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学界以往对中国抗战意义的认识比较狭窄,有的问题更讳莫如深。本文旨在放宽视野,变换角度,通过对国际地位、民主、国际双边关系以及世界格局等问题的审视,进一步阐释中国抗战的深远意义,为当代人类提供清醒的意识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对于当时中国政局的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史学界基本已成定论。当然还有一些问题,如:张学良、杨虎城两人在发动事变时所起的作用;周恩来和蒋介石是否会过面,会面时谈了些什么。自2000年以来,有的学者在研究新史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别于传统观点的新观点,只有经过探讨、争鸣,我们才能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历史学家波尔什涅夫和法国历史学家穆尼埃之间就17世纪法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的一场辩论,作为冷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界和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界之间一场成果甚丰、影响深远的学术交流,是世界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为国际史学界所瞩目,但却长期为我国史学界所忽视。波穆之争直接涉及有关法国大革命起源的许多重大历史问题,自然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深化;但更重要的,也许还是它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如何通过提升自身的科学性来推动世界历史学发展这一问题上提供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关于古希腊“荷马时代”的社会性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有过明确的论断,所以,在许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了。荷马时代,就是军事民主制时代,在摩尔根的原始社会史分期中,属于野蛮时代高级阶段。长期以来,无论苏联史学界还是中国史学界,举凡通史、专著和论文,只要有所涉及,无不恪守此说。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国际联盟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长期以来 ,我国史学界对这一组织的研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近10年来,关于国际联盟的起源、威尔 逊与国际联盟、对国际联盟的重新评价、国际联盟的性质和作用以及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比 较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问:米洛夫教授,您能否谈谈苏联和俄国史学界研究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问题的基本阶段、主要方向和现状?答:苏联史学界围绕俄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研究的基本阶段和方向问题太大,靠一两次对话难以回答,我仅想简单扼要地谈谈这方面研究的基本趋势。在苏...  相似文献   

7.
关于第一国际的组织性质问题,国内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国际是第一个群众性的国际无产阶级政党(或各国工人阶级政党联盟)。这种观点不符合第一国际的实际情况,很难令人苟同。正确判断第一国际的组织性质,主要在于如何认识第一国际建立的历史条件、纲领与章程、组织成份和它活动的历史。因此,笔者想就上述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的同行。  相似文献   

8.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权,对秦律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法制史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秦律虽然严酷但却包含人道精神。人道精神和人道主义理论是既相联系又有所区别的。秦律在公共利益的维护、社会活动的管理、家庭关系的协调以及具体的司法活动等方面都体现了人道的精神。当然,对秦律中的人道精神应当给予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大陆蒋介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陆史学界自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有关蒋介石研究的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并扼要介绍了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的学术观点。本文认为,大陆史学界在蒋介石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蒋介石的认识和评价也越来越趋于真实和客观。但本文也认为,大陆迄今为止对蒋介石的研究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推动蒋介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史”研究已成史学界热点,成绩不小但也存在一种否定过多的倾向。要搞好“国史”研究,仍须解决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一)要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的立场,满腔热情地歌颂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人们更加热爱共产党、更加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二)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三)要详细地占有材料,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国史”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以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古代东亚国际体系理论的研究,学界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汉唐东亚”与“明清东亚”,根据汉唐时期或明清时期的东亚国际体系所提炼出的要素对于10至13世纪的东亚解释力不足。虽然学界关于10至13世纪东亚各政权间具体问题的探讨,为宏观探讨同时期东亚国际体系奠定坚实基础,但仍未步入理论层面。制度化的封贡体系的形成时间正是在11世纪初,即辽朝中期。缺乏对10至13世纪的东亚国际体系的整体把握,无法正确、深刻地理解东亚是怎样由“汉唐东亚”步入“明清东亚”,进而也就无法正确认知当代东亚国际问题的历史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以来,学术界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价值和底蕴、向纵深发展与向基层延伸的路径、与高校党的建设的关系、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系、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体而言是热点突出、内容广泛、视角多样。为了更加系统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该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点。具体而言,在研究内容方面,要强化对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落实方面的研究;在研究视角方面,要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为多样的维度;在研究方法方面,要善于运用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与红学结有不解之缘。在旧红学时期,江苏的红学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入20世纪之后,江苏红学经历了三个时期,在最后的20多年里突飞猛进,取得了全面的丰收,在全国红学界已举足轻重。本文概述了20世纪江苏红学研究的发展,论述了江苏红学研究的特点,并对新世纪的江苏红学研究提出了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20世纪辽金各种文体创作的研究状况作一鸟瞰式的考察、评述,以期提供学术进展线索,内容涉及诗、词、文等传统文学体裁和戏曲、散曲、诸宫调等当时新兴的文艺样式.这是<20世纪辽金文学研究概论>一书的部分节略.  相似文献   

