在现实中被大大高估了,现实运转困难重重。本文通过"一事一议"制度出台背景与实施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了"一事一议"制度的理论前提和现实约束。指出"一事一议"制度无法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一事一议"是较简单的议论文,也是议论文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一事一议",就是对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或读到的某些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评判,使人读后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引起关注和重视。由此看来,所谓"一事",就是指一件事情、一种现象或一则材料;"一议"就是从"一事"中提炼出论点,然后进行论证。这样一分析,"一事一议"议论文的基本思路、基本结构也就清晰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一事一议”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其在公共产品供给目标之外,还确立了减轻农民负担的目标,目标的二元化及其内在冲突导致了制度绩效的低下。据此,“一事一议”在政策定位上应摒弃上述二元目标,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主要载体,立足于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村"一事一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践困局及其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行了分析。由于"一事一议"制度设计中存在二元目标冲突、多元权力结构制约、利益集团操纵、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使"一事一议"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了"有事难议"、"议事难决"、"决议难行"的困局。因此,要走出实践困境,必须从目标矫正、权力规范、选择性激励机制提供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进和重构。  相似文献   

5.
对"一事一议"制度的几点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税费改革必然带来原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解体,而现阶段在广大农村实行的"一事一议",由于流动人口、宗族势力、农民贫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践中达不到理论上的最优解,甚至可能得到一些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找出在实践中影响"一事一议"达到最优均衡的各项因素,并从制度的角度加以分析,是有益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认识、利益、心态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被调查人可能有意或无意地隐藏自己的真实看法以配合调查人的调查,从而使政策性调研陷入“配合陷阱”,导致实际执行时政策的失灵。“一事一议”政策即凸显了这一陷阱。欲期走出政策性调研的“配合陷阱”,需要对调研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参与机制、决策机制等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魏盼生 《源流》2012,(17):43
今年汕头市全面铺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集中力量建设农民急盼解决、直接受益的村级公益事业,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汕头市的村级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以及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据悉,今年"一事一议"省级以上财政奖补资金3030万元已下达汕头市,市、区(县)两级财政共配套757万元,将撬动全市筹资投劳达7575万元。据介绍,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是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为载体,以村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探索建立"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一事一议”应缓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从安徽的实践看,改革中所推行的“一事一议”又是不成功的。税费改革前,村内生产公益事业主要靠村干部向农民筹钱,由于农村行政压力体制的客观存在,也由于村级腐败的蔓延,乱收费、乱集资现象屡见不鲜,农民群众十分不满。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以下公益事业主要靠“一事一议”。按照改革方案规定:“村内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9.
魏盼生 《源流》2012,(9):43-43
今年汕头市全面铺开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集中力量建设农民急盼解决、直接受益的村级公益事业,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汕头市的村级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人居环境以及基层民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据悉,今年"一事一议"省级以上财政奖补资金3030万元已下达汕头市,...  相似文献   

10.
刘平 《社区》2014,(16):37-37
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激发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热情,增强社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的主要课题。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兰陵街道浦北社区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从命令式向疏导式转变,从直接灌输式向参与互通式转变,建立居民参与自治互动平台的新路子。如今,浦北社区居民开展自我教育管理的自治平台——“百姓说事·阳光浦北论坛”已开讲一周年。  相似文献   

11.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用于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的资金改用“一事一议”的办法筹取。这项政策的实施,在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政策本身的缺陷和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也引发了很多农民的怨言和不满;特别是在农业税取消后,已成为一些地方干群矛盾激化的焦点。笔者认为,现行的“一事一议”筹资政策与农民的意愿、公共财政的宗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应当取消。  相似文献   

12.
13.
对河南、宁夏、陕西3个省(自治区)180个村庄进行实地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水平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计算得到所调查村庄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将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标准化后作为因变量,选用Tobit模型探析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总体得分低于平均水平,3个省(自治区)差异较大,只有宁夏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高于平均水平,综合得分值为0.065;其次是陕西省,综合得分值为-0.01;河南省排名最后,综合得分值仅为-0.056。对影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距县城距离、打工人数比、是否为示范基地、政府投资力度和农户收入差异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有显著影响。打工日工资水平、村庄经济状况差异、是否有小农水重点建设项目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水平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项目制与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税费时期,国家向农村输入大量财政资源,通过项目制度向农村供给公共品。项目制度使得农村公共品供给的筹资方式从“制度外”转向“制度内”,并且强化了公共品供给自上而下决策体制。自上而下决策体制使得国家无法通过项目制度有效获取农民的公共品需求,项目制度的利益协调功能和监督功能受阻,进而加剧了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难题。项目制度的优化路径是改革资源输入方式激活基层组织,建立自下而上决策机制,化解农村公共品供给“最后一公里”难题。  相似文献   

16.
《金陵瞭望》2011,(19):86-86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抓重点、抓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工作。村两委干部发挥好带头和表率作用,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决策、村民自愿出资出劳和政府奖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建设中的利己与利他的矛盾问题.然而,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都还没有提出一个非常好的解决路径.通过对"斯密难题"的研究,借"斯密之手",在承认个体利益的合理性的同时,又要提倡社会经济发展的道德性,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一条社会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8.
集体行动的达成是解决公共事物治理问题的关键.对于小而分散的农村公共事物治理亦如此.集体行动的达成,一方面需要所在社群的共同行动,另一方面则需要与外围组织的多中心合作治理.对于当下中国农村公共事物治理而言,一方面要使“马铃薯”式结构的农民充分组织起来,合作参与治理;另一方面,需充分发挥以政府为主导的外围组织的支持作用.而在当下村民自治情境下,如何通过政府的外部制度供给,引导、激励农民合作参与治理,是问题的关键.通过对螺百社区“一事一议”制度的考察,成功的外部制度供给与实施,解决了农村公共事物受益的普遍性、公平性、参与性以及信任性问题,化解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间的矛盾与冲突,克服了“搭便车”的心理与行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农民合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代我国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的文化建设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一环.没有农村文化类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没有农村整体精神面貌的改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基于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回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实要求,以农村文化类公共服务的供给现状为研究切入口,考察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文化类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文化类公共服务存在供给困境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供选择的供给路径,以期为提高农村文化类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今天 ,近代美学本身成了艺术实践反叛的对象 ,这表明了近代美学的终结。然而 ,当代美学并未走出一条新路 ,而是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艺术与非艺术的界线已经模糊。反思美学在当代的危机 ,必须重返近代美学的真正起点———康德美学 ,才能探明美学危机的根源。康德美学所提出的“想象力”概念超出了他的理性主义美学的范畴 ,说明了摆脱美的实体化之困难所在。克服此困境的惟一出路 ,在于克服理性形而上学 ,走向当代生存论的存在论境域 ,阐明艺术、美和真理的生存论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