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约在齐梁时以诗名,与任昉享有“沈诗任笔”之誉。梁元帝萧绎说:“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眺、何逊。”可见沈约一生写作了许多好诗。沈约诗作到底有多少?可从他诗文的结集与散佚情况推知。《梁书》和《南史》的《沈约传》都记载有“文集一百卷”,《隋书·经籍志》连目录作一百一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  相似文献   

2.
齐梁时期的诗歌创作,存有“典正”、“事类”、“俗艳”三派,而“俗艳”明显居于压倒的优势,说明俗化已成当时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这种俗化趋势,反映在内容上主要是指艳情诗和悲情诗的泛滥,表现在语言形式上则是由晋宋诗的典雅奥博转向清新流丽。促使齐梁诗歌俗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民歌,尤其是吴歌、西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鲍照是晋宋诗运转关之际的重要诗人。他在继承建安、正始文学的基础上 ,对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开拓和创新。他的创作不仅彻底摆脱了玄言诗的影响 ,而且在诗歌的体式和风格上对齐梁乃至唐宋诗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穆旦诗歌文本的晦涩标志着现代派含蓄追求发展的极致,他创造的意象不仅新颖而且自成体系,其诗在具有哲理性的同时又充满了强烈的抒情性.穆旦对诗歌形式的选择或他诗歌艺术形式的特色与他诗歌的内容密切相关.诗歌内容的思辩性是穆旦诗歌的晦涩难懂的根本原因;他诗中大量的意象是他灵魂的追逐、艰难与痛苦的显现;也正因为穆旦反复倾诉着自己无法排遣的痛苦,其诗才具有了强烈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5.
<正> (一)在齐梁文坛上,任昉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时人看来,他的成就并不亚于谢朓、沈约,所谓“沈诗任笔”(《诗品》)或“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文章”(《梁书·沈约传》),是当时人普遍的看法。梁简文帝萧纲在给湘东王(元帝萧绎)的信中曾称:“至如近世谢朓、沈约之诗,任昉、陆倕之笔,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梁书·文学·庾肩吾传》)。即使在北朝,人们也认为他是梁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如北魏济阴王元晖业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温)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魏书·文苑·温子升传》)。所以北齐文人邢劭和魏收,一个爱慕沈约,一个  相似文献   

6.
布莱克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许多诗歌都吸引着读者,他的诗歌的表现手法有许多与其他诗人不同的地方。其诗歌的独特的表现手法造就了他的经久不衰的魅力。首先,简单的词汇构筑了朗朗上口的诗句,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其次,他的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更加深了读者对他的诗的理解。再次,重复手法的使用不仅在诗中增加了力量,而且烘托气氛,从而表现出整个社会风貌。还有他的诗歌意象有许多不同的阐释,给读者以无穷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的文学创作是从诗开始的,他的文学翻译工作也是从诗开始的。施蛰存的文学翻译主张兼收并蓄,但他更热衷于现代主义诗歌的译介,他所翻译的外国现代主义诗歌作品一直影响到新时期的朦胧诗。  相似文献   