15.
冷战结束后 ,意识形态因素失去了影响国际关系的支配地位 ,国家利益重新成为主导性力量。整个世界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时期 ,但霸权主义、新干涉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将成为对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威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扩大将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 ,也使国际竞争更趋激烈。经济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国家主权被削弱 ,国家仍然保持着对内对外政策的最高权力。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总趋势 ,由于国际力量总体失衡 ,美国谋求单极霸权体系的意图更为突显  相似文献   

16.
第26届国际大体联学术大会于2011年8月13-16日在中国深圳大学举行.围绕大会的主题:“大学体育从‘怎么样’的文化到‘为什么’的文化”以及五个分主题:奥运会与大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影响;教育、道德与体育;大学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对大学体育实践的新思考以及大学体育产业等问题,学者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本次学术大会论文作者地域分布广,覆盖面大;在研究内容与选题上呈现出了多方位、多视角和多层次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向综合性实证性的转化;在研究成果上,应用性和对策性成果比例较高.通过对学术大会论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为促进我国大学体育科研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际法的本体,就是关于国际法本质的抽象存在,是一切关于国际法的现象与意识的来源。在国际法研究中引入本体与本体论概念最大的意义,在于将对国际法本质问题与非本质问题的研究区分开来。本体论语境下的国际法研究新进路包括:否定之否定规律;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的结合;自然法与实在法的结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茶马贸易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收集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学术界近一个世纪有关茶马贸易这一特殊民族贸易形式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根据该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本文将其分作三个阶段加以介绍 :从 2 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为第一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 1 979年为第二阶段 ;2 0世纪 80年代至2 0 0 0年为第三阶段。文中还着重就茶马贸易与民族关系、茶马贸易的起始时间、“金牌信符”制问题、封建政府经营茶马贸易的目的以及茶马贸易的历史作用等学术界较为关注的诸问题的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分歧分别作了综述。最后 ,作者指出 ,茶马贸易的研究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公元4~6世纪北方地区发生了14次瘟疫和7次畜疫灾害,瘟疫的发生主要在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地区;畜疫的发生主要在今山西、河北、甘肃、苏北地区。疫灾的发生具有稀少性、严重性、地区性、群发性和大部分由战争引发等特点。总结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末北方地区疫灾基本情况与特点,有助于为现代北方疫灾研究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甲骨学已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是探讨华夏古代文明和传统文化渊源的前沿窗口。三千年前殷商王都甲骨占卜实物的出土,给人们提供了再探古代甲骨卜法之奥秘的机会,进而拉开了寻找甲骨占卜之原始的序幕。从殷虚甲骨文的发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这段历史时期,对甲骨占卜的研究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研究面还比较窄。但董作宾、胡厚宣等先生的成果值得重视。建国后到21世纪初,随着考古发掘的开展以及多角度研究的深入,甲骨占卜研究呈现出了新的生机,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对整个甲骨学研究来说,甲骨占卜研究仍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