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切文明民族都是从土地公有制开始的。在已经经历了一定的原始阶段的一切民族那里,这种公有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变成生产的桎梏。它被废除,被否定,经过了或短或长的中间阶段之后转化为私有制。”按照笔者的看法,我国商周社会中的井田制度,就是这样一种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中间阶段”的公社所有制。但是,这时的公社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问题讨论”栏内,刊载了黄敏兰同志和拙作《马克思论原始公有制转化为奴隶制的规律和东西方奴隶社会所有制的本质》(载《人文》1982年1期)的商榷文章,该文题为《略论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和东西方奴隶社会所有制形式——兼与佘树声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商榷》),因事关对人类社会史发展的有无统一性的理解,因而,笔者认为对我过去曾经提出的观点,仍有进一步加以阐述的必要,并以此作为对《商榷》的答复,是否有当,希望能够得到读者与《商榷》作者的指教。  相似文献   

4.
论先秦秦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动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生产力的进步是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动力。从裴李岗文化时期到战国早期,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是石木农具,并无本质的变化。生产工具没有变化,土地所有制却不断变革,说明以生产工具为“指示器”的生产力不是土地所有制变革的动力。私有观念先于私有财产或私有制出现,而不是相反。氏族所有制、家族公社所有制和个体家庭所有制从来都是私有制和公有制的对立统一。私有观念和私有制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深化,从而导致氏族所有制过渡到家族公社所有制,再到个体家庭所有制。  相似文献   

5.
佘树声同志在《人文杂志》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马克思论原始公有制转化为奴隶制的规律和东西方奴隶社会所有制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佘文),提出了较新的学术观点,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但我对文中第二、第三部分的某些观点不太同意,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向佘树声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商品生产是私有制的产物、私有制是商品生产的基础的观点,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认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他们对商品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的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商品生产是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产生了社会分工,出现了剩余产品的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一定的社会分工(指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与一定的所有制(指与一定的奴隶般的社会分工相联系的所有制),不论是私有制,抑或是公有制,是一定的商品生产存在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在每一个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里,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生产之外,必然存在处于从属地位的商品生产;在公有制的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产生或保留私人商品生产;在私人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可能残存公有制的商品生产;还可能出现介于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间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其根本特征和全部经济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需要从理论上不断进行再认识,模式上的再选择。本文就是从这里入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对公有制的本质、公有制模式的选择予以分析阐述。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建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历年来,对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个论述颇多争议。我认为这个论述  相似文献   

9.
很久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的理解有六种观点:消费资料所有制说、劳动所有制说、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所有制说、人人皆有的私有制说、劳动力所有制说。这六种观点都不同程度存在片面的方面。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是指未来共产主义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股份制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向未来社会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股份制不是公有制。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创新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案主要有三种 :土地农民私有 ;农地国家所有 ;维持土地集体所有。按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 ,实行农地复合所有制即土地社会 (国家 )占有基础上的农民 (农户 )个人所有制 ,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当事人的积极性 ,能与我国农地所有制变迁的发展方向相吻合 ,能为我国农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所容纳 ,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不失为农地所有制改革的较优选择。农地复合所有制既不同于农地私有制 ,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农地国家管理  相似文献   

11.
关于土地公有制改革的一些看法吴亚卓当前,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推行以及改革的深化,有些同志认为,土地公有制已不适应现阶段生产力的要求,应建立西方式的土地私有制,本文针对此种情况,论证土地公有制的优越性,并对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作一些合理建议。一、谁是土地...  相似文献   

12.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两种不同类型奴隶制的区分根据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奴隶制基本上存在着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类型。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论述“德意志人国家的形成”时指出: “由于这种野蛮状态,他们还没有达到充分发展的奴隶制:既没有达到古代的劳动奴隶制,也没有达到东方的家庭奴隶制”(第八章,以下引文简称《起源》)。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会付出代价 ,包括资源、环境、生态代价 ,社会的代价和人的代价。马克思、法兰克福学派及罗马俱乐部等曾对此进行过深刻的思考。按照制度论的观点 ,现代化的代价可以通过制度选择来减少。在众多层次的制度中 ,选择合适的所有制形式能从根本上减少现代化的代价。合作社所有制作为既不同于传统的公有制 ,又不同于私有制的所有制形式 ,是减少现代化进程中人的代价的有益尝试。我国应大力发展合作社所有制。这对于减少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代价 ,对于共同富裕、促进就业、解决农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以及将农民整合到现代化进程中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谈谈按生产力要求调整所有制结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战略思想和重大任务。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放在是否适应一定时期生产力的要求,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正确认识所有制与生产力的关系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所有制的性质和形式。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原始公社所有制的性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它们的私有制性质;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着公有制的性质。同时,…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农村公社,是原始氏族公社制度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的产物。它是原始氏族公社制度的余波,留存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直到商品交换关系有力的发展,使它瓦解为止。农村公社牢固地留存,是古代东方各国社会制度中最突出的特征。至于古代西方各国,本身的这种制度虽早已瓦解,但因为在奴隶制晚期有“蛮族”的入侵,又广泛  相似文献   

16.
以战国中叶的商鞅变法、魏晋时期的占田荫客制和中唐两税法为标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夏、商、西周是土地私有制的萌芽时期,战国秦汉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期,魏晋至隋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时期,中唐至明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定型和成熟时期。关于土地制度的演进阶段和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我们另有专文论述。本文着重动态考察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析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即马克思要"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分别是指"生活资料的个人所有制",生产资料的"人人皆有的私有制"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些观点并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事实上,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内涵应该是生产资料,而不是消费资料或者生活资料;重新建立的劳动者个人所有制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单一的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也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8.
浅谈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希腊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特别是对西方文艺复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它的文化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及哲学思想等领域达到了古代社会的最高峰,有人要问:在距今两千多年的古代,他们何以能创造这样先进的文化?原因何在?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奴隶制度是古希腊文化赖以发展的基础古代希腊,从总的地理范围来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以及爱奥尼亚群岛.在这一地方,早在爱琴文明时代,也就是公元前二十到十二世纪,就已出现早期的奴隶制城邦,比较典型的就是克里特和麦锡尼,虽然在荷马时代(公元前十一到前九世纪)由于多利安人的南下,原来的奴隶制城邦曾一度衰落,但多利安人的征服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后果——希腊各部落原始公社制的进一步解体,奴隶制城邦的普遍形成.这时产生了众多的奴隶制城邦,共有二百多个,其中重要的有底比斯、达尔斐、米利都、爱尔非斯、雅典、斯巴达、科林斯、麦加拉等.这些城邦再加上后来的殖民城邦共同构成了古希腊的政治版图.古希腊先进的文化也正是由这些奴隶制城邦共同创造的,其中尤以雅典的贡献最大.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阶级掌握着国家机器,他们不仅完全占有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直接生产者  相似文献   

19.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是构成一国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解决好所有制问题,是推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然而,所有制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并不像人们通常概念性地理解“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样简单。本文拟就所有制问题本身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或许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所有制问题增添若干思考问题的角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进入商周奴隶社会后,仍残留着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这是从公有制转向私有制的“中间阶段”的公社所有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经济结构、国家形态、政治制度等,也影响了城市发展形态。商周的城市不是商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的结果,而仅仅是封藩建卫、武装殖民的据点。从其规模大小、人口数量、城市布局、居民成分、内部经济生活及城市关系看,都说明它们是初级阶段的城市。西周末年,由于王畿内铁农具的使用,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井田制开始走上解体道路。与此同时,城市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日渐兴盛。到了战国,才形成繁荣的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