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4年美军观察组分两批达延安,这是美国政府与中共正式接触的开始,也是中共半官方性质外交的开始。在后来的963天里,观察组向美国政府传递了延安和解放区比较真实的情况,并与中共就中美关系、美国援助、成立国共联合政府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开展友好的军事合作。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和观察组自身性质和职能所决定,美军延安观察组的在华活动没能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中共问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共也将对美外交作为外交工作的重心。但在1944年以前,美国政府和中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直到1944年春夏之交开始的豫湘桂战役,美国鉴于国民党战场大溃退,才开始寻求与中共的军事合作。以美国政府向延安派出“美军观察组”为起点,美国与中共之间出现了一股军  相似文献   

3.
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写下了中共与美国政府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正式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跨越中日战线,超越国共关系,与中共发生一种半官方关系,这使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达到高峰。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共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不应忽视“他者”镜像。“美军驻延安观察组”访问延安是中国共产党与美国外交关系的起点,也是美国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契机。在“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到访延安前,美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形象的认知存在“污名化”。1944年7月到1947年3月,“美军驻延安观察组”通过近距离观察中国共产党后,形成了一系列报告文件,对美国政府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产生了重要影响。尽管“美军驻延安观察组”并未改变美国对华外交政策,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谢伟思作为美军观察组的政治顾问在延安生活了三个多月时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先后与他进行了50多次谈话,双方谈话内容广泛而深刻,包括国共两党的历史与矛盾、中共与苏联关系、美国对中共的态度和政策、如何防止中国内战等。据此谢伟思向美国政府发回了100多份报告。总结分析这些谈话内容对于我国更好地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美军观察组来延安,是罗斯福政府扶蒋联共政策的体现,标志着美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一种"半官方"关系,但是由于受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美苏冷战等因素的制约,美国政府还是执行了片面的扶蒋反共政策,所以美国政府眼中的中国是有偏差的,而美军观察组对中国现实的认知和判断是真实的,他们预言国民党政府将要真的陷于崩溃,中国的未来属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延安精神的这种先进性质,曾经使延安在中国和世界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彩。当时到延安考察的人们,无论是"心向往之"的知识分子还是心怀疑团的美军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迪克西使团"访问延安是由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国民政府和中共对"迪克西使团"来访的反应也存在明显差异."迪克西使团"援助中共的合理建议虽然未被美国决策者采纳,但"迪克西使团"访问延安本身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中共而言,它架起了中共与美国政府联系的桥梁,积累了初步的外交经验;对国民政府来说,它成为制约国民党当局在抗战结束前不敢发动内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谢伟思作为美国职业外交官,著名的“中国通”,由于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和与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亲密接触,使他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都有了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得到民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中共必将取代国民党而成为执政党,所以美国政府应该采取正视现实的对华政策,但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和冷战兴起,美国政府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终不仅导致了它与中共关系恶化,而且使谢伟思等人因延安经历而背负“反叛”罪名,遭受迫害。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处于长期对立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1946年4月8日,本应是个欢庆的日子。这天,延安各界群众上万人,聚集在机场翘首等待着从重庆飞来的美军驻延安观察组C—47型运输机。这架飞机载着中国革命史上的重量级人物: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出狱不久的叶挺将军偕其夫人子女,出席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归来的中共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王若飞的舅父、进步教育家黄齐生及其孙子。此外,还有随行人员18集团军参谋李少华、副官魏万吉、赵登俊共13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