8.
郭本荣  王珂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99-102,108
戴望舒翻译诗歌的数量远远超过他创作诗歌的数量,这取决于历史处境与他的文化选择。他在现代新诗史上的位置不仅仅在于他开创的新诗风,也在于他通过译诗为汉语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语言质地和迥异的想象空间。戴望舒诗歌翻译也展现了其文学与文化重构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沈约以其声律论(四声八病说)不仅仅表现在声律等诗歌的形式上.诗歌的声、韵、调与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字音三要素声、韵、调在自身组合中所显现出了音乐特色和感情特色:诗歌是有感的"乐音"规则排列成与感情的律动相谐调的流美的"乐章".文章认为,声律论从对诗歌声与情运动规则的角度,体现了沈约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黄遵宪是晚清“新派诗”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其中虽然使用了一些新名词,但这些新名词的使用并没有给他的诗歌格律造成任何影响。分析黄遵宪诗歌中新名词的运用,可以发现,黄遵宪的诗歌创作仍然恪守着中国诗歌传统的美学原则与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1.
李金发最大的功绩是最早寻路问津,将法国象征新诗歌的美学原则和表现方法移植、引入中国诗坛,虽然他在现代主义诗途上走的不远,但却为中国新诗开拓了新景,指明了方向,他的"成功"有种无心插柳的偶然,由于缺乏充分的诗的准备注定了其诗的不成熟,因而他终未成为一代显赫的大诗人.但李金发对象征新诗的艺术所做的探索与实验及其成败得失,都对中国现代新诗歌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雁翼是一位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战士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不断探索诗美理论,形成其诗歌敢讲真话,勇于创新的独特个性。他的敢讲真话,主表现在为人民讲真话,敢爱敢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创新方面,他创作了大量的十四行诗和三行诗,不仅在诗歌表现内容上,而且在诗歌表现形式上都有所创新。今天我们研究雁翼诗歌艺术个性,对当今诗歌创作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仍不乏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14-118
卡明斯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创始人之一,他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式和韵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卡明斯式诗歌模式。其诗歌模式的形成受到意象派、达达主义、立体主义等多种新思潮的影响。卡明斯创造出来的诗画诗颠覆了美国传统诗歌模式,做到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有声有色,体现了诗与画的完美交融,对美国现代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齐梁时期的一代文宗,沈约不仅以其文学创作领时代风气之先,也以其富有创见的文学理论,对这一时期乃至此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约的文学理论,集中体现于他的文学史观与文质观中。一、重视文学审类价值,勇于肯定“新变”的文学史观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系统地论述历代文学,沈约的《谢灵运传论》尚属首次。他的这种做法,时稍后出现的刘翩的《文心雕龙》产生了直接影响。《文心雕龙》比之《谢灵运传论》显得“体大虑周”,但就两者的文学史观来看,刘勰比沈约显得保守。而沈约在论述先秦到刘宋这一漫长时期的各个…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把郭小川称为“战士与诗人”,把他的诗称为“颂歌和战歌”,不是没有道理,却显得一般化。实际上,郭小川是新中国难得的一位忧患诗人。郭小川表现在许多诗中的,是对祖国,人民和人生、生命由爱之极,知之思之渐深而生长起来的一种崇高、强烈、深沉的忧患意识。正是这种忧患意识,才使郭小川成为具有“过人胆识”的“思想战士”和诗歌大家”,才使他的诗蕴含着超乎时伐的较为丰富和深刻的社会忧患内容,才使他的诗独树一帜,呈现出人格的崇高美、思想的忧患美艺术的艰难美。现在,是深入认识郭小川诗歌忧患意识的时候了,这对当代诗歌的创作和研究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孟郊贾岛诗歌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郊贾岛都是活跃在元和诗坛的著名诗人,他们以苦吟著称而贫寒终身,仕途的蹭蹬,生活的潦倒以及身后的寂寞等,其生平遭遇极为相似。自苏轼说了“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以后,文学史家往往将贾孟二人诗歌并称,并以寒瘦概括其诗歌艺术风格。其实,他们本来就是忘年交的诗友,孟郊对比他小28岁的青年诗人贾岛极为推崇,他曾赞扬贾岛说:“诗骨耸东野,诗涛涌退之。……可惜李杜诗,不见此狂痴。”(《戏赠无本二首》)他认为贾岛的诗的风骨与诗才,不在自己和韩愈之下,直可上追李杜。贾岛对孟郊的诗歌成就,也十分钦佩。他称赞孟郊说:“身死声名  相似文献   

17.
李白的光明政治理想与黑暗现实之间的尖锐冲突 ,使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但李白诗歌的悲剧性 ,与传统的悲剧模式有所不同。他的悲剧意识 ,表现出对整个现存社会秩序的怀疑 ;他的刚性的悲剧情调 ,违反了“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 ;他诗中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 ,有时并不发生消解悲剧意识的作用 ,而是使原有的悲剧精神得到延伸和高扬  相似文献   

18.
吴波 《船山学刊》2010,(3):192-195
纪晓岚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从他对诗评者论诗立场态度的要求、对诗歌本质特征以及诗人的创作个性、诗歌创作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来系统地总结他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9.
王先谦是近代著名学者,诗歌造诣也颇为精深。在创作上,他留下一千三百首诗歌,内容丰富全面,主要学习杜甫、苏轼,风格与二人比较接近。在理论上,他强调诗歌的感化功能,要求诗歌反映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他还选编有《诗义标准》,为初学者开示作诗准的。其创作与理论在当时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的诗歌美学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语言中心论出发,他强调从玩味诗歌语言来感悟诗歌的审美价值;从诗分唐宋的解释中,他强调中国诗歌美学的双重价值意向;从中西诗歌的神秘主义感通中,他强调语言的妙趣与心灵的无限拓展空间。应该承认,钱钟书的诗歌价值论美学对于当代中国诗学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