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我国TD-SCDMA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完善,关于3G牌照发放的悬念即将揭晓。面对如今一些运营商在公开场合表现出的对TD-SCDMA的热情不够和私下“先斩后奏”地进行WCDMA基站建设,笔者认为,着眼于长远利益,运营商恰恰应该积极对待TD-SCDMA。基于TD-SCDMA在技术层面具备的显著优势和政策层面享有的大力扶持,其在3G市场上的先发优势、明确的市场应用前景以及帮助运营商提高国内外电信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将成就运营商在全球实现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3G的普遍应用,3G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3G网络下的数字图书馆将在服务内容、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做出突破以往的重大变革,图书馆服务也将向更高质、更高效、更个性化和更人性化方向发展。随着3G技术日臻完善以及网络建设的规模化的提高,3G手机用户也与日俱增,加之我们不断改良其带宽性能,无线网络大有替代传统网络的趋势,因此现代的数字图书馆开展3G服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针对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意识形态危机,毛泽东通过加强对苏区群众的科学文化教育、繁荣发展苏区文艺事业、加强党的政治宣传和动员、制定政策团结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措施,为战胜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各种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障。毛泽东在苏区的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对指导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是和谐社会建设在公共管理领域提出的重要要求。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着缺乏危机意识、危机认识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应在和谐社会观的指导下就上述问题作出合理规划,本文就加强我国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提出若干建议,确保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高校班级建设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当前3G环境下,新媒体、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校班级建设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研究适用于3G环境下的高校班级建设对策,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班级建设,发挥高校班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3G环境下的班级建设,要着重利用3G网络互动交流功能,扬长避短,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构建适应3G网络环境的班级管理模式,推进高校班集体建设与时俱进;利用3G网络环境发挥优秀集体和个人的典型示范作用;创新班级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方式;加强辅导员及班级干部对3G网络技术的掌握、运用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3G在高校校园应用,高校3G网络文化建设成为必须。与传统高校网络文化相比,高校3G网络文化有独特的自身特征和功能。高校3G网络文化建设要从精神文化入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同时,要积极发挥制度的规范性和高校师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通信基站已成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对城市功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移动通信基站的设置尚缺乏必要的规范和规划.为此,提出了整体规划、集约化、景观化的基站建设和管理措施与建议,在解决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模性发展的同时,实现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建设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移动3G与2G协调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G牌照一旦发放,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移动将面临着同时运营两张移动网络的问题。对中国移动来讲,在3G与2G即将共存的过渡时期,协调2G和3G的发展,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确定对3G的投资规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建模方法是本文研究的基础,2G与3G的协调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2G与3G的协调发展体现在2G与3G的网络规模、用户数和年利润等方面。本文对各个子系统进行了具体分析,建立了因果关系图及流图,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系统动力学方程。借助对模型仿真结果的初步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外生变量不断的调整,实现了对仿真模型的控制,最后,我们得出了较好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逐渐取代传统政务,移动政务凭借其在针对性、响应速度、覆盖率和可及性方面的优势逐渐超越了传统电子政务。随着3G的发展和“无线城市”计划的提出,3G手机作为核心的移动终端,将在“无线城市”和移动政务的建设中大展拳脚。届时,3G手机在移动政务中的应用也将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和政府信息发布模式的创新,推动信息化的、无线的、高效的、透明的、互动型和服务型的新型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随着3G时代的到来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移动电子商务已成为现实。当前,传统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应用中遭遇瓶颈,而3G移动电子商务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利用SWOT方法对中小企业实施3G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企业实施3G移动电子商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众翻身的一个重要环节,解放区文学对示众的描写一改鲁迅等人的批判色调,充满肯定意味。这种新型示众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使民众取代地主成为社会的主人;而且解构了传统的社会关系结构,使阶级意识取代传统人情成为社会人际关系构架的基础。然而,由于作家们反思意识的缺席,过于强调阶级怨恨与阶级暴力的革命性与合理性,忽视了程序正义的重要性,使得这种示众描写潜含着人性与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2.
建立和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公共危机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政府公共危机发生的频率加快;二是危机的不确定性加剧;三是危机发生的形态和危机的种类更加复杂多样。政府应通过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重视危机预防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培育健康的人文社会环境等多种途径,建立并不断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地面出入口广场不仅是城市交通节点,而且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利用修建地铁的契机,积极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和空间环境。针对地铁3号车站出入口广场的特殊区域位置,对潜在的功能和使用者的要求进行综合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人性化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几点要素。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危机多发时期,自然原因和潜在的社会矛盾都可能引发社会公共危机。如何对危机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越来越成为现实和紧迫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一部分。文章通过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的角色分析,探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政府政策取向,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危机所带来的损失,保持社会和政府在危机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公共危机频繁出现,我国传统的应急管理体系无法有效地控制危机的发生和发展,建立新的应急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有效的应急管理体系,政府将公共危机的管理纳入到一个有准备、有步骤、有条理的过程中,从而能有效保证政府职能的继续,将生命财产的损失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中国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危机不仅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挑战,而且关系到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公共危机事件的治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为了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的治理,中国政府在确立危机意识的同时,必须进行适度的制度安排,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基层农业推广体系长期以来对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新形势下原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制约了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的发挥,且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区域站建设,承担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就成为改革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一个必由之路。本文阐述了黑龙江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中创建区域站的必要性,对山西、甘肃、河北等省份县级区域性站建设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黑龙江省区域站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种非传统威胁不断造成公共安全危机,军队在处置和解决公共危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从军队参与一些危机事件的处置情况来看,军队在应急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应急管理思想认识模糊、指挥关系不顺畅、军地信息资源不融合、军地联训不高效、协调沟通不顺畅、法规体系不健全等结构性缺陷。因此,加强公共危机状态下军队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应探索应急管理的基本规律,提高应急管理的思想认识,构建科学的应急管理机制,健全应急管理法制。  相似文献   

19.
论信息化时代的公共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提出了以行政公开、公共信息的及时透明为核心内容来革新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制度。其具体做法:一是澄清认识,走出全能政府独治主义和行政信息由政府垄断保密的黑箱运作误区;二是及时向民众和国际社会公开危机真相与危机行政的有关信息,打破政府处理危机过程的失语状态;三是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与交流,借助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稳定公众情绪,消解或减少危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煤炭企业危机传播过程中政府、企业、媒体、公众四个主体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及责任担当问题,从煤炭企业身份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入手,结合新时期舆论环境和受众的新特点,研究了大众传媒在传递信息、反映和引导舆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强大力量,对四者在煤炭企业危机传播过程中各自的角色担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